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测距、测角、测气象元素多功能智能测站及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4604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兼容测距、测角、测气象元素多功能智能测站,涉及自动化观测房的技术领域。它包括观测房和观测墩,观测房的临江侧设置有自动启闭窗;观测墩顶部伸出观测房房顶,观测墩顶部设置有人工观测仪器,观测墩中部设置牛腿,牛腿正对着自动启闭窗,牛腿顶部设置有自动安平基座,自动安平基座顶部设置有自动化观测仪器,观测墩牛腿靠近自动启闭窗一侧设置有气象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人工观测仪器和自动化观测仪器架设在同一观测墩,位移变化同步,通过首次联测,得到两者坐标的固定差值,利用固定误差改正后,可实现人工与自动化工作基点完全统一。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这种兼容测距、测角、测气象元素多功能智能测站的安装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观测房的,更具体地说它是兼容测距、测角、测气象元素多功能智能测站。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这种兼容测距、测角、测气象元素多功能智能测站的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1、水电工程变形网用于监测建筑物及边坡等部位的表面变形,一般采用人工和自动化两种观测方式,均需配备测量机器人、棱镜、气象传感器等设备;测量机器人需架设在变形观测墩上,通过照准棱镜进行测边、测角,辅以气象元素改正,从而求得相应测点的坐标,再通过坐标的变化求出测点的位移变化情况。

2、随着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发展,大型水电工程一般在运行期增设变形测量自动化系统;为与施工期数据衔接、两套观测系统测值比较和验证,通常在施工期修建的人工观测工作基点附近修建自动化观测站(含自动化观测工作基点),两套系统独立运行,因两个观测墩相隔一定距离,位移无法完全同步,个别测点受地质条件影响较大,虽距离较近但位移变化相差较大,为数据对比分析和工程安全评价增加了难度。

3、现行自动化观测房通常只配备测量机器人和气象传感器,观测期间需人工定期对测量机器人水平状态进行检查和调平,设备的保护及监控难度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兼容测距、测角、测气象元素多功能智能测站,其特征在于:包括观测房(1)和观测墩(2),所述观测房(1)的临江侧设置有自动启闭窗(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测距、测角、测气象元素多功能智能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房(1)底部为观测房基础(11),所述观测墩(2)底部为观测墩基础(21),所述观测房基础(11)与观测墩基础(21)之间有柔性填充材料,所述观测房(1)房顶与观测墩(2)顶部之间有柔性填充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容测距、测角、测气象元素多功能智能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房(1)包括临江侧墙体(121)、背江侧墙体(122)、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兼容测距、测角、测气象元素多功能智能测站,其特征在于:包括观测房(1)和观测墩(2),所述观测房(1)的临江侧设置有自动启闭窗(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测距、测角、测气象元素多功能智能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房(1)底部为观测房基础(11),所述观测墩(2)底部为观测墩基础(21),所述观测房基础(11)与观测墩基础(21)之间有柔性填充材料,所述观测房(1)房顶与观测墩(2)顶部之间有柔性填充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容测距、测角、测气象元素多功能智能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房(1)包括临江侧墙体(121)、背江侧墙体(122)、第一墙体(123)和第二墙体(124);所述自动启闭窗(3)安装在临江侧墙体(121)靠近第一墙体(123)一侧,所述背江侧墙体(122)顶部靠近第一墙体(123)一侧安装有新风交换系统(6),所述第一墙体(123)顶部和第二墙体(124)顶部之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双平黄海龙伍文锋李金河张斌黄卫华施云江裴灼炎郑敏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