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丛乐专利>正文

一种转弯轨道、爬楼机以及爬楼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7890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17
本技术公开一种转弯轨道、爬楼机以及爬楼系统,涉及爬楼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轨道主体和设置在轨道主体上表面的齿条,轨道主体的顶部承载驱动轮,轨道主体与驱动轮之间设置有防侧翻机构,齿条用于与驱动轮啮合;轨道主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直线轨道和第一弧形轨道,第一直线轨道的顶部与第一弧形轨道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相连接的第一直线齿条、第一弧形齿条,第一弧形齿条的宽度小于第一直线齿条;爬楼机包括机体、设置在机体上的驱动机构、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和底部导轮组,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之间具有若干连接轴;本技术通过在楼梯扶手下方预铺一条转弯轨道,配合爬楼机,可实现上下楼梯和平稳转弯,简单方便,制造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爬楼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弯轨道、爬楼机以及爬楼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还存在大量的六层左右的中低层无电梯楼房。许多中老年人和腿部不适人群在上下楼时苦不堪言。但目前的市面上的外挂电梯及座椅式电梯等均存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或使用时需要对现有楼梯结构进行很大的改造,这样会造成楼梯在改造过程中的破坏,减少了楼梯使用的寿命。上述这些问题造成市面上的爬楼装置一直无法大规模推广。为此,目前亟需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爬楼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弯轨道、爬楼机以及爬楼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在楼梯扶手下方预铺一条转弯轨道,配合爬楼机,可实现上下楼梯和平稳转弯,简单方便,制造成本更低。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弯轨道,包括轨道主体和设置在所述轨道主体上表面的齿条,所述轨道主体的顶部承载驱动轮,所述轨道主体与所述驱动轮之间设置有防侧翻机构,所述齿条用于与驱动轮啮合;所述轨道主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直线轨道和第一弧形轨道,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弧形轨道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相连接的第一直线齿条、第一弧形齿条,所述第一弧形齿条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直线齿条。

3、优选的,所述轨道主体还包括第二弧形轨道,所述第二弧形轨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轨道平齐并与所述第一弧形轨道的端部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下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弧形轨道上设置有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直线齿条、第一弧形齿条连接的第二弧形齿条,所述第二齿条还具有第二齿条渐变段。

4、优选的,所述轨道主体还包括第三弧形轨道,所述第三弧形轨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轨道平齐并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上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连接;所述第三弧形轨道上设置有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直线齿条、第一弧形齿条连接的第三弧形齿条,所述第三弧形齿条还具有第三齿条渐变段。

5、优选的,所述轨道主体还包括第二直线轨道,所述第二直线轨道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一弧形轨道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直线轨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齿条齿宽相同的第二直线齿条。

6、优选的,所述轨道主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弧形齿条中齿的顶部边沿以及侧边沿均具有圆弧倒角结构。

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爬楼机,所述爬楼机设置在如上所述的转弯轨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设置在所述机体上的驱动机构、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和底部导轮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转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轮与所述第二转轮相对设置,且二者的端面之间具有呈圆形轨迹分布的若干连接轴,所述圆形轨迹与所述第一转轮、所述第二转轮同心;若干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的转弯轨道中的齿条啮合;所述底部导轮组中若干导向轮均与所述轨道主体的底部相贴合。

8、优选的,所述底部导轮组包括底部导轮安装架以及沿所述转弯轨道的延伸方向依次安装在所述底部导轮安装架上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均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轮的轴向;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前导向轮,所述第三转轴上设置有后导向轮,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中间导向轮,所述前导向轮与所述后导向轮前后正对;在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方向上,两所述中间导向轮分别位于所述前导向轮的两侧。

9、优选的,所述前导向轮的直径与所述后导向轮相同,并大于所述中间导向轮的直径,所述前导向轮、所述后导向轮和所述中间导向轮均与所述转弯轨道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二弧形轨道的下表面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位于所述前导向轮、所述后导向轮的移动轨迹上,所述弧形凹槽的弧形轨迹中点与所述第二弧形轨道的弧形轨迹中点在同一径向方向上;在所述弧形凹槽的弧形轨迹上,其深度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变浅。

10、优选的,所述第二直线轨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底部导向轮组自所述转弯轨道的侧部嵌入的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的槽宽小于两所述中间导向轮的间距,且沿所述轨道主体的延伸方向,所述安装凹槽的侧壁倾斜设置;所述安装凹槽的槽底与齿条齿根的距离小于所述中间导向轮与所述连接轴之间的距离。

11、优选的,所述机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轨道主体的外侧壁贴合的侧部导向轮,所述防侧翻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上的防侧翻轮,所述防侧翻轮与所述轨道主体的内侧壁贴合。

12、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上的驱动电机;所述机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的蓄电池。

13、优选的,所述机体上还设置有立柱和脚踏板,所述立柱通过铰接轴与所述机体相铰接,且铰接轴的轴向平行于地面,所述立柱的底部设置有所述脚踏板。

14、优选的,所述机体上还设置有调节电机、调节齿条和水平检测仪,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与所述调节齿条啮合,所述调节齿条与所述脚踏板或所述立柱固定,所述调节齿条呈弧形形状,此弧形形状的圆心与所述脚踏板的扭转中心同心;所述水平检测仪固定在所述立柱或所述脚踏板上,并与所述调节电机电连接,所述水平检测仪检测到所述脚踏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超过设定值时,所述调节电机工作,通过所述调节齿条带动所述立柱回转,将所述脚踏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维持在设定范围内。

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爬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楼梯、设置在所述楼梯一侧的护栏、如上所述的转弯轨道以及如上所述的爬楼机;所述轨道主体的底部设置有轨道支撑,所述轨道支撑包括升降杆、底脚以及护栏连接部,所述升降杆的顶部与所述轨道主体可拆卸固定设置,底部通过所述底脚设置在所述楼梯的阶梯上;所述护栏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护栏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杆的固定端固定连接。

16、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7、本技术通过在楼梯扶手下方预铺一条转弯轨道,配合爬楼机,可实现上下楼梯和平稳转弯,简单方便;而且本技术中转弯轨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楼梯使用,适用性更强,非常便于大范围推广。另外,本技术中爬楼机爬楼稳定,安全系数高,噪音小,便于拆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弯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主体和设置在所述轨道主体上表面的齿条,所述轨道主体的顶部承载驱动轮,所述轨道主体与所述驱动轮之间设置有防侧翻机构,所述齿条用于与驱动轮啮合;所述轨道主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直线轨道和第一弧形轨道,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弧形轨道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相连接的第一直线齿条、第一弧形齿条,所述第一弧形齿条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直线齿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弯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主体还包括第二弧形轨道,所述第二弧形轨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轨道平齐并与所述第一弧形轨道的端部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下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弧形轨道上设置有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直线齿条、第一弧形齿条连接的第二弧形齿条,所述第二弧形齿条还具有第二齿条渐变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弯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主体还包括第三弧形轨道,所述第三弧形轨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轨道平齐并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上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连接;所述第三弧形轨道上设置有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直线齿条、第一弧形齿条连接的第三弧形齿条,所述第三弧形齿条还具有第三齿条渐变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弯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主体还包括第二直线轨道,所述第二直线轨道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一弧形轨道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直线轨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齿条齿宽相同的第二直线齿条。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弯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主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弧形齿条中齿的顶部边沿以及侧边沿均具有圆弧倒角结构。

6.一种爬楼机,所述爬楼机设置在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弯轨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设置在所述机体上的驱动机构、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和底部导轮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转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轮与所述第二转轮相对设置,且二者的端面之间具有呈圆形轨迹分布的若干连接轴,所述圆形轨迹与所述第一转轮、所述第二转轮同心;若干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的转弯轨道中的齿条啮合;所述底部导轮组中若干导向轮均与所述轨道主体的底部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爬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导轮组包括底部导轮安装架以及沿所述转弯轨道的延伸方向依次安装在所述底部导轮安装架上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均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轮的轴向;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前导向轮,所述第三转轴上设置有后导向轮,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中间导向轮,所述前导向轮与所述后导向轮前后正对;在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方向上,两所述中间导向轮分别位于所述前导向轮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爬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向轮的直径与所述后导向轮相同,并大于所述中间导向轮的直径,所述前导向轮、所述后导向轮和所述中间导向轮均与所述转弯轨道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二弧形轨道的下表面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位于所述前导向轮、所述后导向轮的移动轨迹上,所述弧形凹槽的弧形轨迹中点与所述第二弧形轨道的弧形轨迹中点在同一径向方向上;在所述弧形凹槽的弧形轨迹上,其深度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变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爬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线轨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底部导向轮组自所述转弯轨道的侧部嵌入的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的槽宽小于两所述中间导向轮的间距,且沿所述轨道主体的延伸方向,所述安装凹槽的侧壁倾斜设置;所述安装凹槽的槽底与齿条齿根的距离小于所述中间导向轮与所述连接轴之间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爬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轨道主体的外侧壁贴合的侧部导向轮,所述防侧翻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上的防侧翻轮,所述防侧翻轮与所述轨道主体的内侧壁贴合。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爬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上的驱动电机;所述机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的蓄电池。

12.根据权利要求6~11任意一项所述的爬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上还设置有立柱和脚踏板,所述立柱通过铰接轴与所述机体相铰接,且铰接轴的轴向平行于地面,所述立柱的底部设置有所述脚踏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爬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上还设置有调节电机、调节齿条和水平检测仪,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与所述调节齿条啮合,所述调节齿条与所述脚踏板或所述立柱固定,所述调节齿条呈弧形形状,此弧形形状的圆心与所述脚踏板的扭转中心同心;所述水平检测仪固定在所述立柱或所述脚踏板上,并与所述调节电机电连接,所述水平检测仪检测到所述脚踏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超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弯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主体和设置在所述轨道主体上表面的齿条,所述轨道主体的顶部承载驱动轮,所述轨道主体与所述驱动轮之间设置有防侧翻机构,所述齿条用于与驱动轮啮合;所述轨道主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直线轨道和第一弧形轨道,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弧形轨道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相连接的第一直线齿条、第一弧形齿条,所述第一弧形齿条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直线齿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弯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主体还包括第二弧形轨道,所述第二弧形轨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轨道平齐并与所述第一弧形轨道的端部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下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弧形轨道上设置有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直线齿条、第一弧形齿条连接的第二弧形齿条,所述第二弧形齿条还具有第二齿条渐变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弯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主体还包括第三弧形轨道,所述第三弧形轨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轨道平齐并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上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连接;所述第三弧形轨道上设置有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直线齿条、第一弧形齿条连接的第三弧形齿条,所述第三弧形齿条还具有第三齿条渐变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弯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主体还包括第二直线轨道,所述第二直线轨道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一弧形轨道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直线轨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齿条齿宽相同的第二直线齿条。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弯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主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弧形齿条中齿的顶部边沿以及侧边沿均具有圆弧倒角结构。

6.一种爬楼机,所述爬楼机设置在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弯轨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设置在所述机体上的驱动机构、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和底部导轮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转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轮与所述第二转轮相对设置,且二者的端面之间具有呈圆形轨迹分布的若干连接轴,所述圆形轨迹与所述第一转轮、所述第二转轮同心;若干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的转弯轨道中的齿条啮合;所述底部导轮组中若干导向轮均与所述轨道主体的底部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爬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导轮组包括底部导轮安装架以及沿所述转弯轨道的延伸方向依次安装在所述底部导轮安装架上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均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轮的轴向;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前导向轮,所述第三转轴上设置有后导向轮,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中间导向轮,所述前导向轮与所述后导向轮前后正对;在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方向上,两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丛乐
申请(专利权)人:王丛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