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微电机的双端驱动发电机模拟负载测试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6514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微电机的双端驱动发电机模拟负载测试架,包括负载发电机架(1)和布置于该负载发电机架(1)两侧的左、右待测电动机架(3、2),各负载发电机(4)安装于负载发电机架(1)的各相应通孔中;两待测电动机架(3、2)中则分别安装各待测电动机(5);压紧螺栓(23)穿过支撑块(21)和压块(22)将待测电动机(5)压紧;待测电动机(5)与负载发电机(4)之间用联轴器(6)连接;各拉紧螺栓(7)穿过左、右待测电动机架的支撑块(21)和负载发电机支撑板(11),将所述负载发电机架(1)和俩待测动电动机架(3、2)连成一个整体。所述模拟负载测试架是一种结构简单、利用率和效率高、操作方便、安全可靠、适合大批量电动机生产时进行模拟负载测试的装置。(*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微电机的双端驱动发电机模拟负载测试架
本技术涉及电性能的测试装置,尤其涉及电机的测试,特别是涉及用于微电 机,此处特指是电功率几瓦至几百瓦的小功率电动机之双端驱动发电机模拟负载测试架。
技术介绍
良好的质量是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为确保电动机各项性能指标符合相关标准、 在出厂后能正常运转,有必要在电动机出厂前进行模拟工作状态的负载老化测试,模拟电 动机实际工作时的负载运行。现有技术负载老化测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实际负载测试,用 被测电动机驱动实际的负载或负重进行测试,如CN 200620140693. 5名称为《电机负载模 拟机构》的中国专利公开的技术,该机构包括一端固定有电机支撑块的底板,底板另一端固 定有模拟负载装置;所述模拟负载装置包括固定在底板上的支撑架,其上设有摩擦片,支撑 架的一侧设有与电机输出轴同步旋转的摩擦轮,摩擦轮紧靠在摩擦片上;摩擦片上连接着 压紧机构。这种测试方式操作不方便,不安全,而且相关负载或负重机构复杂,测试的成本 较高、效率低下;另一种方式是模拟负载测试,是使用发电机模拟负载测试架(台),该测试 架(台)上安装有摸拟负载用的发电机,用该发电机输出电流时产生的制动转矩摸拟被测 电动机的负载。但现有技术发电机模拟负载测试架仅能进行单端驱动测试,不能充分利用 模拟负载测试架资源,仅适用于单台或少量电动机的测试,不适合大批量电动机的生产测 试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 构简单、利用率和效率高、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并且适合大批量生产时进行模拟负载测试的 电动机模拟负载测试架。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微电机的双端驱 动发电机模拟负载测试架,包括负载发电机架和布置于该负载发电机架两侧的左、右待测 电动机架,所述负载发电机架包括负载发电机支撑板、右夹板、左夹板和各夹紧螺栓,负载 发电机支撑板中有安装负载发电机的各通孔,各负载发电机固装于所述通孔中,所述左、右 夹板上各自有与负载发电机数量相同的通孔,所述负载发电机为双轴伸发电机,其双向轴 伸可转动地分别穿过左、右夹板的上述通孔,左夹板和右夹板将负载发电机夹于中间;所述 各夹紧螺栓穿过左夹板、负载发电机支撑板和右夹板将该负载发电机夹紧;左、右待测电动 机架各自包括支撑块、压块和压紧螺栓,支撑块和压块上分别有与负载发电机数量相同的 凹口,在所述凹口中安装各待测电动机;压紧螺栓竖向穿过支撑块和压块将各待测电动机 压紧;待测电动机与负载发电机之间用联轴器连接;各拉紧螺栓水平穿过左、右待测电动 机架的支撑块和负载发电机支撑板,将所述负载发电机架、左待测电动机架和右待测动电 动机架连成一个整体。为了使负载发电机的安装更紧固,于负载发电机支撑板的顶部设有穿透至所述负载发电机支撑板通孔的、用于顶紧负载发电机的顶紧螺钉。于负载发电机支撑板与左、右夹板之间穿过所述夹紧螺栓,在该夹紧螺栓上于所 述发电机支撑板两侧分别套有负载发电机限位套,该负载发电机限位套与所述夹紧螺栓相 配合对所述负载发电机夹紧并限位。于负载发电机支撑板同左、右待测电动机架的支撑块之间穿过所述拉紧螺栓,在 该拉紧螺栓上于所述发电机支撑板两侧分别套有机架限位套,该限位套的长度与被测电动 机相适配,不同的被测电动机有不同长度的机架限位套。所述待测电动机与负载发电机之间用联轴器连接,可以是套筒联轴器、十字滑块 联轴器或万向联轴器等任一结构形式的联轴器连接。所述压紧螺栓穿过支撑块,在压紧螺栓上于所述支撑块上下,有上锁紧螺母和下 锁紧螺母,将压紧螺栓紧固于支撑块上。为方便被测电动机的装卸,在所述压紧螺栓顶部可 以采用蝶形螺母或带有手柄的螺母。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成功减除了传统负载测试所必须 加载的大量负重及复杂的相关负重机构;成功解除了传统负载测试只能进行单端负载测试 的限制,从而具有结构简单、利用率和效率高、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以及适合大批量电动机 生产时进行模拟负载测试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微电机的双端驱动发电机模拟负载测试架优选实施例结 构之轴测投影示意图;图2为所述优选实施例之正投影主视示意图;图3为所述优选实施例俯视示意图;图4为所述优选实施例右视示意图;图5为所述优选实施例之分解状态示意图。上述各图中1为负载发电机架、11为负载发电机支撑板、12为右夹板、13为左夹 板、14为夹紧螺栓、15为顶紧螺钉、16为负载发电机限位套、17为夹紧螺母、2为右待测电 动机架、21为支撑块、22为压块、23为压紧螺栓、24为蝶形螺母、25为待测电动机支撑杆、 26为上锁紧螺母、27为下锁紧螺母、3为左待测动电动机架、4为负载发电机、41为负载发电 机定子、42为负载发电机转子、5为待测电动机、6为联轴器、7为拉紧螺栓、71为拉紧螺母、 8为机架限位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参见附图1至4,本技术“用于微电机的双端驱动发电机模拟负载测试架”优 选实施例包括负载发电机架1和布置于该负载发电机架1两侧的左、右待测电动机架3、2, 所述负载发电机架1包括负载发电机支撑板11、右夹板12、左夹板13和各夹紧螺栓14,负 载发电机支撑板11中有安装负载发电机4的各通孔,各负载发电机4固装于所述通孔中, 所述左、右夹板13、12上各自有与负载发电机4数量相同的通孔,所述负载发电机4为双轴 伸发电机,其双向轴伸可转动地分别穿过左、右夹板13、12的上述通孔,左夹板13和右夹板412将负载发电机4夹于中间;所述各夹紧螺栓14穿过左夹板13、负载发电机支撑板11和 右夹板12将该负载发电机4夹紧;左、右待测电动机架3、2各自包括支撑块21、压块22和 压紧螺栓23,支撑块21和压块22上分别有与负载发电机4数量相同的凹口,在所述凹口中 安装各待测电动机5 ;压紧螺栓23竖向穿过支撑块21和压块22将各待测电动机5压紧; 待测电动机5与负载发电机4之间用联轴器6连接;各拉紧螺栓7水平穿过左、右待测电动 机架3、2的支撑块21和负载发电机支撑板11,将所述负载发电机架1、左待测电动机架3 和右待测动电动机架2连成一个整体。为了使负载发电机4的安装更加紧固,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于负载发 电机支撑板11的顶部设有穿透至所述负载发电机支撑板11通孔的、用于顶紧负载发电机 4的顶紧螺钉15。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还于负载发电机支撑板11与左、右夹板13、12之 间穿过所述夹紧螺栓14,在该夹紧螺栓14上于所述发电机支撑板11两侧分别套有负载发 电机限位套16,该负载发电机限位套16与所述夹紧螺栓14相配合对所述负载发电机夹紧 并限位。所述优选实施例中还在负载发电机支撑板11同左、右待测电动机架3、2的支撑块 21之间穿过所述拉紧螺栓7,在该拉紧螺栓7上于所述发电机支撑板11两侧分别套有机架 限位套8,该机架限位套8的长度与被测电动机相适配,不同的被测电动机有不同长度的机 架限位套。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联轴器6是套筒联轴器。具有结构简单,装卸方 便的优点。同时为了方便被测电动机的装卸,压紧螺栓23顶部使用了蝶形螺母24。所述压 紧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微电机的双端驱动发电机模拟负载测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载发电机架(1)和布置于该负载发电机架(1)两侧的左、右待测电动机架(3、2),所述负载发电机架(1)包括负载发电机支撑板(11)、右夹板(12)、左夹板(13)和各夹紧螺栓(14),负载发电机支撑板(11)中有安装负载发电机(4)的各通孔,各负载发电机(4)固装于所述通孔中,所述左、右夹板(13、12)上各自有与负载发电机(4)数量相同的通孔,所述负载发电机(4)为双轴伸发电机,其双向轴伸可转动地分别穿过左、右夹板(13、12)的上述通孔,左夹板(13)和右夹板(12)将负载发电机(4)夹于中间;所述各夹紧螺栓(14)穿过左夹板(13)、负载发电机支撑板(11)和右夹板(12)将该负载发电机(4)夹紧;左、右待测电动机架(3、2)各自包括支撑块(21)、压块(22)和压紧螺栓(23),支撑块(21)和压块(22)上分别有与负载发电机(4)数量相同的凹口,在所述凹口中安装各待测电动机(5);压紧螺栓(23)竖向穿过支撑块(21)和压块(22)将各待测电动机(5)压紧;待测电动机(5)与负载发电机(4)之间用联轴器(6)连接;各拉紧螺栓(7)水平穿过左、右待测电动机架(3、2)的支撑块(21)和负载发电机支撑板(11),将所述负载发电机架(1)、左待测电动机架(3)和右待测动电动机架(2)连成一个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祖洪石雷谢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明机电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