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尾箱逃生堵盖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6829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13
一种汽车尾箱逃生堵盖安装结构,属于汽车零部件装配技术领域,该汽车尾箱逃生堵盖安装结构,包括尾箱饰板及其安装口处安装的堵盖本体,所述堵盖本体的中部两侧与所述尾箱饰板转动支撑相连,所述堵盖本体的两端分别通过限位部和锁紧部与所述尾箱饰板相连,所述堵盖本体上还设置有穿过所述尾箱饰板的防脱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使逃生堵盖的安装和开启更加方便快捷,而且避免了逃生堵盖在安装时发生掉落和重复使用堵盖发生丢失的问题,提高了堵盖本体的安装效率和重复使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装配,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尾箱逃生堵盖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1、汽车后备箱并不仅仅是用来存放行李的地方,它还可以成为乘员的紧急逃生通道。在紧急情况下,车门、车窗、天窗可能会被卡住或无法打开,这时候后备箱就成为了另一个选择。首先进入后排,将后排座的单靠背扳倒;然后钻进后备箱,在后窗玻璃下方附近找到双排椅背解锁键,并用双脚将后排座椅完全放倒;最后找到尾箱锁芯堵盖,用钥匙等硬物将其撬开,顺时针方向拨动白色锁芯,尾箱盖便自动弹开。

2、现有的尾箱逃生堵盖大部分是采用卡接的结构安装在尾箱饰板安装口处,开启时需要用硬物撬开,开启操作很不方便,而且容易使尾箱饰板发生翘起变形。另外,由于现有的逃生堵盖一般为单独的板件结构,在安装时不方便定位安装,容易发生掉落;而且该逃生堵盖的使用场景为应急使用,应急操作后,重复使用时逃生堵盖容易丢失。因此,目前的逃生堵盖存在安装效率低,重复使用率差的问题。

3、如公开号为cn21050221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背门护板总成,包括门护板本体;所述门护板本体上安装有用于连接车身后背门板的卡扣,所述门护板本体的内侧端设置有吸音棉,所述门护板本体上卡接有逃生口盖,逃生口盖上接近门护板本体的一端面上两侧分别固定有插销和单边卡扣,插销和单边卡扣分别卡接于门护板本体上逃生口的内侧端。上述专利方案在门护板本体的逃生口处卡接逃生口盖,依然需要使用硬物撬开开启,操作不方便,依然解决不了本申请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尾箱逃生堵盖安装结构,其结构简单,使逃生堵盖的安装和开启更加方便快捷,而且避免了逃生堵盖在安装时发生掉落和重复使用时逃生堵盖丢失。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汽车尾箱逃生堵盖安装结构,包括尾箱饰板及其安装口处安装的堵盖本体,所述堵盖本体的中部两侧与所述尾箱饰板转动支撑相连,所述堵盖本体的两端分别通过限位部和锁紧部与所述尾箱饰板相连,所述堵盖本体上还设置有穿过所述尾箱饰板的防脱钩。

3、所述堵盖本体的背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安装口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对应凹槽转动配合的支撑柱。

4、所述限位部设置为与所述安装口的一端卡接相连的l形卡脚。

5、所述安装口的一端设置有与之相通连的卡接口,所述锁紧部包括与所述堵盖本体一体成型的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卡接在所述卡接口内。

6、所述弹性卡扣包括两个间隔且相对布置的弹性支脚,每个所述弹性支脚与所述卡接口的边缘卡接相连。

7、所述防脱钩包括与所述堵盖本体一体成型的l形杆,所述l形杆的端部设置有穿过所述尾箱饰板的弹性卡钩。

8、所述尾箱饰板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弹性卡钩的宽度大于所述限位孔的最大孔径。

9、所述弹性卡钩包括v形段,所述v形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对称布置的限位杆段,两个限位杆段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限位孔的最大孔径。

10、所述堵盖本体的背部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所述堵盖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口的边缘抵触相连的导向柱。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本技术将堵盖本体的中部两侧与尾箱饰板转动支撑相连,将堵盖本体的两端分别通过限位部和锁紧部与尾箱饰板相连,利用杠杆原理,手指按压堵盖本体靠近限位部的一端可使另一端翘起,使锁紧部脱离尾箱饰板,实现了堵盖本体的开启,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便于乘员危机状态下操作使用,为脱离困境争取时间;而且通过在堵盖本体上设置穿过尾箱饰板的防脱钩,在安装堵盖本体时可提前将防脱钩穿过尾箱饰板,避免了堵盖本体在安装的过程中发生掉落和重复使用堵盖发生丢失的问题,提高了堵盖本体的安装效率和重复使用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尾箱逃生堵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尾箱饰板及其安装口处安装的堵盖本体,所述堵盖本体的中部两侧与所述尾箱饰板转动支撑相连,所述堵盖本体的两端分别通过限位部和锁紧部与所述尾箱饰板相连,所述堵盖本体上还设置有穿过所述尾箱饰板的防脱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箱逃生堵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盖本体的背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安装口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对应凹槽转动配合的支撑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箱逃生堵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设置为与所述安装口的一端卡接相连的L形卡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箱逃生堵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的一端设置有与之相通连的卡接口,所述锁紧部包括与所述堵盖本体一体成型的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卡接在所述卡接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尾箱逃生堵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扣包括两个间隔且相对布置的弹性支脚,每个所述弹性支脚与所述卡接口的边缘卡接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尾箱逃生堵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钩包括与所述堵盖本体一体成型的L形杆,所述L形杆的端部设置有穿过所述尾箱饰板的弹性卡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尾箱逃生堵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箱饰板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弹性卡钩的宽度大于所述限位孔的最大孔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尾箱逃生堵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钩包括V形段,所述V形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对称布置的限位杆段,两个限位杆段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限位孔的最大孔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箱逃生堵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盖本体的背部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所述堵盖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口的边缘抵触相连的导向柱。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尾箱逃生堵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尾箱饰板及其安装口处安装的堵盖本体,所述堵盖本体的中部两侧与所述尾箱饰板转动支撑相连,所述堵盖本体的两端分别通过限位部和锁紧部与所述尾箱饰板相连,所述堵盖本体上还设置有穿过所述尾箱饰板的防脱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箱逃生堵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盖本体的背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安装口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对应凹槽转动配合的支撑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箱逃生堵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设置为与所述安装口的一端卡接相连的l形卡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箱逃生堵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的一端设置有与之相通连的卡接口,所述锁紧部包括与所述堵盖本体一体成型的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卡接在所述卡接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尾箱逃生堵盖安装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晓哥刘慧敏卢凌霄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