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正负浪涌电流冲击的抑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6577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12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正负浪涌电流冲击的抑制电路,其包括浪涌泄流电路、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第一储能电路以及第二储能电路,其中,第二储能电路与电源输入端的正极连接,第二控制电路与电源输入端的负极连接,第二储能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串联连接,浪涌泄流电路与第一储能电路的公共端连接电源输出端的正极,浪涌泄流电路和第一储能电路串联连接,第一储能电路与第一控制电路的公共端连接电源输出端的负极,第一储能电路和第一控制电路串联连接。本申请有助于实现电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正负浪涌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正负浪涌电流冲击的抑制电路


技术介绍

1、一般而言,市面上的电子设备的直接供电电源通常来自于直流供电电源,由于电子设备内部输入端通常存在着较大容量的储能、滤波电容,在开机启动瞬间会有较大的电流冲击到负载电路。这样的冲击电流对于供电源、负载电路及其它用电设备等会有较大的干扰,严重时可能导致其工作异常甚至损坏。因此,电子设备应当在直流供电端将电流冲击抑制在合理范围内,以符合电子设备及其供电系统的稳定性要求。

2、相关技术中,直流供电系统对浪涌冲击电流抑制的电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对浪涌冲击电流抑制效果不佳,并且大多防浪涌冲击的电路只能抑制正向浪涌,无法在同一电路内实现对正负浪涌均起到抑制作用,若供电系统中存在负向浪涌会导致用电设备损坏。

3、因此,亟需一种防正负浪涌电流冲击的抑制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正负浪涌电流冲击的抑制电路,通过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的关断或导通,使正负向浪涌电流在浪涌泄流电路中实现钳位导通,以达到抑制正负向浪涌电流的效果。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防正负浪涌电流冲击的抑制电路,包括浪涌泄流电路、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第一储能电路以及第二储能电路,其中,

4、所述第二储能电路与电源输入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储能电路和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串联连接,所述浪涌泄流电路与所述第一储能电路的公共端连接电源输出端的正极,所述浪涌泄流电路和所述第一储能电路串联连接,所述第一储能电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端的负极,所述第一储能电路和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串联连接;

5、所述浪涌泄流电路包括分流单元和钳位单元,所述分流单元和所述钳位单元并联设置,所述分流单元用于电源输入端输入正向浪涌电流时为所述第一储能电路供电,并导通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以使正向浪涌电流导地;

6、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用于在电源输入端输入正向浪涌电流时导通,以使所述钳位单元关断;

7、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用于在电源输入端输入负向浪涌电流时导通,以使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关断并为所述第二储能电路供电。

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电源输入端之间存在正向浪涌电流时,钳位单元关断,正向浪涌电流经过分流单元为第一储能电路供电,同时第一控制电路导通,进而实现正向浪涌电流导地;在电源输入端之间存在负向浪涌电流时,第二控制电路导通,第二控制电路将负向浪涌电流输入至钳位单元,进而实现钳位单元实收负向浪涌电流,以实现电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的正负浪涌保护。

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0、进一步,所述分流单元包括第一电阻,所述钳位单元包括mos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分别跨接于所述mos管源极和所述mos管漏极,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mos管源极的公共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mos管漏极的公共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的正极连接。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钳位单元中mos管的栅极、漏极和源极分别构成mos管的控制端、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导通端,通过调控mos管漏极电压实现对第一控制电路导通或关断的控制,进而达到输入电流为正向浪涌电流由分流单元通过,负向浪涌电流由钳位单元通过,从而实现负向浪涌的钳位吸收。

12、进一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射极与所述浪涌泄流电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浪涌泄流电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浪涌泄流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和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控制电路的导通实现正向浪涌电流导地,以实现正向浪涌电流的泄流。

14、进一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和二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射极与所述电源输入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入端的负极、所述电源输出端的负极以及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储能电路和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导通第二控制电路将负向浪涌电流分别通过第二三极管和二极管流向第二储能电路为其余器件供电,最后余下的负向浪涌电流流入钳位单元,以实现对负向电流的钳位吸收。

16、进一步,所述第一储能电路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出端的正极和所述浪涌泄流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以及第二控制电路共同接地。

17、进一步,所述第二储能电路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入端的正极和所述浪涌泄流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连接。

18、进一步,所述第一三极管为pnp晶体管。

19、进一步,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晶体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正负浪涌电流冲击的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浪涌泄流电路(1)、第一控制电路(2)、第二控制电路(3)、第一储能电路(4)以及第二储能电路(5),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正负浪涌电流冲击的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为PNP晶体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正负浪涌电流冲击的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晶体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正负浪涌电流冲击的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浪涌泄流电路(1)、第一控制电路(2)、第二控制电路(3)、第一储能电路(4)以及第二储能电路(5),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强朱威余骏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月照松电控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