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涤棉布料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涤棉布料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5658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涤棉布料制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涤棉布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生产步骤:S1、原材料准备:准备涤纶纤维和棉纤维作为原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设纳米纤维素稀悬浮液实现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表面附着,以及在纺线后对混合涤棉纺线进行绿色生物助剂的附着,大大提高了涤棉生产完成后的综合使用性能,且通过在纺纱过程中增设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在纺纱机上安装摄像头,实时监测纤维断裂情况并进行算法分析,对纺纱机上的纤维进行监测,可以及时捕捉到纤维断裂的情况,并通过算法分析实现实时的纤维状态检测和预警,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纤维断裂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提高涤棉布料生产的稳定性,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涤棉布料制备,具体为一种涤棉布料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1、涤棉布料是由聚酯纤维和棉纤维混合而成的一种混纺面料。涤棉布料通过将聚酯纤维和棉纤维进行混纺,兼具了两者的特点和优点,具有一系列的特性:耐久性、耐皱性和吸湿性等,涤棉布料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料准备、混纺、纺纱、织造、后处理和检验包装等环节,整个生产过程需要确保产品质量和符合环保要求。

2、现有技术中的涤棉布料的生产工艺,在实际进行生产过程中,在采用涤纶纤维和棉纤维为原料进行生产制备过程中,受到涤纶纤维和棉纤维自身结构和强度的影响,实际得到的涤棉纤维强度不足,在后续加工过程容易出现断裂等问题,大大影响了联系生产过程的效率,且尽管在完成涤棉布料的织造完成后,整体布料的强度和耐磨性能依旧不足,且在对应紫外线和防水方面存在缺陷,实际涤棉自身存在缺陷,同时在生产过程中,针对纺纱时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混合纺线,人工检测断线效率交底,定时检测精度较差,实际完成纺线后的涤棉线质量不佳,影响后续织造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涤棉布料的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涤棉布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生产步骤:

3、s1、原材料准备:准备涤纶纤维和棉纤维作为原材料,上述纤维以纱线的形式供应,并分别准备纳米纤维素稀悬浮液、绿色生物助剂悬浮液和纳米氧化锌悬浮液;

4、s2、纺纱:将涤纶纤维和棉纤维进行混合,通过纺纱机进行纺纱,纺纱的过程是将纤维拉直并旋转成纱线,增设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在纺纱机上安装摄像头,实时监测纤维断裂情况并进行算法分析;

5、s3、织造:将纱线送入织布机,通过经纬交织的方式进行织造;

6、s4、染色和印花:对织造完成的涤棉布料进行染色和印花,以给织物增添颜色和图案;

7、s5、后整理:经过染色和印花后,进行后整理处理来使涤棉布料具备所需的手感和性能,后整理包括预缩、热定型、光亮整理、激光表面处理和防皱等处理;

8、s6、检验和包装:生产完成的涤棉布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9、优选的,所述s1中,完成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分别质检,确保纤维的干净度一致以及纤维长度的一致,所述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比例为2:8。

10、优选的,所述s1中,将完成质检和配比的涤纶纤维和棉纤维同步浸没在纳米纤维素稀悬浮液中,使得纳米纤维素附着并浸渍在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表面和内部,并进行烘干处理。

11、优选的,所述s1中,所述绿色生物助剂包括有绿色生物抗菌剂、绿色生物柔软剂和绿色生物防水剂,所述绿色生物抗菌剂为茶树油、薰衣草精油、柠檬酸中的任意种或多种;所述绿色生物柔软剂为橄榄油、芦荟、甘油中的任意种或多种;所述绿色生物防水剂为硅藻土、木薯淀粉中的任意种或多种。

12、优选的,所述s2中,在完成纳米纤维素的附着和干燥后,将处理后的涤纶纤维和棉纤维进行纺纱并形成混合涤棉纱线,并在纺纱过程中对纱线进行保温,保温温度为30℃-40℃,纺纱机张力为2至8cn/tex之间,纺纱机速度为300至600m/min之间。

13、优选的,所述s2中,所述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纺纱成涤棉纤维后通入绿色生物助剂悬浮液中,完成附着和浸渍,完成操作后进行第二次烘干处理。

14、优选的,所述s3中,织布机的张力控制在张力为4至9cn/tex之间,织布机的速度为400至700m/min之间。

15、优选的,所述s4中,在染色和印花前,将织成的涤棉布料浸泡在纳米氧化锌悬浮液中,浸泡时间20-30min,浸泡后进行第三次烘干处理,并在干燥后进行后续染色和印花操作。

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7、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原料预处理时,对涤纶纤维和棉纤维进行浸泡处理,增设纳米纤维素稀悬浮液实现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表面附着,以及在纺线后对混合涤棉纺线进行绿色生物助剂的附着,利用纳米纤维素和绿色生物助剂,综合增强涤棉布料的强度和耐久性、改善透气性和透湿性、增加吸湿性,以及使得生产的涤棉具有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实现抗菌、防臭和防霉的效果,同时利用天然有机原料为基础制成的绿色生物助剂,改善涤棉布料的柔软度和手感,并且提高其防水性能,增加耐水性和耐洗性;同时配合生产后的涤棉布料进行纳米氧化锌悬浮液的浸泡,使其具备了抗菌和抗臭、紫外线防护以及自洁功能,大大提高了涤棉生产完成后的综合使用性能,且通过在纺纱过程中增设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在纺纱机上安装摄像头,实时监测纤维断裂情况并进行算法分析,对纺纱机上的纤维进行监测,可以及时捕捉到纤维断裂的情况,并通过算法分析实现实时的纤维状态检测和预警,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纤维断裂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提高涤棉布料生产的稳定性,使用效果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涤棉布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生产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棉布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完成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分别质检,确保纤维的干净度一致以及纤维长度的一致,所述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比例为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棉布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将完成质检和配比的涤纶纤维和棉纤维同步浸没在纳米纤维素稀悬浮液中,使得纳米纤维素附着并浸渍在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表面和内部,并进行烘干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棉布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所述绿色生物助剂包括有绿色生物抗菌剂、绿色生物柔软剂和绿色生物防水剂,所述绿色生物抗菌剂为茶树油、薰衣草精油、柠檬酸中的任意种或多种;所述绿色生物柔软剂为橄榄油、芦荟、甘油中的任意种或多种;所述绿色生物防水剂为硅藻土、木薯淀粉中的任意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棉布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在完成纳米纤维素的附着和干燥后,将处理后的涤纶纤维和棉纤维进行纺纱并形成混合涤棉纱线,并在纺纱过程中对纱线进行保温,保温温度为30℃-40℃,纺纱机张力为2至8cN/tex之间,纺纱机速度为300至600m/min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棉布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所述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纺纱成涤棉纤维后通入绿色生物助剂悬浮液中,完成附着和浸渍,完成操作后进行第二次烘干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棉布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织布机的张力控制在张力为4至9cN/tex之间,织布机的速度为400至700m/min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棉布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在染色和印花前,将织成的涤棉布料浸泡在纳米氧化锌悬浮液中,浸泡时间20-30min,浸泡后进行第三次烘干处理,并在干燥后进行后续染色和印花操作。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涤棉布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生产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棉布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完成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分别质检,确保纤维的干净度一致以及纤维长度的一致,所述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比例为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棉布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将完成质检和配比的涤纶纤维和棉纤维同步浸没在纳米纤维素稀悬浮液中,使得纳米纤维素附着并浸渍在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表面和内部,并进行烘干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棉布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所述绿色生物助剂包括有绿色生物抗菌剂、绿色生物柔软剂和绿色生物防水剂,所述绿色生物抗菌剂为茶树油、薰衣草精油、柠檬酸中的任意种或多种;所述绿色生物柔软剂为橄榄油、芦荟、甘油中的任意种或多种;所述绿色生物防水剂为硅藻土、木薯淀粉中的任意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棉布料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丽英沈孝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沐乐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