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加热控制方法技术_技高网

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加热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8027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加热控制方法,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器件主体,所述器件主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基底层以及电致变色功能层,所述器件主体还包括两个透明导电层,其中一个所述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基底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之间,另一个所述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背向所述基底层的一侧;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电单元,所述电单元与所述器件主体形成有电回路,所述电单元包括电加热单元,至少一个所述透明导电层处在所述电加热单元的电回路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自身产热用以给自身加热,代替外加的热偶组件,避免影响玻璃幕墙的采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色玻璃,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加热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利用电致变色材料制备的智能变色幕墙玻璃已逐步开始应用在高端建筑上,如采光顶幕墙、侧立面等位置,可以起到调控入射光强、降低室内照明及空调能耗的作用,是理想的建筑幕墙节能材料。

2、对电致变色器件来说,尤其是应用于幕墙玻璃的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其变色速率受温度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典型1m*1.5m大小的电致变色窗户,在夏季气温较高时,其从全褪色态逐步变色至全着色态的时间约为5min;而在冬季气温较低,其从全褪色态逐步变色至全着色态的时间则需要10~20min,两者差异巨大。这是因为电致变色器件中锂离子等阳离子的传输速度受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低温会极大的限制其在离子传输层中的传输速度以及在电致变色层、离子存储层中的插入/脱出速度。申请号为201821497825.9的专利提出在低温环境下使用热偶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加热使用,但是热偶的加入会影响玻璃幕层的采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使用方法,旨在解决在使用热偶给电致变色器件加热,会影响玻璃幕层采光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器件主体,所述器件主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基底层以及电致变色功能层,所述器件主体还包括两个透明导电层,其中一个所述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基底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之间,另一个所述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背向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的一侧;

3、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电单元,所述电单元与所述器件主体形成有电回路,所述电单元包括电加热单元,至少一个所述透明导电层处在所述电加热单元的电回路上。

4、可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包括电致变色层、离子传输层以及离子存储层。

5、可选地,在所述电加热单元的电回路上设有电流表。

6、可选地,所述电单元还包括电加压单元;

7、两个所述透明导电层同时处在所述电加压单元的电回路上。

8、可选地,所述透明导电层上设有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处在所述电单元的电回路上。

9、可选地,所述电连接部包括导电汇流条;和/或,

10、处在所述基底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之间的透明导电层侧向凸设以形成突出部,所述电连接部设于所述突出部。

11、可选地,处在所述基底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之间的一个透明导电层侧向凸设以形成突出部;另一个透明导电层侧向对齐所述多个电致变色功能层的边缘;所述电连接部设于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另一个透明导电层侧向。

12、可选地,处在同一所述电回路上,且在同一个所述透明导电层上的两个电连接部处在对应的所述透明导电层相对两端的边缘处;和/或,

13、处在同一所述电回路上,且在不同所述透明导电层上的两个电连接部处在对应的所述器件主体相对两端的边缘处。

14、可选地,所述器件主体还包括玻璃层,所述玻璃层设于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远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另一个所述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和玻璃层之间。

15、可选地,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材料包括ito、fto、azo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16、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100~600nm;和/或,

17、所述透明导电层的膜层方阻为3~30ω/sq。

18、可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层的材料包括wo3、moo3、nb2o5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为200~500nm。

19、可选地,所述离子传输层的材料包括li2wo4、linbo3、litao3、li2sio3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20、所述离子存储层的厚度为100~300nm;和/或,

21、所述离子存储层的材料包括nio、mno2、v2o5、niwo中的至少一种。

2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加热控制方法,基于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单元包括电加热单元和电加压单元;

23、所述加热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4、控制所述电加热单元工作,以对所述器件主体进行加热;

25、当所述器件主体的温度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电加热单元停止,并工作控制所述电加压单元工作,以驱动所述器件主体变色。

26、可选地,在所述控制所述电加热单元工作,以对所述器件主体进行加热之后,所述控制所述电加热单元停止,并工作控制所述电加压单元工作之前,还包括:

27、获取所述电加热单元的电回路上的当前电流值;

28、根据所述当前电流值以及所述电加热单元的电回路上的电源电压确定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当前电阻值;

29、当所述当前电阻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调大所述电加热单元的电回路上的电源的功率,并继续加热预设时长,直到再次确定的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当前电阻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阈值,以确定所述器件主体的温度满足预设条件。

3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当外界的环境温度较低,导致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速度缓慢时,控制所述电单元中的所述加热单元工作,由于至少一个所述透明导电层处于所述加热单元的电回路上,当所述电加热单元工作的时候,电流流经位于电回路上的透明导电层,会使所述透明导电层产热,产生的热量可以给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加热,用以提高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速度。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自身产热用以给自身加热,代替外加的热偶组件,避免影响玻璃幕墙的采光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器件主体,所述器件主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基底层以及电致变色功能层,所述器件主体还包括两个透明导电层,其中一个所述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基底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之间,另一个所述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背向所述基底层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包括电致变色层、离子传输层以及离子存储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加热单元的电回路上设有电流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单元还包括电加压单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上设有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处在所述电单元的电回路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部包括导电汇流条;和/或,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处在所述基底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之间的一个透明导电层侧向凸设以形成突出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处在同一所述电回路上,且在同一个所述透明导电层上的两个电连接部处在对应的所述透明导电层相对两端的边缘处;和/或,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主体还包括玻璃层,所述玻璃层设于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远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材料包括ITO、FTO、AZO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材料包括WO3、MoO3、Nb2O5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传输层的材料包括Li2WO4、LiNbO3、LiTaO3、Li2SiO3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13.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加热控制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单元包括电加热单元和电加压单元;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热控制方法,在所述控制所述电加热单元工作,以对所述器件主体进行加热之后,所述控制所述电加热单元停止,并工作控制所述电加压单元工作之前,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器件主体,所述器件主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基底层以及电致变色功能层,所述器件主体还包括两个透明导电层,其中一个所述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基底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之间,另一个所述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背向所述基底层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包括电致变色层、离子传输层以及离子存储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加热单元的电回路上设有电流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单元还包括电加压单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上设有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处在所述电单元的电回路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部包括导电汇流条;和/或,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处在所述基底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之间的一个透明导电层侧向凸设以形成突出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处在同一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岩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旗滨节能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