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具体是指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又称代用燃料汽车,目前存在的所有新能源汽车具体分为六大类: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醇醚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等。
2、新能源汽车需要充电桩充电,充电桩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
3、现有的充电桩充电方式是将充电插头插入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口中,当充电完毕之后将充电插头拔出即可,在平常充电过程中,如果忘记拔掉充电插头就将电动汽车开走,与充电桩通过导线连接的充电插头等相关充电元件则会损坏,且现有的充电导线比较重,在使用时,导线的一部分会耷拉到地面上,在拉动的过程中会产生磨损,另外由于导线自重和拉扯的原因,导线与充电插头的连接处不能与充电插口始终保持垂直,长时间使用会特别容易折断。
4、因此,需要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保护装置,通过汽车停靠时轮子压住和离开下压横杠,从而控制联动杆的升降,结合电流变液的特性,控制充电线束的软性和硬性的转变,避免充电导线因自重和拉扯而损坏,同时利用自动保护回路使充电完毕后未拔下充电插头脱离汽车充电口。
2、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保护装置,包括支撑箱体,
3、进一步地,新能源汽车停止到指定的位置后,即可自动控制充电保护连接组件,所述杠杆式联动组件包括下压横杠、下压头、支点架、支点轴、控制杠杆、导向体和下拉弹簧,所述支点架设于支撑箱体的内部上壁,所述支点轴设于支点架之间,所述控制杠杆的中部转动设于支点轴上,所述支撑箱体的上壁设有安装槽,所述导向体设于支撑箱体的内部上壁的安装槽处,所述导向体与安装槽的形状相同,所述下压横杠的上端呈坡型设置,所述下压横杠滑动设于安装槽内,所述下压头设于下压横杠的下部,所述下拉弹簧的下端设于支撑箱体的内底壁,所述下拉弹簧的上端设于控制杠杆的远离下压横杠的一端,所述控制杠杆的上壁设有控制滑槽,所述控制滑槽的侧壁对称设有限位滑槽。
4、进一步地,充电完成后,充电插头忘记拔下,司机开动新能源汽车,即可控制充电保护自动断开组件,所述充电保护自动断开组件包括充电连接体、充电插头、控制弹簧、弹簧挡环、固定挡环、活动环、弹开控制杆、弹开脚、活动磁铁、固定电磁铁和连接导体,所述充电连接体设于充电线束的端部,所述充电插头内嵌于充电连接体的前端,所述充电连接体的前端设有控制环槽,所述控制环槽呈环形设置,所述固定挡环设于控制环槽内,所述弹开控制杆阵列设于控制环槽内,所述弹开控制杆贯穿固定挡环,所述控制弹簧套设于弹开控制杆上,所述弹簧挡环滑动设于弹开控制杆上,所述活动环设于弹开控制杆处在控制环槽内的端部,所述活动磁铁设于活动环的远离弹开控制杆的一侧端面,所述固定电磁铁设于控制环槽的内底壁,所述固定电磁铁与活动磁铁对齐,所述连接导体设于活动环的远离弹开控制杆的一侧端面,所述控制环槽的内底壁内嵌设有连接触点一和连接触点二,所述连接导体与连接触点一、连接触点二对齐,所述弹开脚设于弹开控制杆的外端。
5、进一步地,所述充电保护连接组件包括对接体、联动杆、绝缘柱、导电头一、导电头二和导电头三,所述对接体设于支撑管内,所述对接体为弹性橡胶材质,所述对接体内贯穿设有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和第三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成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头呈折线型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头呈u字型设置,所述第三连接头成对设置,所述联动杆滑动设于支撑管内,所述联动杆的下端滑动设于控制滑槽内,所述联动杆的下端贯穿设有限位滑轴,所述限位滑轴滑动设于限位滑槽内,所述绝缘柱的下端设于联动杆的上端,所述导电头一的下端设于绝缘柱的上端,所述导电头二和导电头三设于联动杆的上端,所述导电头一插设于第一连接头内,所述导电头二与第二连接头对齐,所述导电头三与第三连接头对齐。
6、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固定环、中心滑柱和复原弹簧,所述固定环设于充电桩下壳体的上壁,所述中心滑柱滑动设于充电桩下壳体的上壁,所述中心滑柱设于固定环内,所述复原弹簧阵列设于固定环的内壁和中心滑柱的外壁之间。
7、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线束内设有自动保护回路、充电导线和电流变液囊体,所述自动保护回路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头连接,所述充电导线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头连接,所述充电导线的另一端与充电插头连接,所述电流变液囊体成对设置,其中一个电流变液囊体的一端通过导线与其中一个第三连接头连接,其另一端通过导线与连接触点一连接,另一个电流变液囊体的一端通过导线与另一个第三连接头连接,其另一端通过导线与连接触点二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收放孔的上壁和下壁设有导向轮,所述充电线束的一端贯穿收放孔并穿过两个导向轮之间。
9、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下壳体的底壁设有电池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头通过导线分别与电池组的正负极连接,两个所述第三连接头通过导线分别与电池组的正负极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电流变液囊体远离充电连接体的一端处在充电桩上壳体的内部,当电流变液囊体为固体时,使贯穿充电桩上壳体和充电桩下壳体处的充电线束仍为软性的,从而缓冲组件可以对充电桩上壳体起到缓冲的作用。
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管的外壁设有导向槽,导线穿过导向槽将第一连接头、第三连接头分别与电池组连接。
12、采用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新能源汽车的轮子压到下压横杠上时,下压横杠带动下压下压头向下压控制杠杆的一端,控制杠杆围绕支点轴转动,控制杠杆的另一端向上推动联动杆向上移动,联动杆推动绝缘柱和导电头一插入到两个第一连接头的上部,此时导电头一与第一连接头不接触,自动保护回路断开,固定电磁铁断电,此时导电头二插入到第二连接头内,充电导线接通,同时导电头三插入到第三连接头之间,两个第三连接头接通;
14、2、司机握住充电连接体,向外拉动充电线束,将充电线束的形状摆正,然后将充电插头插入到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处,弹开控制杆推动活动环移动,活动环推动连接导体移动,连接导体与连接触点一和连接触点二接触,此时连接触点一、连接触点二、连接导体、电流变液囊体、第三连接头和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保护装置,包括支撑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箱体(1)的内部设有杠杆式联动组件(2),所述支撑箱体(1)的上部设有充电桩下壳体(3),所述充电桩下壳体(3)内部顶壁和底壁之间设有支撑管(35),所述充电桩下壳体(3)的上壁设有缓冲组件(4),所述缓冲组件(4)的上部设有充电桩上壳体(5),所述充电桩上壳体(5)的外壁贯穿设有收放孔(51),所述充电桩上壳体(5)内的设有自动卷绳器(6),所述自动卷绳器(6)上设有充电线束(7),所述充电线束(7)的一端贯穿收放孔(51)并设有充电保护自动断开组件(8),所述充电线束(7)的另一端贯穿充电桩上壳体(5)、充电桩下壳体(3)和支撑管(35)的外壁并设于支撑管(35)内,所述充电桩下壳体(3)内的下部设有充电保护连接组件(9),所述充电保护连接组件(9)与充电线束(7)的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式联动组件(2)包括下压横杠(10)、下压头(11)、支点架(12)、支点轴(13)、控制杠杆(14)、导向体(15)和下拉弹簧(16),所述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保护自动断开组件(8)包括充电连接体(20)、充电插头(21)、控制弹簧(22)、弹簧挡环(23)、固定挡环(24)、活动环(25)、弹开控制杆(26)、弹开脚(27)、活动磁铁(28)、固定电磁铁(29)和连接导体(30),所述充电连接体(20)设于充电线束(7)的端部,所述充电插头(21)内嵌于充电连接体(20)的前端,所述充电连接体(20)的前端设有控制环槽(31),所述控制环槽(31)呈环形设置,所述固定挡环(24)设于控制环槽(31)内,所述弹开控制杆(26)阵列设于控制环槽(31)内,所述弹开控制杆(26)贯穿固定挡环(24),所述控制弹簧(22)套设于弹开控制杆(26)上,所述弹簧挡环(23)滑动设于弹开控制杆(26)上,所述活动环(25)设于弹开控制杆(26)处在控制环槽(31)内的端部,所述活动磁铁(28)设于活动环(25)的远离弹开控制杆(26)的一侧端面,所述固定电磁铁(29)设于控制环槽(31)的内底壁,所述固定电磁铁(29)与活动磁铁(28)对齐,所述连接导体(30)设于活动环(25)的远离弹开控制杆(26)的一侧端面,所述控制环槽(31)的内底壁内嵌设有连接触点一(32)和连接触点二(33),所述连接导体(30)与连接触点一(32)、连接触点二(33)对齐,所述弹开脚(27)设于弹开控制杆(26)的外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保护连接组件(9)包括对接体(34)、联动杆(36)、绝缘柱(37)、导电头一(38)、导电头二(39)和导电头三(40),所述对接体(34)设于支撑管(35)内,所述对接体(34)为弹性橡胶材质,所述对接体(34)内贯穿设有第一连接头(41)、第二连接头(42)和第三连接头(43),所述第一连接头(41)成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头(41)呈折线型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头(42)呈U字型设置,所述第三连接头(43)成对设置,所述联动杆(36)滑动设于支撑管(35)内,所述联动杆(36)的下端滑动设于控制滑槽(18)内,所述联动杆(36)的下端贯穿设有限位滑轴(44),所述限位滑轴(44)滑动设于限位滑槽(19)内,所述绝缘柱(37)的下端设于联动杆(36)的上端,所述导电头一(38)的下端设于绝缘柱(37)的上端,所述导电头二(39)和导电头三(40)设于联动杆(36)的上端,所述导电头一(38)插设于第一连接头(41)内,所述导电头二(39)与第二连接头(42)对齐,所述导电头三(40)与第三连接头(43)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4)包括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保护装置,包括支撑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箱体(1)的内部设有杠杆式联动组件(2),所述支撑箱体(1)的上部设有充电桩下壳体(3),所述充电桩下壳体(3)内部顶壁和底壁之间设有支撑管(35),所述充电桩下壳体(3)的上壁设有缓冲组件(4),所述缓冲组件(4)的上部设有充电桩上壳体(5),所述充电桩上壳体(5)的外壁贯穿设有收放孔(51),所述充电桩上壳体(5)内的设有自动卷绳器(6),所述自动卷绳器(6)上设有充电线束(7),所述充电线束(7)的一端贯穿收放孔(51)并设有充电保护自动断开组件(8),所述充电线束(7)的另一端贯穿充电桩上壳体(5)、充电桩下壳体(3)和支撑管(35)的外壁并设于支撑管(35)内,所述充电桩下壳体(3)内的下部设有充电保护连接组件(9),所述充电保护连接组件(9)与充电线束(7)的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式联动组件(2)包括下压横杠(10)、下压头(11)、支点架(12)、支点轴(13)、控制杠杆(14)、导向体(15)和下拉弹簧(16),所述支点架(12)设于支撑箱体(1)的内部上壁,所述支点轴(13)设于支点架(12)之间,所述控制杠杆(14)的中部转动设于支点轴(13)上,所述支撑箱体(1)的上壁设有安装槽(17),所述导向体(15)设于支撑箱体(1)的内部上壁的安装槽(17)处,所述导向体(15)与安装槽(17)的形状相同,所述下压横杠(10)的上端呈坡型设置,所述下压横杠(10)滑动设于安装槽(17)内,所述下压头(11)设于下压横杠(10)的下部,所述下拉弹簧(16)的下端设于支撑箱体(1)的内底壁,所述下拉弹簧(16)的上端设于控制杠杆(14)的远离下压横杠(10)的一端,所述控制杠杆(14)的上壁设有控制滑槽(18),所述控制滑槽(18)的侧壁对称设有限位滑槽(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保护自动断开组件(8)包括充电连接体(20)、充电插头(21)、控制弹簧(22)、弹簧挡环(23)、固定挡环(24)、活动环(25)、弹开控制杆(26)、弹开脚(27)、活动磁铁(28)、固定电磁铁(29)和连接导体(30),所述充电连接体(20)设于充电线束(7)的端部,所述充电插头(21)内嵌于充电连接体(20)的前端,所述充电连接体(20)的前端设有控制环槽(31),所述控制环槽(31)呈环形设置,所述固定挡环(24)设于控制环槽(31)内,所述弹开控制杆(26)阵列设于控制环槽(31)内,所述弹开控制杆(26)贯穿固定挡环(24),所述控制弹簧(22)套设于弹开控制杆(26)上,所述弹簧挡环(23)滑动设于弹开控制杆(26)上,所述活动环(25)设于弹开控制杆(26)处在控制环槽(31)内的端部,所述活动磁铁(28)设于活动环(25)的远离弹开控制杆(26)的一侧端面,所述固定电磁铁(29)设于控制环槽(31)的内底壁,所述固定电磁铁(29)与活动磁铁(28)对齐,所述连接导体(30)设于活动环(25)的远离弹开控制杆(26)的一侧端面,所述控制环槽(31)的内底壁内嵌设有连接触点一(32)和连接触点二(33),所述连接导体(30)与连接触点一(32)、连接触点二(33)对齐,所述弹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宇,高华东,罗晓晴,王彤,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盈旺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