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全自动仿生韧带编织机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全自动仿生韧带编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5819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仿生韧带编织机,包括编织机框架、产线机框架、转动支架、混料筒、混料器、出料筒、喷线接口、编织筒外壳、纬轴支撑架、纺纱筒、综框、综丝、布棍、单片机、线筒装卸机构、多轨换轨机构、梭子喷嘴机构、检测响应机构、张力控制机构和张力执行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专门采用多自由度机械臂设计的线筒装卸机构提高了编织效率实现了自动化,纤维检测的设计能够及时检测到仿生纤维的断裂或供应中断,独特的张力机构解决了非纺布编织机常见的问题,控制编织过程中的张力保证编织品质和一致性,本发明专利技术为编织高度还原的仿生韧带而设计,从编织原料的生产到仿生韧带的编织都实现了自动化,为实现高效编织仿生韧带提供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仿生韧带相关,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仿生韧带编织机


技术介绍

1、随着对肌肉骨骼疾病的诊断增加,然而关节的诊断为其中的关键,关节松弛程度的初步评估是由医生通过比较健康肢体和受伤肢体的实际操作手动估计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经验和熟练程度,而这些经验和熟练程度通常是通过医学教育课程中解剖模型的有限实践或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治疗受伤患者来获得的,商业上可用的合成模型主要复制几何特征,很少再现人体组织和关节的生物学真实行为,高度逼真的合成模型的制造仍然是一个挑战,这不仅需要复制骨骼几何形状,还需要复制软组织(尤其是韧带和肌腱)的机械性能,任雷团队的文章《reproduction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ligament and tendon for artificial joint using bioinspired 3d braided fibers》提出了由商用聚乙烯钓鱼线编织而成的仿生 3d 纤维,用于再现韧带和肌腱的受控非线性行为,目前,商业上可用的合成模型主要复制几何特征,很少再现人体组织和关节的生物学真实行为,目前仿生韧带的编织还停留在手工编织的阶段,手工编织耗时长、效率低,还存在因不同人的编织力度、方式等差异导致编织出的仿生韧带力学性能、生物学性能存在差异,不能还原人体韧带的真实情况而饱受诟病,人工合成的仿生韧带模型为高效真实还原尸体模型提供了经济且方便的替代品,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应,因此,设计出一款能解决以上问题的编织机对医疗领域和科研领域有着促进作用,而使用的过程中,传统的编织机在处理韧带编织时可能面临挑战,因为韧带通常需要特殊的编织结构和技术,韧带通常需要具有高强度和耐磨性,而传统编织机可能难以满足这些要求,所以就特别需要一种专门为仿生韧带设计的全自动仿生韧带编织机。

2、但是现有的编织机存在许多不足,如公布号为cn108305721a的中国专利一种稳定性强的电线编织机及电线编织方法,文中所述“该稳定性强的电线编织机,通过外框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的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的背面固定连接绕线辊,绕线辊的轴心处通过支撑杆与外框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便于对编织完成的电线进行收卷”,绕线辊通过支撑杆与外框内壁的固定连接,可能会导致电线在收卷过程中的张力不均匀。这可能会对线材的质量和织布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由于第二电机和绕线辊的固定连接,可能会导致设备的振动和噪音问题。这可能影响设备的稳定性和运行效果。

3、公布号为cn115961420a的中国专利一种适用于特定编织方法的编织机构,该机构能完成一种特定编织方法的编织操作部分,为机械化编织仿生关节韧带提供了可能,但还需人工进行操作,生产效率较为低下,人工操作部分可能影响编织仿生关节韧带的精度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仿生韧带编织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编织机存在的问题,并为实现高效编织仿生韧带提供解决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实现全自动化编织生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仿生韧带编织机,包括编织机框架和产线机框架,所述编织机框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产线机框架,所述产线机框架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的内侧表面转动连接有混料筒,所述混料筒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混料器,所述混料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筒,所述出料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线接口,所述编织机框架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编织筒外壳,所述编织筒外壳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纬轴支撑架,所述编织筒外壳的外侧表面转动连接有纺纱筒,所述编织筒外壳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综框,所述综框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综丝,所述编织筒外壳的一端安装有布棍,所述编织机框架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单片机,所述编织机框架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线筒装卸机构,所述编织机框架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多轨换轨机构,所述多轨换轨机构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梭子喷嘴机构,所述综框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检测响应机构,所述编织机框架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张力控制机构,所述张力控制机构的内侧表面设置有张力执行机构。

3、优选的,所述线筒装卸机构包括有机械臂控制器、机械臂底座、球形关节、伸缩臂、旋转臂和机械爪,所述编织机框架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机械臂控制器,所述机械臂控制器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机械臂底座,所述机械臂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球形关节,所述球形关节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臂,所述伸缩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臂,所述旋转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机械爪。

4、优选的,所述球形关节的数量为二,所述伸缩臂的数量为二,所述旋转臂的数量为二,所述机械臂控制器与单片机电连接。

5、优选的,所述多轨换轨机构包括有导轨支撑架、滑动导轨、导轨夹、导轨外壳、小型马达、小型齿轮和连接侧板,所述编织机框架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导轨支撑架,所述导轨支撑架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动导轨,所述滑动导轨的外侧表面卡合连接有导轨夹,所述导轨夹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导轨外壳,所述导轨外壳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小型马达,所述小型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小型齿轮,所述小型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侧板。

6、优选的,所述滑动导轨的数量为四且为等距分布,所述小型齿轮的数量为二且相互啮合,所述连接侧板与导轨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导轨夹的数量为二,所述连接侧板的数量为二。

7、优选的,所述梭子喷嘴机构包括有转动底座、喷气喷嘴和转动支撑框架,所述连接侧板的内侧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底座,所述转动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喷气喷嘴,所述转动底座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支撑框架。

8、优选的,所述喷气喷嘴的数量为三且为等距分布,所述转动支撑框架的两侧均与连接侧板转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检测响应机构包括有触发器、纤维检测器、蜂鸣器,所述综框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触发器,所述触发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纤维检测器,所述编织机框架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蜂鸣器。

10、优选的,所述张力控制机构包括有固定架、伺服电机、伺服控制器、转轴、主动齿轮、齿条和从动齿轮,所述编织机框架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固定架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伺服控制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外侧表面啮合有齿条,所述齿条的内侧表面啮合有从动齿轮。

11、优选的,所述张力执行机构包括有张力传感器、转动外壳、控制夹具和固定外壳,所述布棍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张力传感器,所述从动齿轮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外壳,所述转动外壳的内侧表面滑动连接有控制夹具,所述转动外壳的一侧表面转动连接有固定外壳。

12、优选的,所述控制夹具的数量为六且为环形分布,所述控制夹具与转动外壳的内侧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外壳与编织机框架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仿生韧带编织机,包括编织机框架(1)和产线机框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机框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产线机框架(2),所述产线机框架(2)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支架(3),所述转动支架(3)的内侧表面转动连接有混料筒(4),所述混料筒(4)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混料器(5),所述混料筒(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筒(6),所述出料筒(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线接口(7),所述编织机框架(1)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编织筒外壳(8),所述编织筒外壳(8)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纬轴支撑架(9),所述编织筒外壳(8)的外侧表面转动连接有纺纱筒(10),所述编织筒外壳(8)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综框(11),所述综框(11)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综丝(12),所述编织筒外壳(8)的一端安装有布棍(13),所述编织机框架(1)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单片机(14),所述编织机框架(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线筒装卸机构(15),所述编织机框架(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多轨换轨机构(16),所述多轨换轨机构(16)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梭子喷嘴机构(17),所述综框(1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检测响应机构(18),所述编织机框架(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张力控制机构(19),所述张力控制机构(19)的内侧表面设置有张力执行机构(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仿生韧带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关节(1503)的数量为二,所述伸缩臂(1504)的数量为二,所述旋转臂(1505)的数量为二,所述机械臂控制器(1501)与单片机(14)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仿生韧带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轨换轨机构(16)包括有导轨支撑架(1601)、滑动导轨(1602)、导轨夹(1603)、导轨外壳(1604)、小型马达(1605)、小型齿轮(1606)和连接侧板(1607),所述编织机框架(1)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导轨支撑架(1601),所述导轨支撑架(1601)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动导轨(1602),所述滑动导轨(1602)的外侧表面卡合连接有导轨夹(1603),所述导轨夹(1603)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导轨外壳(1604),所述导轨外壳(1604)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小型马达(1605),所述小型马达(160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小型齿轮(1606),所述小型齿轮(160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侧板(16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仿生韧带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导轨(1602)的数量为四且为等距分布,所述小型齿轮(1606)的数量为二且相互啮合,所述连接侧板(1607)与导轨外壳(1604)转动连接,所述导轨夹(1603)的数量为二,所述连接侧板(1607)的数量为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仿生韧带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梭子喷嘴机构(17)包括有转动底座(1701)、喷气喷嘴(1702)和转动支撑框架(1703),所述连接侧板(1607)的内侧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底座(1701),所述转动底座(17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喷气喷嘴(1702),所述转动底座(1701)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支撑框架(17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自动仿生韧带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喷嘴(1702)的数量为三且为等距分布,所述转动支撑框架(1703)的两侧均与连接侧板(1607)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仿生韧带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响应机构(18)包括有触发器(1801)、纤维检测器(1802)、蜂鸣器(1803),所述综框(11)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触发器(1801),所述触发器(18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纤维检测器(1802),所述编织机框架(1)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蜂鸣器(180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仿生韧带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控制机构(19)包括有固定架(1901)、伺服电机(1902)、伺服控制器(1903)、转轴(1904)、主动齿轮(1905)、齿条(1906)和从动齿轮(1907),所述编织机框架(1)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901),所述固定架(1901)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902),所述固定架(1901)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伺服控制器(1903),所述伺服电机(19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1904),所述转轴(1904)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905),所述主动齿轮(1905)的外侧表面啮合有齿条(1906),所述齿条(1906)的内侧表面啮合有从动齿轮(190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仿生韧带编织机,包括编织机框架(1)和产线机框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机框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产线机框架(2),所述产线机框架(2)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支架(3),所述转动支架(3)的内侧表面转动连接有混料筒(4),所述混料筒(4)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混料器(5),所述混料筒(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筒(6),所述出料筒(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线接口(7),所述编织机框架(1)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编织筒外壳(8),所述编织筒外壳(8)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纬轴支撑架(9),所述编织筒外壳(8)的外侧表面转动连接有纺纱筒(10),所述编织筒外壳(8)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综框(11),所述综框(11)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综丝(12),所述编织筒外壳(8)的一端安装有布棍(13),所述编织机框架(1)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单片机(14),所述编织机框架(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线筒装卸机构(15),所述编织机框架(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多轨换轨机构(16),所述多轨换轨机构(16)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梭子喷嘴机构(17),所述综框(1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检测响应机构(18),所述编织机框架(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张力控制机构(19),所述张力控制机构(19)的内侧表面设置有张力执行机构(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仿生韧带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关节(1503)的数量为二,所述伸缩臂(1504)的数量为二,所述旋转臂(1505)的数量为二,所述机械臂控制器(1501)与单片机(14)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仿生韧带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轨换轨机构(16)包括有导轨支撑架(1601)、滑动导轨(1602)、导轨夹(1603)、导轨外壳(1604)、小型马达(1605)、小型齿轮(1606)和连接侧板(1607),所述编织机框架(1)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导轨支撑架(1601),所述导轨支撑架(1601)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动导轨(1602),所述滑动导轨(1602)的外侧表面卡合连接有导轨夹(1603),所述导轨夹(1603)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导轨外壳(1604),所述导轨外壳(1604)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小型马达(1605),所述小型马达(160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小型齿轮(1606),所述小型齿轮(160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侧板(16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仿生韧带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导轨(1602)的数量为四且为等距分布,所述小型齿轮(1606)的数量为二且相互啮合,所述连接侧板(1607)与导轨外壳(1604)转动连接,所述导轨夹(1603)的数量为二,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坤阳温佳成任雷卢雪薇谢红滕俊男任露泉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