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自行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3848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自行车架,包括有车头连接管、支撑梁、上横梁、下横梁、中管、左后叉架及右后叉架;本技术通过车头连接管、支撑梁、上横梁、下横梁、中管、左后叉架及右后叉架组合形成自行车架,上横梁、下横梁及车头连接管处设置了支撑梁,提高前端的结构强度。自行车架减少了管材的使用,上横梁、左后叉架及右后叉架采用轻量化的结构设计,降低自行车架整体重量。自行车架采用一体成型制造,车架整体性更强,刚性更好,可以提供更加稳定的骑行体验,同时也减少了焊接量,节省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式自行车架


技术介绍

1、常见的自行车的车架的上梁、下梁等部件大多为空心钢管,整个车架由空心钢管与各种连接构件焊接而成,不仅焊接过程复杂,对焊接的操作要求高,且自行车骑行过程中的受力点大多集中于焊接处,从而增大了断裂概率,焊接处易产生裂隙而断裂;此外,焊接式的车架在外观上有较多焊点,整体不够美观,车架的整体质量也比较重,骑行费力且搬运不够方便。

2、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如何改进现有的自行车架,从而解决上述的缺点,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式自行车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式自行车架,包括有车头连接管、支撑梁、上横梁、下横梁、中管、左后叉架及右后叉架;所述上横梁的一端及所述下横梁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车头连接管连接;所述支撑梁的一端与所述上横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横梁及所述车头连接管连接,所述支撑梁、所述上横梁及所述车头连接管共同组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所述下横梁内部为中空结构,两侧边上分别设有进线孔;所述下横梁的另一端设有中撑安装孔;所述下横梁的一侧壁分别与所述中管及所述左后叉架连接,且连接处设有第一中轴安装孔;所述下横梁的另一侧壁分别与所述中管及所述右后叉架连接,且连接处设有第二中轴安装孔;所述左后叉架与所述右后叉架之间的连接处均为弧形结构;所述左后叉架上设有第一挂孔、边撑安装孔、刹车器安装孔及第一后轮安装孔;所述右后叉架上设有第二挂孔、变速器安装孔及第二后轮安装孔。

2、优选地,所述左后叉架包括有左上叉及左下叉,所述左上叉、所述左下叉及所述中管共同组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所述中管与所述左上叉之间的夹角角度为77°,所述中管与所述左下叉之间的夹角角度为65°;所述右后叉架包括有右上叉及右下叉,所述右上叉、所述右下叉及所述中管共同组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所述中管与所述右上叉之间的夹角角度为77°,所述中管与所述右下叉之间的夹角角度为65°。

3、优选地,所述左上叉与所述右上叉的结构相同,所述左上叉的主体的截面呈倒l型结构,倒l型结构的竖边外侧设有向外凸出的上叉凸棱,横边的宽度从靠近中管一端到远离中管一端逐渐变小;所述左下叉及所述右下叉的主体的截面均呈倒l型结构;所述左上叉与所述左下叉的连接处为弧形结构且为单层型材结构,所述右上叉与所述右下叉的连接处为弧形结构且为单层型材结构。

4、优选地,所述上横梁、所述下横梁、所述左上叉、所述左下叉、所述右上叉及所述右下叉均为直杆结构。

5、优选地,所述下横梁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向外凸出的横梁凸棱。

6、优选地,所述下横梁与所述车头连接管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组,所述加强筋组包括有左侧板、中板及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以所述中板的中轴线呈对称设置;所述左侧板的外侧面与所述下横梁的左侧外表面平滑设置,所述右侧板的外侧面与所述下横梁的右侧外表面平滑设置。

7、优选地,所述下横梁的内壁设有加强筋片,所述加强筋片上设有可供线材通过的通孔。

8、优选地,所述进线孔靠近车头连接管的一端的侧壁上设有便于线材进入的导向斜面。

9、优选地,所述车头连接管、所述支撑梁、所述上横梁、所述下横梁、所述中管、所述左后叉架及所述右后叉架为一体成型结构,材质均为碳纤维或铝合金。

10、优选地,所述车头连接管、所述支撑梁、所述上横梁、所述下横梁、所述中管、所述左后叉架及所述右后叉架的表面喷涂有防护层;所述上横梁及所述下横梁的防护层上设有反光涂层。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车头连接管、支撑梁、上横梁、下横梁、中管、左后叉架及右后叉架组合形成自行车架,上横梁、下横梁及车头连接管处设置了支撑梁,提高前端的结构强度。自行车架减少了管材的使用,上横梁、左后叉架及右后叉架采用轻量化的结构设计,降低自行车架整体重量。自行车架采用一体成型制造,车架整体性更强,刚性更好,可以提供更加稳定的骑行体验,同时也减少了焊接量,节省了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式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车头连接管(1)、支撑梁(2)、上横梁(3)、下横梁(4)、中管(5)、左后叉架(6)及右后叉架(7);所述上横梁的一端及所述下横梁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车头连接管连接;所述支撑梁的一端与所述上横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横梁及所述车头连接管连接,所述支撑梁、所述上横梁及所述车头连接管共同组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所述下横梁内部为中空结构,两侧边上分别设有进线孔(41);所述下横梁的另一端设有中撑安装孔(42);所述下横梁的一侧壁分别与所述中管及所述左后叉架连接,且连接处设有第一中轴安装孔(8);所述下横梁的另一侧壁分别与所述中管及所述右后叉架连接,且连接处设有第二中轴安装孔(9);所述左后叉架与所述右后叉架之间的连接处均为弧形结构;所述左后叉架上设有第一挂孔(61)、边撑安装孔(62)、刹车器安装孔(63)及第一后轮安装孔(64);所述右后叉架上设有第二挂孔(71)、变速器安装孔(72)及第二后轮安装孔(7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叉架包括有左上叉(65)及左下叉(66),所述左上叉、所述左下叉及所述中管共同组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所述中管与所述左上叉之间的夹角角度为77°,所述中管与所述左下叉之间的夹角角度为65°;所述右后叉架包括有右上叉(74)及右下叉(75),所述右上叉、所述右下叉及所述中管共同组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所述中管与所述右上叉之间的夹角角度为77°,所述中管与所述右下叉之间的夹角角度为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叉与所述右上叉的结构相同,所述左上叉的主体的截面呈倒L型结构,倒L型结构的竖边(651)外侧设有向外凸出的上叉凸棱(652),横边(653)的宽度从靠近中管一端到远离中管一端逐渐变小;所述左下叉及所述右下叉的主体的截面均呈倒L型结构;所述左上叉与所述左下叉的连接处为弧形结构且为单层型材结构,所述右上叉与所述右下叉的连接处为弧形结构且为单层型材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所述下横梁、所述左上叉、所述左下叉、所述右上叉及所述右下叉均为直杆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向外凸出的横梁凸棱(4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与所述车头连接管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组,所述加强筋组包括有左侧板、中板及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以所述中板的中轴线呈对称设置;所述左侧板的外侧面与所述下横梁的左侧外表面平滑设置,所述右侧板的外侧面与所述下横梁的右侧外表面平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式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的内壁设有加强筋片,所述加强筋片上设有可供线材通过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孔靠近车头连接管的一端的侧壁上设有便于线材进入的导向斜面(4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连接管、所述支撑梁、所述上横梁、所述下横梁、所述中管、所述左后叉架及所述右后叉架为一体成型结构,材质均为碳纤维或铝合金。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连接管、所述支撑梁、所述上横梁、所述下横梁、所述中管、所述左后叉架及所述右后叉架的表面喷涂有防护层;所述上横梁及所述下横梁的防护层上设有反光涂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车头连接管(1)、支撑梁(2)、上横梁(3)、下横梁(4)、中管(5)、左后叉架(6)及右后叉架(7);所述上横梁的一端及所述下横梁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车头连接管连接;所述支撑梁的一端与所述上横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横梁及所述车头连接管连接,所述支撑梁、所述上横梁及所述车头连接管共同组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所述下横梁内部为中空结构,两侧边上分别设有进线孔(41);所述下横梁的另一端设有中撑安装孔(42);所述下横梁的一侧壁分别与所述中管及所述左后叉架连接,且连接处设有第一中轴安装孔(8);所述下横梁的另一侧壁分别与所述中管及所述右后叉架连接,且连接处设有第二中轴安装孔(9);所述左后叉架与所述右后叉架之间的连接处均为弧形结构;所述左后叉架上设有第一挂孔(61)、边撑安装孔(62)、刹车器安装孔(63)及第一后轮安装孔(64);所述右后叉架上设有第二挂孔(71)、变速器安装孔(72)及第二后轮安装孔(7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叉架包括有左上叉(65)及左下叉(66),所述左上叉、所述左下叉及所述中管共同组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所述中管与所述左上叉之间的夹角角度为77°,所述中管与所述左下叉之间的夹角角度为65°;所述右后叉架包括有右上叉(74)及右下叉(75),所述右上叉、所述右下叉及所述中管共同组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所述中管与所述右上叉之间的夹角角度为77°,所述中管与所述右下叉之间的夹角角度为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叉与所述右上叉的结构相同,所述左上叉的主体的截面呈倒l型结构,倒l型结构的竖边(651)外侧设有向外凸出的上叉凸棱(6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培建吴和升吴培繁吴年徕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大硕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