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面喷施微生物提高苣荬菜耐铅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7259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叶面喷施微生物提高苣荬菜耐铅性的方法,涉及一种改善土壤的方法,该方法微生物为球形红假单孢菌(Rhodopseudomonas?spheroides)SHⅡ-7,厌氧光照培养4-5天,获得浓度为1-2×108个活菌/ml的菌剂,于苣荬菜播种前,取菌剂稀释10倍浸种,此后菌剂稀释200-500倍,在苣荬菜生长时期叶面喷施。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干重、鲜重、光合作用均大幅度提高,叶片肥大、浓绿,丙二醛、脯氨酸、POD酶等抗性指标含量提高,使苣荬菜能耐受1200mgPb/kg土壤的铅污染土壤,有效缓解因铅中毒引起的根量少,生长缓慢,地上部分弱小等现象,增产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善土壤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对苣荬菜利用促生微生物抵抗 土壤铅污染的方法。
技术介绍
铅在土壤中的溶解度小,滞留时间长,是一种不可降解的环境污染物。我国土壤铅 污染量大而广,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含铅汽油的大量使用,城市污水及垃圾处理 不当,工业生产所产生的“三废”的不合理排放,农药、除草剂和化肥的使用,以及因采矿造 成的废弃地等原因,使土壤铅污染日趋严重。铅并不是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铅被动进入植物根,皮或叶片并积累,使 植物受害。Pb对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是显著的,减少根细胞的有丝分裂速度,根量减少,根 冠膨大、变黑、腐烂,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随后下降,叶片失绿明显,严重时逐渐枯萎、死亡; 铅的积累也直接影响细胞的代谢作用,引起活性氧代谢酶系统的破坏。高浓度Pb还使种子 萌发率和胚根长度、上胚轴长度降低,甚至出现胚根组织坏死。更受关注的是,铅会进入食 物链,危及人类的健康。铅对机体损伤呈多系统性、多器官性和不可逆性,其作为中枢神经 系统毒物,对儿童的身体和智能的危害更为严重。对铅污染土壤的治理和开发利用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是铅污染土壤的治理,其 二是充分挖掘和利用植物的耐铅遗传特性,即筛选耐铅品种和克隆抗铅相关基因。目前采 用的物理化学方法修复铅污染土壤,费用昂贵,破坏环境,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往往并不 能达到真正清除铅的目的,近十年出现的植物修复技术,在不破坏环境的条件下使土壤铅 得以清除,是一种绿色环保技术。用于修复土壤铅污染的植物包括圆叶遏蓝菜、香蒲、向日 葵、一枝黄花、羊茅、玉米、苣荬菜、东南景天等,其中经济作物因生物量相对较大和创造经 济价值而成为首选。但是,无论在铅浓度较高的污染土壤中进行植物修复,还是在铅浓度较 低的土壤中种植耐受铅的经济作物以获得产量,植株生长缓慢、长势弱、生物量小都是限制 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如果能探索到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使作物在铅污染土壤中仍能 快速、大量的生长,则对于污染治理和作物增收都大有裨益。苣荬菜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北部地区的野生叶菜,近年来,因其具有清凉解毒等保 健功效和苦中有甜、甜中有香的独特味道而倍受人们的青睐,成为春夏餐桌上必备佳肴,已 经大面积人工栽培。苣荬菜是铅富集植物,可通过植物萃取的方式去除土壤中的铅,然而, 铅的毒害作用使苣荬菜根量少,生长缓慢,生物量小。如果能提高苣荬菜的耐铅能力,使之 保持较高富集系数的同时,增大生物量,则增加了土壤铅的萃取总量,加快治理进程,并可 收获较高的产量,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苣荬菜利用促生微生物抵抗土壤铅污染的方法。该 方法对铅污染土壤中苣荬菜生长有高效促进性,增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有效缓解因3铅中毒引起的根量少,生长缓慢,地上部分弱小等现象,增产效果显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方法微生物为球形红假单孢菌 (Rhodopseudomonas spheroides) SH II -7,厌氧光照培养 4-5 天,获得浓度为 1-2 X IO8 个 活菌/ml的菌剂,于苣荬菜播种前,取菌剂稀释10倍浸种,此后菌剂稀释200-500倍,在苣 荬菜生长时期叶面喷施。所述的,其菌剂制备的培养基为=NH4Cl 1. Og, CaCl2 0. 02g, MgSO4 · 7H20 0. 2g, NaHCO3 3. Og, K2HPO4O. 4g, NaCl 1. 0g,蛋白胨 1. Og, 水1000ml,PH中性,121°C灭菌30分钟,厌氧光照培养4_5天,获得浓度为1_2X IO8个活菌 /ml的菌剂。所述的,其菌剂施用方法是苣荬菜播 种前,取菌剂稀释10倍浸种,此后菌剂稀释200-500倍,自两叶期开始,每2-3周叶面喷施1 次,直至采收结束;或植株刚刚显示生长缓慢时起,每周叶面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停止。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是本菌剂使用方法简便,生产成本低,生产过程安全,使用后环境友好,对铅污染土 壤中苣荬菜生长有高效促进性。极显著增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干重、鲜重、光合作用 均大幅度提高,叶片肥大、浓绿,丙二醛、脯氨酸、POD酶等抗性指标含量提高,使苣荬菜能耐 受1200mgPb/kg 土壤的铅污染土壤,有效缓解因铅中毒引起的根量少,生长缓慢,地上部分 弱小等现象,增产效果显著。具体实施例方式球形红假单孢菌能在有光照缺氧的环境中进行不产氧光合作用,同高等植物相 比,它也含有类似的捕光色素,但只有一个光系统,即PSI,而且原始供氢体不是水,而是 H2S(或一些有机物)。球形红假单孢菌在自身的同化代谢过程中,又完成了产氢、固氮、分 解有机物三个自然界物质循环中极为重要的化学过程。球形红假单孢菌的这些特征弥补了 苣荬菜在土壤铅污染逆境中因根系吸收营养不足而导致的地上部光合作用减弱的现象,大 大提高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强光合速率,并反过来促进苣荬菜根系的生长,从 而达到提高抗性,增产增效的目的。球形红假单孢菌厌氧光照培养,因此不需要一般菌剂生 产所需的发酵罐等大型仪器设备,生产成本很低,生产过程安全,使用后环境友好,又高效, 操作简单,是解决铅污染土壤种植苣荬菜问题的首选办法。高效微生物的筛选与菌剂制备首先筛选适合于苣荬菜叶面喷施、增产显著的微 生物群,再从该微生物群体中逐一筛选,获得一株显著促进苣荬菜在铅污染土壤中生长的 菌株——球形红假单孢菌(Rhodopseudomonasspheroides)SH II -7。菌剂制备的培养基为 NH4Cl 1. Og, CaCl2 0. 02g,MgSO4 · 7Η20 0. 2g, NaHCO3 3. Og,K2HPO4 0. 4g, NaCl l.Og,蛋白胨 1. 0g,7jC IOOOmL, PH中性,121°C灭菌30分钟。厌氧光照培养4-5天,获得浓度为1-2X IO8 个活菌/ml的菌剂。下面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苣荬菜播种前,取菌剂稀释10倍浸种,此后菌剂稀释500倍,自两叶期开始,每2 周叶面喷施1次,连续喷施4次,此后,每3周叶面喷施1次,直至采收结束。实施例2在较高浓度铅污染土壤(如1200mgPb/kg土壤)中,以植株刚刚显示生长缓慢、叶 片较小时起,取菌剂稀释200倍,每周叶面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停止,至再次发生生长缓 慢时,取菌剂稀释500倍,每周叶面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停止。其它水肥等管理正常。权利要求,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微生物为球形红假单孢菌(Rhodopseudomonas spheroides)SHⅡ 7,厌氧光照培养4 5天,获得浓度为1 2×108个活菌/ml的菌剂,于苣荬菜播种前,取菌剂稀释10倍浸种,此后菌剂稀释200 500倍,在苣荬菜生长时期叶面喷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菌剂 制备的培养基为=NH4Cl 1. Og, CaCl2 0. 02g, MgSO4 · 7Η200· 2g, NaHCO3 3. Og, K2HPO4 0. 4g, NaCl l.Og,蛋白胨1.0g,7jC 1000ml, PH中性,121°C灭菌30分钟,厌氧光照培养4_5天,获 得浓度为1-2X IO8个活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叶面喷施微生物提高苣荬菜耐铅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微生物为球形红假单孢菌(Rhodopseudomonas spheroides)SHⅡ-7,厌氧光照培养4-5天,获得浓度为1-2×10↑[8]个活菌/ml的菌剂,于苣荬菜播种前,取菌剂稀释10倍浸种,此后菌剂稀释200-500倍,在苣荬菜生长时期叶面喷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双王泓金飙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