汽车车门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8739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1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车门及汽车。汽车车门包括本体、外板以及内板,本体上设置有车窗,外板和内板分别安装在本体相对的两侧,并围成第一腔室。汽车车门还包括第一加强板以及第二加强板,第一加强板位于第一腔室内并靠近车窗设置。第二加强板位于第一腔室内,且安装于第一加强板的侧面上,并与第一加强板之间围成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可以吸收侧碰时的冲击能量,从而降低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变形,使其抗变形能力更强,则当汽车发生侧碰且接触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时,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不会发生严重的局部变形,避免伤害乘员。如此,有效的提高了汽车车门的侧碰刚度,以保护乘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车门及汽车


技术介绍

1、汽车车门是汽车的重要部件,汽车车门能够在侧向为座位上的乘客提供保护,即在汽车发生侧碰时,汽车车门要有足够的侧碰刚度,以保证乘员的人身安全,故汽车车门的设计相当重要。

2、目前提升汽车车门侧碰刚度的主要手段是加厚车窗下沿处的加强板及车门防撞梁,但此结构会增大物料的使用和整车的重量,导致成本上升,同时也不能满足轻量化的设计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以较少的用料提升汽车车门侧碰刚度的汽车车门及汽车。

2、一种汽车车门,包括本体、外板以及内板,所述本体上设置有车窗,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分别安装在所述本体相对的两侧,并围成第一腔室;

3、所述汽车车门还包括第一加强板以及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并靠近所述车窗设置,且所述第一加强板安装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二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安装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侧面上,并与所述第一加强板之间围成第二腔室。

4、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且两者围成第二腔室,则第二腔室可以吸收部分冲击能量,从而降低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变形,也即增大了整体结构的惯性矩,使其抗变形能力更强,则当汽车发生侧碰且接触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时,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不会发生严重的局部变形,避免伤害到乘员。如此,有效的提高了汽车车门的侧碰刚度,以保护乘员的人身安全。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中至少有一者上构造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与另一者之间围成所述第二腔室。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陷部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上,且所述第一凹陷部往所述内板方向凹陷;

7、其中,所述第一凹陷部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沿着所述第一加强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8、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加强板靠近所述车窗位置,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之间还围成有第三腔室,且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设置。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中至少有一者上设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与另一者之间围成所述第三腔室。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腔室的数量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三腔室沿着所述第一加强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相互之间独立设置。

11、在一实施例中,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腔室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加强板上设有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贴合固定连接。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通过焊接或者铆接连接。

1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通过焊接或者铆接连接能够有效的将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固定在一起。

14、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端还设有第三连接面,所述第二加强板上设置与所述第三连接面对应的弯折板,所述弯折板与所述第三连接面贴合,并通过焊接或者铆接连接。

15、本申请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6、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车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汽车车门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且两者围成第二腔室,则第二腔室可以吸收部分冲击能量,从而降低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变形,也即增大了整体结构的惯性矩,使其抗变形能力更强,则当汽车发生侧碰且接触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时,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不会发生严重的局部变形,避免伤害到乘员。如此,有效的提高了汽车车门的侧碰刚度,以保护乘员的人身安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车门,包括本体(10)、外板以及内板(20),所述本体(10)上设置有车窗(11),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20)分别安装在所述本体(10)相对的两侧,并围成第一腔室(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30)和第二加强板(40)中至少有一者上构造有第一凹陷部(32),所述第一凹陷部(32)与另一者之间围成所述第二腔室(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32)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30)上,且所述第一凹陷部(32)往所述内板(20)方向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加强板(30)靠近所述车窗(11)位置,所述第二加强板(40)与所述第一加强板(30)之间还围成有第三腔室(33),且所述第三腔室(33)与所述第二腔室(31)连通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30)和第二加强板(40)中至少有一者上设有第二凹陷部(41),所述第二凹陷部(41)与另一者之间围成所述第三腔室(33)。p>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室(33)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三腔室(33)沿着所述第一加强板(3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相互之间独立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腔室(33)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板(4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面(42),所述第一加强板(30)上设有第一连接面(34),所述第一连接面(34)与所述第二连接面(42)贴合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34)与所述第二连接面(42)通过焊接或者铆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加强板(30)的一端还设有第三连接面(35),所述第二加强板(40)上设置与所述第三连接面(35)对应的弯折板(43),所述弯折板(43)与所述第三连接面(35)贴合,并通过焊接或者铆接连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汽车车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门,包括本体(10)、外板以及内板(20),所述本体(10)上设置有车窗(11),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20)分别安装在所述本体(10)相对的两侧,并围成第一腔室(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30)和第二加强板(40)中至少有一者上构造有第一凹陷部(32),所述第一凹陷部(32)与另一者之间围成所述第二腔室(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32)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30)上,且所述第一凹陷部(32)往所述内板(20)方向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加强板(30)靠近所述车窗(11)位置,所述第二加强板(40)与所述第一加强板(30)之间还围成有第三腔室(33),且所述第三腔室(33)与所述第二腔室(31)连通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30)和第二加强板(40)中至少有一者上设有第二凹陷部(41),所述第二凹陷部(41)与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