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流驱动芯片上电复位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8134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流驱动芯片上电复位电路,包括:电源跟随控制模块、施密特触发模块和反相模块;所述电源跟随控制模块,用于在电源电压VDD波动时,控制所述施密特触发模块的触发端电压跟随电源电压VDD变化;所述施密特触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触发端电压输出上电复位信号;所述反相模块,用于将所述上电复位信号反相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恒流驱动芯片上电复位电路
技术介绍
对于一般的电路系统而言,在上电初期,电源电压还未达到稳定的预期状态,因 此,许多电路元器件(例如半导体器件等)以及电路节点的电压和逻辑状态是不稳定的。如 果在上电初期电器元器件或电路节点的电压或逻辑状态发生改变,那么电路系统很可能产 生不期望的错误,影响上电后的正常运行。为了使电路系统在每次上电后都能从设计者所 期望的状态开始操作,一般的做法是利用一个专门的上电复位电路在上电初期产生一个复 位信号(一般称之为“P0R”信号),在电源稳定后的一段时间内,该复位信号可强制电路系 统处在设计者所期望的初始状态,待复位信号的有效期结束后,电路系统再从所期望的初 始状态开始运行。图1揭示了一种现有上电复位电路,其包括由电阻R1、电容Cl组成的延迟电路 100以及方波整形电路101。电阻Rl的输入端接电源VDD,其输出节点102分别接电容Cl 与方波整形电路101。方波整形电路101可以是业界习知电路,在此不做赘述。图1揭示的上电复位电路有如下两个缺点第一,由于电源VDD的上升速度取决于诸多因素,例如,所使用电源的瞬态响应和 输出阻抗,电源和电路系统之间连接线的电阻,电源和地之间的电容的大小,电路系统初始 耗电电流的大小等等,当电源VDD的上升时间比电阻R1、电容Cl的延迟时间还长的情况下, 将不存在Tl时间段,S卩,在电源VDD处于稳定状态时,PORl信号已经处于高电平状态,此时, 高电平电压即为电源VDD的实际输出电压,二者沿斜线同步上升,因此,上电复位信号PORl 也就没能在预期的时间内有效地产生;如果要在集成电路中保证延迟电路100的延迟时间 远大于电源VDD的上升时间,仅仅依靠集成电路内部的电阻Rl和电容Cl很难实现,除非在 集成电路外围使用兆欧姆级的电阻和微法拉级的电容,这样就会占用一个集成电路管脚, 增加集成电路外围元件的数量,而且,由于电源VDD上升速度的不确定性,并不能保证电路 系统在所有情形下上电复位信号都能有效地产生。第二,如果电源VDD突然掉电,电容Cl储存的电荷需经电阻Rl泄放到电源VDD,由 于电阻Ri与电容Cl的值都较大,因此,电容C 1储存的电荷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放完。如果 电源VDD掉电后很快再次上电,则由于电容Cl储存的电荷来不及放完,所以节点102的电 压较高,使得方波整形电路100始终输出高电平,上电复位信号PORl也不能有效地产生。图2揭示了另外一种较为常见的上电复位电路,其包括电压监测器200、延时电路 201以及逻辑运算器202。电压监测器200用于监测电源VDD,当电源VDD的电压低于电压 监测器200的门限值Vg时,其输出P0R2为零(低电平),当电源VDD高于电压监测器200 的门限值Vg时,P0R2为电源VDD的电压(高电平)。P0R2在延时电路201中产生延时信 号P0R3(延时时间为T3),P0R2和P0R3均输入至逻辑运算器202中进行“与”运算,最终产 生出真正的复位信号P0R4。在第一次上电、掉电、再上电等过程中,P0R4都可以有效产生。但是,此类上电复位电路也有一些问题第一,电压监测器200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一般包括参考电压产生电路、电源分 压电路、比较器等,这些电路都会消耗静态电源电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电路系统的功 耗,尤其是当电路系统待机状态时,这部分增加的功耗可能较为突出。第二,电压监测器200的门限值Vg较难选择设置过高,电路系统运行过程中一旦 电源VDD产生波动,就可能触发电压监测器200,使电路系统发生错误复位,带来严重的后 果,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设计者的初衷是希望电路系统在较宽的电源电压范围内都能够 正常工作;如果把电压监测器200的门限值Vg设置过低,在很多情况下又不能起到对电路 系统进行强制复位的作用。因此,图2中揭示的上电复位电路不仅功耗大,而且其性能也不稳定。综上所述,提供一种性能可靠、功耗较低的上电复位电路实属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性能稳定,复位电压范围可调节的、功耗 较低的上电复位电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恒流驱动芯片上电复位电路,包括电源跟随控制模块、施密特触发模块和反 相模块;所述电源跟随控制模块,用于在电源电压VDD波动时,控制所述施密特触发模块的 触发端电压跟随电源电压VDD变化;所述施密特触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触发端电压输出 上电复位信号;所述反相模块,用于将所述上电复位信号反相输出。应用于上例,所述电源跟随控制模块包括第一 NMOS管和第一镜像电路,第一 PMOS 管和第二镜像电路,所述第一 NMOS管的漏极与恒流源Vbias连接,所述第一 PMOS管的漏极 与所述第一镜像电路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镜像电路用于形成所述第一 NMOS管的镜像电 流,所述第二镜像电路用于形成第一 PMOS管的镜像电流;还包括一电容,所述第二镜像电 路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电容的一端、所述施密特触发模块的触发端连接,所述电容另外一端 接地。应用于上述各例,所述电容由至少一个N型MOS管等效形成。应用于上述各例,所述电容由至少两个N型MOS管并联形成。应用于上述各例,所述第一镜像电路为一 N型MOS管,或由至少两个N型MOS管并 联形成。应用于上述各例,所述第二镜像电路为一 P型MOS管,或由至少两个P型MOS管并 联形成。应用于上述各例,所述第一镜像电路为一 N型MOS管,所述第二镜像电路为一 P型 MOS管,或由至少两个P型MOS管并联形成。 应用于上述各例,所述第一镜像电路由至少两个N型MOS管并联形成,所述第二镜 像电路为一 P型MOS管,或由至少两个P型MOS管并联形成。 应用于上述各例,所述施密特触发模块包括第二 PMOS管、第三PMOS管、第四PMOS 管、第二匪OS管、第三匪OS管和第四匪OS管,所述第三PMOS管、第二 PMOS管、第二匪OS 管、第三NMOS管依次串联,所述第二 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 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极 连接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四PMOS管的漏极接地,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二 P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四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四 NMOS管的漏极连接电源电压,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 NMOS管的漏极。应用于上述各例,所述反相模块包括串联的第五PMOS管和第五NMOS管。采用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电源跟随控制电路使施密特触发器的触发端电压跟随 电源电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其与电源电压VDD的差值可以通过调节恒流源Vbias进行调 控,同时也可以通过调节镜像MOS管的宽长比来获得较为合适的跟随电压,避免电路系统 发生错误复位。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现有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另一种现有技术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上电复位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上电复位电路电源初上电的仿真波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上电复位电路电源出现噪声的仿真波形图;图4、图5波形说明由下而上波形依次为电源VDD、复位信号Reset、触发端电压。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恒流驱动芯片上电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跟随控制模块、施密特触发模块和反相模块;所述电源跟随控制模块,用于在电源电压VDD波动时,控制所述施密特触发模块的触发端电压跟随电源电压VDD变化;所述施密特触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触发端电压输出上电复位信号;所述反相模块,用于将所述上电复位信号反相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微邵寅亮阮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巨数数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