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铜丝自动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铜丝自动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5222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铜丝打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铜丝自动打磨装置,铜丝自动打磨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为L形,所述安装座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绕线圈,所述安装座的前端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安装座与绕线圈固定连接,所述绕线圈的外侧缠绕有铜丝主体,所述底板的上端设置有对铜丝主体进行清洁的拉直组件,所述拉直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铜丝主体进行抛光的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铜丝主体进行清洁的拉动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自动对铜丝主体进行打磨,且能够对铜丝主体进行拉直的同时对铜丝进行湿润,同时能够辅助打磨后的铜丝主体进行辅助收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铜丝打磨,具体为一种铜丝自动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1、铜丝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制品,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力、通讯、建筑等领域。铜丝的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通过冶炼矿石得到的铜胚需要经过熔炼、浇铸、轧制等多个步骤才能成为铜丝的原材料,铜丝需要经过多次拉丝才能达到所需的尺寸和形状。

2、铜胚在进行拉丝作业时为方便拉丝,需要对铜胚进行加热,但是经过加热拉成的铜丝外层容易氧化,因此需要对拉丝完成的铜丝进行打磨,同时打磨过程中容易产生碎屑残留到铜丝上。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拉丝后的铜丝外层容易氧化,需要进行打磨,打磨后的铜丝表面会残留碎屑,影响铜丝的产品质量。

2、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铜丝自动打磨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为l形,所述安装座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绕线圈,所述安装座的前端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安装座与绕线圈固定连接,所述绕线圈的外侧缠绕有铜丝主体,所述底板的上端设置有对铜丝主体进行清洁的拉直组件,所述拉直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铜丝主体进行抛光的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铜丝主体进行清洁的拉动组件。

3、优选的,所述拉直组件包括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上端安装有蓄水箱,所述支撑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两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夹轮,所述蓄水箱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两组连接管,两组所述连接管分别与两组出水管相连接,所述夹轮的外侧与出水管的外侧均开设有进水孔,两组所述夹轮相互错开,所述绕线圈从两组夹轮之间穿过。

4、优选的,所述打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上端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的内侧设置有均匀的分布在安装筒内侧的抛光组件,所述抛光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筒内侧的转头,所述转头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型板,所述u型板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打磨轮,所述转头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与转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侧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与转头固定连接,所述弹片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轴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u型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片,所述压片为l形,所述压片的下端与铜丝主体相贴合,所述压片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滑筒,所述滑筒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滑筒的内侧,所述滑筒与滑杆的外侧均设置有两组加强片。

6、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组卡环,所述卡环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环,所述转环与安装筒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筒的外侧设置有齿环,所述支撑架的前端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环相啮合。

7、优选的,所述拉动组件包括与底板固定连接的两组支撑块,两组所述支撑块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推轴,所述推轴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摆杆,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与绕线圈的后端转动连接,所述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上端设置有两组清洁组件。

8、优选的,两组所述清洁组件相互对称,所述清洁组件包括与安装架转动连接的转座,所述转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棘轮,所述棘轮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环块,所述环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清洁片,所述清洁片为l形,所述清洁片向后倾斜。

9、优选的,所述清洁组件包括与安装架固定连接的第三连接轴,所述第三连接轴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卡头,所述卡头与第三连接轴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卡头的一端与棘轮相契合,所述卡头的另一端设置有按块。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铜丝自动打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该铜丝自动打磨装置,通过两组夹轮能够将铜丝主体压住,使铜丝主体在收卷前压直,同时铜丝主体的收卷会带动两组夹轮在出水管上转动,当夹轮上的进水孔与出水管上的进水孔相对齐时,蓄水箱内侧的水会通过连接管流到夹轮的外侧,对铜丝主体进行湿润,方便后续打磨。

12、2、该铜丝自动打磨装置,通过齿环带动安装筒转动,使转环在卡环的内侧转动,安装筒转动能够带动抛光组件转动,通过弹片能够带动第一连接轴转动,使压杆带动打磨轮与铜丝主体贴紧,将铜丝主体包裹住,保证打磨效果,通过压片能进一步的对铜丝主体进行抛光,同时滑杆会在弹簧的作用下与安装筒的内壁顶紧,使压片能够贴紧在铜丝主体上,加强片能够使滑筒更加稳固,同时加强片跟随安装筒转动时,会产生风,对打磨后的铜丝主体进行吹风,保证铜丝主体的干燥。

13、3、该铜丝自动打磨装置,摆杆跟随绕线圈转动能够带动推轴来回移动,进而使滑块在滑轨上来回滑动,滑块向右移动时通过两组清洁片能够将铜丝主体夹紧,通过卡头能够将棘轮卡住,防止第二连接轴带动环块转动,保证铜丝主体的夹持稳定,使清洁片带动铜丝主体前移,减少铜丝主体收卷时的压力,滑块反向移动时清洁片会在铜丝主体的挤压下张开,此时卡头并不会将棘轮卡住,同时清洁片会清理铜丝主体上残留的打磨碎屑,且不影响铜丝主体的收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丝自动打磨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端安装有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为L形,所述安装座(2)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绕线圈(4),所述安装座(2)的前端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贯穿安装座(2)与绕线圈(4)固定连接,所述绕线圈(4)的外侧缠绕有铜丝主体(5),所述底板(1)的上端设置有对铜丝主体(5)进行清洁的拉直组件(6),所述拉直组件(6)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铜丝主体(5)进行抛光的打磨组件(7),所述打磨组件(7)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铜丝主体(5)进行清洁的拉动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丝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直组件(6)包括支撑腿(61),所述支撑腿(61)的上端安装有蓄水箱(63),所述支撑腿(6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两组出水管(65),所述出水管(65)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夹轮(62),所述蓄水箱(6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两组连接管(64),两组所述连接管(64)分别与两组出水管(65)相连接,所述夹轮(62)的外侧与出水管(65)的外侧均开设有进水孔(66),两组所述夹轮(62)相互错开,所述绕线圈(4)从两组夹轮(62)之间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丝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组件(7)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端的支撑架(71),所述支撑架(7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安装筒(77),所述安装筒(77)的内侧设置有均匀的分布在安装筒(77)内侧的抛光组件(78),所述抛光组件(78)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筒(77)内侧的转头(781),所述转头(78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压杆(782),所述压杆(78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型板(783),所述U型板(783)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打磨轮(784),所述转头(78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788),所述第一连接轴(788)与转头(78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788)的外侧设置有弹片(789),所述弹片(789)的一端与转头(781)固定连接,所述弹片(789)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轴(788)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铜丝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78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片(785),所述压片(785)为L形,所述压片(785)的下端与铜丝主体(5)相贴合,所述压片(78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滑筒(786),所述滑筒(786)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杆(787),所述滑杆(78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圈(7810),所述限位圈(78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7811),所述弹簧(7811)位于滑筒(786)的内侧,所述滑筒(786)与滑杆(787)的外侧均设置有两组加强片(781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铜丝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7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组卡环(72),所述卡环(72)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环(73),所述转环(73)与安装筒(77)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筒(77)的外侧设置有齿环(74),所述支撑架(71)的前端安装有第二电机(75),所述第二电机(7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76),所述齿轮(76)与齿环(74)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丝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组件(8)包括与底板(1)固定连接的两组支撑块(81),两组所述支撑块(81)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滑轨(82),所述滑轨(82)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滑块(83),所述滑块(8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推轴(84),所述推轴(84)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摆杆(85),所述摆杆(85)的另一端与绕线圈(4)的后端转动连接,所述滑块(8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86),所述安装架(86)的上端设置有两组清洁组件(8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铜丝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清洁组件(87)相互对称,所述清洁组件(87)包括与安装架(86)转动连接的转座(871),所述转座(87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棘轮(872),所述棘轮(87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873),所述第二连接轴(87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环块(874),所述环块(87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清洁片(875),所述清洁片(875)为L形,所述清洁片(875)向后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铜丝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组件(87)包括与安装架(86)固定连接的第三连接轴(876),所述第三连接轴(876)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卡头(877),所述卡头(877)与第三连接轴(876)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卡头(877)的一端与棘轮(872)相契合,所述卡头(877)的另一端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丝自动打磨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端安装有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为l形,所述安装座(2)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绕线圈(4),所述安装座(2)的前端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贯穿安装座(2)与绕线圈(4)固定连接,所述绕线圈(4)的外侧缠绕有铜丝主体(5),所述底板(1)的上端设置有对铜丝主体(5)进行清洁的拉直组件(6),所述拉直组件(6)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铜丝主体(5)进行抛光的打磨组件(7),所述打磨组件(7)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铜丝主体(5)进行清洁的拉动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丝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直组件(6)包括支撑腿(61),所述支撑腿(61)的上端安装有蓄水箱(63),所述支撑腿(6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两组出水管(65),所述出水管(65)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夹轮(62),所述蓄水箱(6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两组连接管(64),两组所述连接管(64)分别与两组出水管(65)相连接,所述夹轮(62)的外侧与出水管(65)的外侧均开设有进水孔(66),两组所述夹轮(62)相互错开,所述绕线圈(4)从两组夹轮(62)之间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丝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组件(7)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端的支撑架(71),所述支撑架(7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安装筒(77),所述安装筒(77)的内侧设置有均匀的分布在安装筒(77)内侧的抛光组件(78),所述抛光组件(78)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筒(77)内侧的转头(781),所述转头(78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压杆(782),所述压杆(78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型板(783),所述u型板(783)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打磨轮(784),所述转头(78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788),所述第一连接轴(788)与转头(78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788)的外侧设置有弹片(789),所述弹片(789)的一端与转头(781)固定连接,所述弹片(789)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轴(788)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铜丝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78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片(785),所述压片(785)为l形,所述压片(785)的下端与铜丝主体(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鼎宸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