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塑胶件、盖板组件及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7280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15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下塑胶件上极柱安装孔开设距离较近装配极柱后易出现电池短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下塑胶件,包括下塑胶件本体,下塑胶件本体上设有2个C字形凹槽,2个C字形凹槽分别设置于下塑胶件本体两端,C字形凹槽由下塑胶件本体的一面向另一面方向凹陷,以在下塑胶件本体另一面形成C字形凸出部,C字形凸出部开口朝向下塑胶件本体中心方向。同时,本技术还公开了包括上述下塑胶件的盖板组件和动力电池。本技术提供的下塑胶件,可以解决极柱爬电距离小产生的电池短路问题;另外,C字形凸出部开口朝向下塑胶件本体中心方向,在下塑胶件上预留出更多容纳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锂电池,具体涉及一种下塑胶件、盖板组件及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以及充放电倍率性能好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促使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开发和完善,但电池的安全性及实用性是电池应用的重要前提。

2、现有动力电池一般包括裸电芯、金属壳体和盖板组件,为达到绝缘效果,需要在盖板组件与电芯之间设置下塑胶件,进而避免电芯与盖板组件直接接触产生短路的风险;具体装配中下塑胶件上还设置有注液孔、极柱安装孔和防爆阀孔等结构件,在有限的下塑胶件空间上分配到单个结构件的空间容纳距离有限,尤其是正负极柱安装孔的距离,而现有的电池盖板在两端通常向下凸出形成有凸出部,起到抵接固定卷芯和提供电池盖板与电池壳体安装密封位的作用,而该端部的凸出部的存在进一步压缩极柱的安装空间,一般来说,极柱需要避让所述凸出部的位置,尤其是在小电池中,极柱的位置会相互靠近,若正负极柱安装孔开设距离较近,在装配极柱后正负极之间爬电距离较短,电池短路风险增大,影响电池的正常使用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下塑胶件上正负极柱安装孔的开设距离较近装配极柱后容易出现电池短路问题,提供一种下塑胶件。

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提供一种下塑胶件,包括下塑胶件本体,所述下塑胶件本体上设有2个c字形凹槽,2个所述c字形凹槽分别设置于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两端,所述c字形凹槽由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一面向另一面的方向凹陷,以在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另一面形成c字形凸出部,所述c字形凸出部开口朝向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中心方向。

4、可选的,所述c字形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端部内缘位置,且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下塑胶件本体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第一凹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临近所述第二凹槽的端部设置,所述第一凹槽的另一端沿所述下塑胶件本体长度方向延伸。

5、可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部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分别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底部。

6、可选的,所述第二凹槽中设置有多个挡板,多个所述挡板间隔设置,由多个所述挡板将所述第二凹槽分隔形成多个分槽。

7、可选的,所述下塑胶件本体上开设有第一正极柱安装孔、第一负极柱安装孔及注液孔,所述第一正极柱安装孔和所述第一负极柱安装孔对称设置在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一正极柱安装孔部分容纳于其中一个所述c字形凹槽开口内部,所述第一负极柱安装孔部分容纳于另一个所述c字形凹槽开口内部。

8、可选的,还包括中间槽,所述中间槽位于所述下塑胶件本体中间位置,所述中间槽由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一面向另一面的方向凹陷,以在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另一面形成凸出部。

9、可选的,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角位置为圆角设置。

10、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正极柱、负极柱以及所述的下塑胶件,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一面,且所述盖板封闭所述c字形凹槽,所述盖板设置有第二正极柱安装孔和第二负极柱安装孔,所述正极柱穿过所述第一正极柱安装孔和所述第二正极柱安装孔,所述负极柱穿过所述第一负极柱安装孔和所述第二负极柱安装孔。

11、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包括所述的盖板组件。

12、本技术提供的下塑胶件,在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两端开设c字形凹槽,c字形凹槽在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另一面形成c字形凸出部,起到抵接固定卷芯和提供与电池壳体安装密封位置的作用,所述c字形凹槽在所述下塑胶件上所占空间小,且其开口位置可容纳极柱安装孔的设置,进而使所述下塑胶件上的两极柱安装孔之间距离增大,有效解决因极柱爬电距离小产生的电池短路风险增大的问题,提升电池安全性能;另外,所述c字形凸出部开口朝向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中心方向,使所述下塑胶件上的其他结构件可以向c字形凸出部开口位置靠近,在所述下塑胶件上预留出更多容纳空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塑胶件本体,所述下塑胶件本体上设有2个C字形凹槽,2个所述C字形凹槽分别设置于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两端,所述C字形凹槽由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一面向另一面的方向凹陷,以在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另一面形成C字形凸出部,所述C字形凸出部开口朝向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中心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C字形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端部内缘位置,且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下塑胶件本体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第一凹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临近所述第二凹槽的端部设置,所述第一凹槽的另一端沿所述下塑胶件本体长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部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分别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中设置有多个挡板,多个所述挡板间隔设置,由多个所述挡板将所述第二凹槽分隔形成多个分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槽,所述中间槽位于所述下塑胶件本体中间位置,所述中间槽由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一面向另一面的方向凹陷,以在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另一面形成有凸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角位置为圆角设置。

7.一种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正极柱、负极柱以及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下塑胶件,所述下塑胶件本体上开设有第一正极柱安装孔、第一负极柱安装孔及注液孔,所述第一正极柱安装孔和所述第一负极柱安装孔对称设置在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一正极柱安装孔部分容纳于其中一个所述C字形凹槽开口内部,所述第一负极柱安装孔部分容纳于另一个所述C字形凹槽开口内部,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一面,且所述盖板封闭所述C字形凹槽,所述盖板设置有第二正极柱安装孔和第二负极柱安装孔,所述正极柱穿过所述第一正极柱安装孔和所述第二正极柱安装孔,所述负极柱穿过所述第一负极柱安装孔和所述第二负极柱安装孔。

8.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板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塑胶件本体,所述下塑胶件本体上设有2个c字形凹槽,2个所述c字形凹槽分别设置于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两端,所述c字形凹槽由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一面向另一面的方向凹陷,以在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另一面形成c字形凸出部,所述c字形凸出部开口朝向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中心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c字形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下塑胶件本体的端部内缘位置,且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下塑胶件本体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第一凹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临近所述第二凹槽的端部设置,所述第一凹槽的另一端沿所述下塑胶件本体长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部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分别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中设置有多个挡板,多个所述挡板间隔设置,由多个所述挡板将所述第二凹槽分隔形成多个分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先文王奇志廖兴群孙廷生潘党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豪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