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双相组织钛合金强韧化性能控制方法技术_技高网

双相组织钛合金强韧化性能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5157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双相组织钛合金强韧化性能控制方法,将钛合金坯料进行多火次墩拔变形,每次墩拔变形,始锻温度不高于相变点以上110℃,终锻温度不低于相变点以下100℃,将锻造后的中间坯料加热至750‑780℃进行普通退火,退火后空冷至室温,将退火态坯料加热至相变温度以下50℃,保温一段时间后径向精锻成棒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多道次大变形锻造和径向锻造成形相结合的方式,制备出具有微米尺度和微纳尺度混晶组织钛合金棒料,实现钛合金强度增加塑性不降低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钛合金,涉及双相组织钛合金强韧化性能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海洋装备、航空装备等未来高端装备迫切需要同时具备高强高韧的轻合金材料。人们不懈追求金属材料高强度和塑性的协调关系,然而这两个性能相互矛盾,即强度增加伴随着塑韧性下降,传统强化技术难以改变这一现象。钛合金作为最有潜力的装备材料,也同样需要解决或减弱这一现象,因此提高其强度、改善塑性是一项装备选材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目前,提高双相钛合金强塑性的方法,主要有成分设计、组织调控等方式,在成分设计方面,通过合金化元素可以激活非基面滑移,提高了塑性,也降低强度;组织调控包括变形细化组织和热处理调控相组成含量和形态。细晶强化使晶界增多,阻碍位错滑移可以显著提高强度,但位错存储和加工硬化会使塑性降低;热处理方式可通过调节组织中初生和次生α含量及形态提高强塑性匹配关系,但在提高性能方面有一点局限性。

3、因此,提高双相组织钛合金强塑性,并使其具备最佳的强塑匹配关系,是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相组织钛合金强韧化性能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钛合金强塑性不匹配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相组织钛合金强韧化性能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1,将钛合金坯料进行多火次墩拔变形,每次墩拔变形,始锻温度不高于相变点以上110℃,终锻温度不低于相变点以下100℃;

4、步骤2,将步骤1锻造后的中间坯料加热至750-780℃进行普通退火,退火后空冷至室温;

5、步骤3,将退火态坯料加热至相变温度以下50℃,保温一段时间后径向精锻成棒料。

6、步骤1中,将钛合金坯料进行5火次墩拔变形。

7、步骤1中,第一火次的墩拔变形,包括将钛合金坯料加热至相变点以上90-110℃,并保温2h-4h,进行第一火次墩拔,打磨。

8、步骤1中,第二火次的墩拔变形,包括将第一火次锻造坯料加热至相变点以上50-70℃,保温30min-60min,进行第二火次墩拔,打磨。

9、步骤1中,第三火次的墩拔变形,包括将第二火次锻造坯料加热至相变点以上20-40℃,保温30min-60min,进行第三火次墩拔,打磨。

10、步骤1中,第四火次的墩拔变形,包括将第三火次锻造坯料加热至相变温度±10℃,并保温30min-60min,进行第四火次墩拔,打磨。

11、步骤1中,第五火次的墩拔变形,包括将第四火次锻造坯料加热至相变温度以下30-40℃,保温30-60min,进行第五火次墩拔,打磨,形成中间坯料。

12、步骤2中,将步骤1锻造后的中间坯料加热至750-780℃,保温1h-3h进行普通退火。

13、步骤3中,将退火态坯料加热至相变温度以下50℃,保温1h-3h,保温后径向精锻成棒料,径向精锻的断面收缩率不小于60%。

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采用多道次大变形锻造和径向锻造成形相结合的方式,制备出具有微米尺度和微纳尺度混晶组织钛合金棒料,实现钛合金强度增加塑性不降低的作用。

16、(2)通过多道次大变形锻造制备出组织均匀细小的近等轴组织,再经过退火处理,可稳定组织均匀性,消除材料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加工硬化和内应力;

17、(3)通过径向锻造成形方式,可进一步细化晶粒,使得晶界α相变形拉长,破碎晶内α相破碎、打断,制备出具有微米尺度和微纳尺度混晶组织,在承受载荷情况时,微米级晶粒首先承载应变,先变形,微纳尺度晶粒屈服强度高,后变形,两种组织之间形成的应变梯度,积累位错,从而起到形变诱导强化作用,实现强度增加塑性不降低的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相组织钛合金强韧化性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相组织钛合金强韧化性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将钛合金坯料进行5火次墩拔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相组织钛合金强韧化性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第一火次的墩拔变形,包括将钛合金坯料加热至相变点以上90-110℃,并保温2h-4h,进行第一火次墩拔,打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相组织钛合金强韧化性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第二火次的墩拔变形,包括将第一火次锻造坯料加热至相变点以上50-70℃,保温30min-60min,进行第二火次墩拔,打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相组织钛合金强韧化性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第三火次的墩拔变形,包括将第二火次锻造坯料加热至相变点以上20-40℃,保温30min-60min,进行第三火次墩拔,打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相组织钛合金强韧化性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第四火次的墩拔变形,包括将第三火次锻造坯料加热至相变温度±10℃,并保温30min-60min,进行第四火次墩拔,打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相组织钛合金强韧化性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第五火次的墩拔变形,包括将第四火次锻造坯料加热至相变温度以下30-40℃,保温30-60min,进行第五火次墩拔,打磨,形成中间坯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相组织钛合金强韧化性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将步骤1锻造后的中间坯料加热至750-780℃,保温1h-3h进行普通退火。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相组织钛合金强韧化性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将退火态坯料加热至相变温度以下50℃,保温1h-3h,保温后径向精锻成棒料,径向精锻的断面收缩率不小于60%。

...

【技术特征摘要】

1.双相组织钛合金强韧化性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相组织钛合金强韧化性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将钛合金坯料进行5火次墩拔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相组织钛合金强韧化性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第一火次的墩拔变形,包括将钛合金坯料加热至相变点以上90-110℃,并保温2h-4h,进行第一火次墩拔,打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相组织钛合金强韧化性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第二火次的墩拔变形,包括将第一火次锻造坯料加热至相变点以上50-70℃,保温30min-60min,进行第二火次墩拔,打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相组织钛合金强韧化性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第三火次的墩拔变形,包括将第二火次锻造坯料加热至相变点以上20-40℃,保温30min-60min,进行第三火次墩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惠梅王成辉余申卫魏刚汪勇范玉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