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去除帘线应力的校直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用于去除帘线应力的校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4039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钢帘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用于去除帘线应力的校直器,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均安装到支撑板上,且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互垂直的布置,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第一校直轮组,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第二校直轮组;所述第一校直轮组中所有校直轮的轴线垂直于第一板体。本实施例提出的校直器通过设置两组校直轮,每组校直轮表面的线槽深度不同,将槽型的深浅设置成沿进入方向由浅入深再逐步变浅的顺序反复缠绕,多个校直轮反复缠绕由浅入深再逐步变浅的顺序反复缠绕去应力,且能保持连线平直度平整,且这种渐变的应力变化方式对钢丝的冲击力小,可适用更高的过线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帘线加工,具体而言涉及用于去除帘线应力的校直器


技术介绍

1、目前用于生产钢丝制绳的校直器种类繁多,造型各异,但校直器最终目的是为了减少帘线应力,控制帘线捻制以及调整残余扭转。使用适合校直器能对产品质量有极高的提升。

2、典型的校直器多为校直轮相互挤压作用于帘线,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技术方案,在多个校直轮相互挤压与自身转动中完成对帘线捻制的塑形,同时相应的去除一部分帘线应力,控制帘线参与扭转。目前通常使用过捻器与校直器的组合对钢丝进行去应力和校直,但是过捻器对钢丝的扭曲度大,在高速运行时可能出现断线、掉线的情况。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1:一种耐酸碱锈蚀的钢丝校直器cn219378792u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校直器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用于去除帘线应力的校直器,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

2、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均安装到支撑板上,且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互垂直的布置,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第一校直轮组,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第二校直轮组;

3、所述第一校直轮组中所有校直轮的轴线垂直于第一板体,并呈之字形排列,第二校直轮组中所有校直轮的轴线垂直于第二板体,并呈之字形排列;

4、其中,所述第一校直轮组和第二校直轮组都包括第一校直轮、第二校直轮和第三校直轮,钢丝由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端进入第一校直轮组以及第二校直轮组,绕过每一个校直轮后,绕出第二校直轮组;

5、所述第一校直轮的槽深小于第二校直轮的槽深小于第三校直轮的槽深;

6、在第一校直轮组中,第一校直轮、第二校直轮和第三校直轮的排列方式为,处于中间位置的校直轮是第三校直轮,处于两端位置的校直轮是第一校直轮,其余的校直轮是第一校直轮、第二校直轮和第三校直轮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并保持钢丝的绕线顺序是由浅槽至深槽再入浅槽;

7、在第二校直轮组中,第一校直轮、第二校直轮和第三校直轮的排列方式为,处于中间位置的校直轮是第二校直轮或第三校直轮,处于两端位置的校直轮是第一校直轮,其余的校直轮是第一校直轮、第二校直轮和第三校直轮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并保持钢丝的绕线顺序是由浅槽至深槽再入浅槽。

8、优选的,所述第一校直轮组包括9个校直轮,按照钢丝进入的顺方向,将9个校直轮定义为前部校直轮、中部校直轮和后部校直轮,前部校直轮的三个校直轮之间的间距大于中部校直轮之间的间距,后部校直轮的三个校直轮之间的间距大于中部校直轮之间的间距。

9、优选的,所述中部校直轮中包括1-2个第三校直轮,其余为第二校直轮。

10、优选的,所述前部校直轮中包括一个第一校直轮以及两个第二校直轮,所述后部校直轮中包括一个第一校直轮以及两个第二校直轮。

11、优选的,所述第二校直轮组包括7个校直轮,按照钢丝进入的顺方向,将7个校直轮定义为前校直轮组、中校直轮组和后校直轮组,前校直轮组中的两个校直轮之间的间距小于中校直轮组中三个校直轮之间的间距,后校直轮组中两个校直轮之间的间距小于中校直轮组中三个校直轮之间的间距。

12、优选的,所述前校直轮组中包括一个第一校直轮以及一个第二校直轮,所述中校直轮组中包括第二校直轮和/或第三校直轮,所述后校直轮组中包括一个第一校直轮以及一个第二校直轮。

13、优选的,所述第一校直轮组和第二校直轮组之间设有过渡轮组。

14、优选的,所述校直轮包括轴承以及轴套,所述轴套的表面设有凹槽,所述轴承包括双列滚动轴承。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去除帘线应力的校直器通过设置两组校直轮,每组校直轮表面的线槽深度不同,将槽型的深浅设置成沿进入方向由浅入深再逐步变浅的顺序反复缠绕,多个校直轮反复缠绕由浅入深再逐步变浅的顺序反复缠绕去应力,且能保持连线平直度平整,且这种渐变的应力变化方式对钢丝的冲击力小,可适用更高的过线速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去除帘线应力的校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去除帘线应力的校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直轮组包括9个校直轮,按照钢丝进入的顺方向,将9个校直轮定义为前部校直轮、中部校直轮和后部校直轮,前部校直轮的三个校直轮之间的间距大于中部校直轮之间的间距,后部校直轮的三个校直轮之间的间距大于中部校直轮之间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去除帘线应力的校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校直轮中包括1-2个第三校直轮(103),其余为第二校直轮(10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去除帘线应力的校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校直轮中包括一个第一校直轮(101)以及两个第二校直轮(102),所述后部校直轮中包括一个第一校直轮(101)以及两个第二校直轮(1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去除帘线应力的校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校直轮组包括7个校直轮,按照钢丝进入的顺方向,将7个校直轮定义为前校直轮组、中校直轮组和后校直轮组,前校直轮组中的两个校直轮之间的间距小于中校直轮组中三个校直轮之间的间距,后校直轮组中两个校直轮之间的间距小于中校直轮组中三个校直轮之间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去除帘线应力的校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校直轮组中包括一个第一校直轮(101)以及一个第二校直轮(102),所述中校直轮组中包括第二校直轮(102)和/或第三校直轮(103),所述后校直轮组中包括一个第一校直轮(101)以及一个第二校直轮(102)。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去除帘线应力的校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直轮组和第二校直轮组之间设有过渡轮组。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去除帘线应力的校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校直轮包括轴承以及轴套,所述轴套的表面设有凹槽,所述轴承包括双列滚动轴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去除帘线应力的校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去除帘线应力的校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直轮组包括9个校直轮,按照钢丝进入的顺方向,将9个校直轮定义为前部校直轮、中部校直轮和后部校直轮,前部校直轮的三个校直轮之间的间距大于中部校直轮之间的间距,后部校直轮的三个校直轮之间的间距大于中部校直轮之间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去除帘线应力的校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校直轮中包括1-2个第三校直轮(103),其余为第二校直轮(10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去除帘线应力的校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校直轮中包括一个第一校直轮(101)以及两个第二校直轮(102),所述后部校直轮中包括一个第一校直轮(101)以及两个第二校直轮(1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去除帘线应力的校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方剑严华钱国平陈亮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骏马钢帘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