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井底增强原油流动性开采用生物酶复合剂及其应用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井底增强原油流动性开采用生物酶复合剂及其应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8077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井底增强原油流动性开采用生物酶复合剂,其主要组成包括2‑(对氯苄氧基)‑N‑烷基‑D‑葡萄糖酰胺、脂肽、鼠李糖脂、甘油酯水解酶,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辛烷、水。各种组分所占百分质量比为2‑(对氯苄氧基)‑N‑烷基‑D‑葡萄糖酰胺15‑20%、脂肽2‑5%,鼠李糖脂1‑3%、甘油酯水解酶1‑2%,α‑烯基磺酸钠3‑5%、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15‑25%,辛烷10‑15%、水30‑50%,具有降凝降粘效果好、降凝降粘幅度高,使用便捷、安全环保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原油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底增强原油流动性开采用生物酶复合剂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1、我国原油储量丰富,大部分原油的蜡、胶质、沥青质等含量很高,含蜡量高的高凝原油、沥青质含量高的重质油的开采量在逐年增加,其中含蜡原油和高蜡原油在可开采原油中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如辽河油田、胜利油田等油田蜡含量可达20%以上,甚至达到40%以上,属于高含蜡原油。

2、高含蜡原油、高胶质沥青质原油通常具有具有凝点高、粘度高,原油流动性差等特点。

3、原油流动性改进技术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物理改进技术;而是化学改进技术。化学改进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降凝降粘剂。

4、降凝剂主要是通过化学改进剂,提高原油流动性,主要成分为油溶的有机化合物或高分子聚合物组成。一般情况下,化学改进剂的组成结构中含有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非极性部分为长链烷基基团,与油中的蜡晶发生相互作用(可遵循成核、吸附和共晶理论极性部分一般为酯类、酸酐类或含氮物质等,极性部分能中断蜡晶的生长、抑制或破坏蜡晶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另一类降凝剂以自组装的晶体-非晶体共聚物形态存在,例如乙烯/丁烯共聚物,聚乙烯为晶体部分,聚丁烯为非晶体部分,晶体作为晶心被非晶体包围,可使晶体在原油中得到很好地分散。

5、原油降凝剂种类很多,目前常用的原油降凝剂的主要成分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及其改性物、马来酸酐共聚物、丙烯酸高碳醇酯、含氮聚合物等聚合物,通常使用柴油等进行溶解使用,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并且降凝效果一般,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6、原油降粘剂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地层中的稠油从油包水的乳化状态转变为以水为外相的乳化状态,主要成分是表明活性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现有原油流动性改进剂实用性低,降凝降粘幅度低,需要使用柴油等有机溶剂作为溶剂等实际问题,提供一种井底增强原油流动性开采用生物酶复合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具有降凝降粘效果好、降凝降粘幅度高,使用便捷、安全环保等优点。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井底增强原油流动性开采用生物酶复合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降低原油凝固点,提高原油粘度,提高现场使用便捷性及安全环保。

3、本专利技术一种井底增强原油流动性开采用生物酶复合剂。主要组成包括2-(对氯苄氧基)-n-烷基-d-葡萄糖酰胺、脂肽、鼠李糖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辛烷、水。各种组分所占百分质量比为2-(对氯苄氧基)-n-烷基-d-葡萄糖酰胺15-20%、脂肽2-5%、鼠李糖脂1-3%、甘油酯水解酶1-2%、α-烯基磺酸钠3-5%、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15-25%,辛烷10-15%、水30-50%。

4、进一步,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分子量在8000-20000之间,醋酸乙烯酯含量25%-30%之间。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既是一种蜡成核剂,同时也是一种蜡生长抑制剂,可一定程度上抑制蜡晶生成。

5、进一步,所述2-(对氯苄氧基)-n-烷基-d-葡萄糖酰胺由于具有与原油中胶质、沥青质相似的基团,可以很好地进入胶质、沥青质内部,抑制胶质、沥青质生成,同时抑制其石蜡结合,通过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复配使用,可有效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6、进一步,所述脂肽有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而成,平均分子量800-1000。脂肽的作用是作为一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好的乳化降粘作用,同时其由于自身结构复杂,具有与原油中胶质、沥青质相似的基团,可以很好地进入胶质、沥青质内部,抑制胶质、沥青质生成,同时抑制其石蜡结合,通过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复配使用,可有效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7、进一步,所述鼠李糖脂为使用铜绿假单胞菌利用木薯、马铃薯作为碳源发酵而得,链长为c8到c12。鼠李糖脂一方面作用是其作为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与脂肽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实现乳化降粘。同时鼠李糖脂的加入,可有效降低脂肽的使用量,起到了牺牲剂的作用。

8、进一步,甘油酯水解酶由于其有特殊结构,可嵌入蜡晶、胶质沥青质结构中,使蜡晶形态发生改变,更松散,抑制晶核形成。

9、进一步,所述辛烷作为环保型溶剂,具有很好的油溶性,可有效进入原油内部,防止重质油聚集及蜡晶形成。

10、本专利技术另一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井底增强原油流动性开采用生物酶复合剂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1、s1:在30-60℃下,将2-(对氯苄氧基)-n-烷基-d-葡萄糖酰胺、脂肽、鼠李糖脂、甘油酯水解酶依次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均匀制得a剂。

12、s2:在30-60℃下,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加入辛烷中,充分搅拌均匀,制得b剂。

13、s3:将制得的b剂高速搅拌,在高速搅拌状态下,均匀加入a剂,搅拌速度不低于3000r/min,高速搅拌2h,制得生物酶复合剂。

14、进一步地,所述生物酶复合剂在压裂过程中注入油井。

1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有益效果为:

16、本专利技术一种井底增强原油流动性开采用生物酶复合剂降凝降粘效果好,降低凝点幅度可达24℃,对稠油降粘率可达98%;应用中通过添加本专利技术生物酶复合剂能够使原油凝点降低至17℃,可将稠油粘度降至37mpa·s,目前并未发现也不存在相应产品能够同时将凝点降低至本专利技术能够达到的温度及达到本专利技术的降粘率,本专利技术产品应用范围广。

17、本专利技术生物酶复合剂为乳液,不使用柴油等有机溶剂作为溶剂,现场操作安全;通常石油开采用降凝、降粘类相关产品通常需要柴油、芳烃等溶解相关组分,以形成最终应用产品,而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利用辛烷作为有机相,安全环保,在具体工况应用时,大大提高产品安全性。

18、本专利技术生物酶复合剂主要成分为生物制剂,具有安全环保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产品是乳液产品,属于生物制剂,应用过程中不会对生产环境产生影响,同时,不会对地表以及注入的地底区域产生危害。

19、为了深入了解本专利技术,先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底增强原油流动性开采用生物酶复合剂,其特征在于,组分包括2-(对氯苄氧基)-N-烷基-D-葡萄糖酰胺、脂肽、鼠李糖脂、甘油酯水解酶,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辛烷、水。各种组分所占百分质量比为2-(对氯苄氧基)-N-烷基-D-葡萄糖酰胺15-20%、脂肽2-5%,鼠李糖脂1-3%、甘油酯水解酶1-2%,α-烯基磺酸钠3-5%、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15-25%,辛烷10-15%、水30-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底增强原油流动性开采用生物酶复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肽有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而成,平均分子量800-1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底增强原油流动性开采用生物酶复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李糖脂为使用铜绿假单胞菌利用木薯、马铃薯作为碳源发酵而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底增强原油流动性开采用生物酶复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分子量在8000-20000之间,醋酸乙烯酯含量25%-3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井底增强原油流动性开采用生物酶复合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井底增强原油流动性开采用生物酶复合剂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底增强原油流动性开采用生物酶复合剂,其特征在于,组分包括2-(对氯苄氧基)-n-烷基-d-葡萄糖酰胺、脂肽、鼠李糖脂、甘油酯水解酶,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辛烷、水。各种组分所占百分质量比为2-(对氯苄氧基)-n-烷基-d-葡萄糖酰胺15-20%、脂肽2-5%,鼠李糖脂1-3%、甘油酯水解酶1-2%,α-烯基磺酸钠3-5%、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15-25%,辛烷10-15%、水30-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底增强原油流动性开采用生物酶复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肽有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而成,平均分子量800-100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忠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圣君宇生物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