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震后轨道上行车的摩擦阻尼减振受电弓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震后轨道上行车的摩擦阻尼减振受电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3673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震后轨道上行车的摩擦阻尼减振受电弓,其上臂杆和下臂杆之间连接有竖直布置的菱形阻尼装置,其弓头与上臂杆之间设置有隔振支座构件,弓头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当高铁列车在平顺轨道上运行时,菱形阻尼装置不起作用。当高铁列车在震后不平顺的轨道上运行时,受电弓与接触线之间的振动显著增加,弓头处的加速度会发生显著变化,当加速度变化超过规定的范围时,加速度传感器传导电信号给菱形阻尼装置,菱形阻尼装置工作,通过摩擦耗能,提高结构消能减振的效果。同时通过隔振支座对弓头减隔振,避免高铁列车在震后不平顺轨道上运行时受电弓产生大幅度的振动,从而提升受电弓的受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速铁路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震后轨道上行车的摩擦阻尼减振受电弓


技术介绍

1、高速列车的动力来自于铁道边的高压电,而电力输送靠列车上的受电弓与电网接触,由受电弓和接触网组成的电力系统就叫弓网系统,这个系统也可以用来控制列车的停止和运行。受电弓与接触线之间的滑动接触是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了接触线向列车的电能传输质量。

2、经过向山区地震断裂带和沿海地震高烈度区的高速铁路遭遇地震的几率显著提升,高速铁路结构在经历强震作用后会产生变形,使轨道不平顺。

3、高铁列车在震后不平顺轨道上运行时会导致受电弓与接触网之间的振动显著增加,给弓网系统中的电流收集质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4、而目前的受电弓仅仅在其弓头处采用普通的弹簧减振装置,减振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从震后接触线上良好受流的摩擦阻尼减振受电弓,保证高铁列车在震后不平顺轨道上的正常运行。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用于震后轨道上行车的摩擦阻尼减振受电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其上臂杆和下臂杆之间连接有竖直布置的菱形阻尼装置,其弓头与上臂杆之间设置有隔振支座构件,弓头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

3、上述技术方案实施时,所述菱形阻尼装置包括两组内侧钢板、两组外侧钢板和电动推杆;每组内侧钢板和外侧钢板分别包括平行布置的两块钢板,两组外侧钢板分别夹两组内侧钢板布置形成竖向的菱形;菱形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预应力螺栓铰接、中部分别通过栓杆铰接,各钢板均可绕铰接处转动;电动推杆有与栓杆对应的两套,分别平行布置于与栓杆外侧,固定端通过耳板连接于栓杆上,伸缩端通过耳板可滑动套于栓杆上,两端分别位于外侧板外。

4、上述技术方案实施时,所述菱形阻尼装置还包括液压阻尼器,液压阻尼器的两端分别通过套管连接于所述栓杆的对应内侧板之间段。

5、上述技术方案实施时,所述栓杆上对应套管的两侧及内侧钢板与外侧钢板之间分别设置有摩擦垫片。

6、上述技术方案实施时,所述预应力螺栓对应内侧钢板之间的长度段为光杆段,预应力螺栓对应内侧钢板与外侧钢板之间设置有摩擦垫片,对应外侧钢板外连接有限位螺母。

7、上述技术方案实施时,所述上臂杆有关于下臂杆对称布置的两根,两上臂杆下侧对称连接有耳板,菱形阻尼装置顶部的预应力螺栓两端分别穿过耳板后连接锁紧螺母。

8、上述技术方案实施时,菱形阻尼装置底部的预应力螺栓连接有u型座,预应力螺栓的两端分别穿过u型座的侧壁后连接锁紧螺母,u型座的底面与所述下臂杆连接固定。

9、上述技术方案实施时,所述隔振支座构件包括隔振支座和u形杆,隔振支座有两个,每个包括连接柱、减振筒和弹簧,减振筒包括钢筒及其内衬的弹性隔振套,钢筒的下端为封闭端,上端为开口端,弹簧置于弹性隔振套中,连接柱的中部设置有挡环,下端段插入弹性隔振套中对应弹簧的上端,u形杆的两侧杆分别连接于两钢筒的底面中心位置。

10、上述技术方案实施时,两连接柱的上端对称固定于所述弓头的两端,所述上臂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u型杆上。

11、上述技术方案实施时,所述弓头上设置有关于其宽度方向中心面对称的两个加速度传感器。

12、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创新为在受电弓的上臂杆和下臂杆之间设置的菱形阻尼装置,在弓头处设置与上臂杆连接的隔振支座构件,还在弓头处安装加速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如下:当高铁列车在平顺轨道上运行时,菱形阻尼装置不起作用。当高铁列车在震后不平顺的轨道上运行时,受电弓与接触线之间的振动显著增加,弓头处的加速度会发生显著变化,弓头处的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到加速度的变化,当加速度变化超过规定的范围时,加速度传感器传导电信号给菱形阻尼装置的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伸缩杆回缩将菱形阻尼装置的外侧钢板和内侧钢板夹紧,使菱形阻尼装置工作,菱形阻尼装置中部两端的距离发生改变,内侧板和外侧板的两端分别绕预应力螺栓和栓杆转动,同时中部两端之间的液压阻尼器进入工作,通过钢板与摩擦垫片之间的转动摩擦以及液压阻尼器的工作来增加摩擦耗能,提高结构消能减振的效果。同时通过弓头处的隔振支座对弓头进行减隔振,避免高铁列车在震后不平顺轨道上运行时受电弓产生大幅度的振动,从而提升受电弓的受流质量。

13、简言之,本专利技术通过菱形阻尼装置对列车由于轨道变形产生的振动进行摩擦耗能,以降低列车行走产生的震动对受电弓与接触线的影响,同时通过弓头处的隔振支座进一步对弓头进行隔振处理,从而保证弓头与接触线的稳定接触,保证受电弓的良好受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震后轨道上行车的摩擦阻尼减振受电弓,其特征在于:其上臂杆和下臂杆之间连接有竖直布置的菱形阻尼装置,其弓头与上臂杆之间设置有隔振支座构件,弓头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震后轨道上行车的摩擦阻尼减振受电弓,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震后轨道上行车的摩擦阻尼减振受电弓,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阻尼装置还包括液压阻尼器,液压阻尼器的两端分别通过套管连接于所述栓杆的对应内侧板之间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震后轨道上行车的摩擦阻尼减振受电弓,其特征在于:所述栓杆上对应套管的两侧及内侧钢板与外侧钢板之间分别设置有摩擦垫片。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震后轨道上行车的摩擦阻尼减振受电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螺栓对应内侧钢板之间的长度段为光杆段,预应力螺栓对应内侧钢板与外侧钢板之间设置有摩擦垫片,对应外侧钢板外连接有限位螺母。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震后轨道上行车的摩擦阻尼减振受电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杆有关于下臂杆对称布置的两根,两上臂杆下侧对称连接有耳板,菱形阻尼装置顶部的预应力螺栓两端分别穿过耳板后连接锁紧螺母。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震后轨道上行车的摩擦阻尼减振受电弓,其特征在于:菱形阻尼装置底部的预应力螺栓连接有U型座,预应力螺栓的两端分别穿过U型座的侧壁后连接锁紧螺母,U型座的底面与所述下臂杆连接固定。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震后轨道上行车的摩擦阻尼减振受电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支座构件包括隔振支座和U形杆,隔振支座有两个,每个包括连接柱、减振筒和弹簧,减振筒包括钢筒及其内衬的弹性隔振套,钢筒的下端为封闭端,上端为开口端,弹簧置于弹性隔振套中,连接柱的中部设置有挡环,下端段插入弹性隔振套中对应弹簧的上端,U形杆的两侧杆分别连接于两钢筒的底面中心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震后轨道上行车的摩擦阻尼减振受电弓,其特征在于:两连接柱的上端对称固定于所述弓头的两端,所述上臂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U型杆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震后轨道上行车的摩擦阻尼减振受电弓,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头上设置有关于其宽度方向中心面对称的两个加速度传感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震后轨道上行车的摩擦阻尼减振受电弓,其特征在于:其上臂杆和下臂杆之间连接有竖直布置的菱形阻尼装置,其弓头与上臂杆之间设置有隔振支座构件,弓头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震后轨道上行车的摩擦阻尼减振受电弓,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震后轨道上行车的摩擦阻尼减振受电弓,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阻尼装置还包括液压阻尼器,液压阻尼器的两端分别通过套管连接于所述栓杆的对应内侧板之间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震后轨道上行车的摩擦阻尼减振受电弓,其特征在于:所述栓杆上对应套管的两侧及内侧钢板与外侧钢板之间分别设置有摩擦垫片。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震后轨道上行车的摩擦阻尼减振受电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螺栓对应内侧钢板之间的长度段为光杆段,预应力螺栓对应内侧钢板与外侧钢板之间设置有摩擦垫片,对应外侧钢板外连接有限位螺母。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震后轨道上行车的摩擦阻尼减振受电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杆有关于下臂杆对称布置的两根,两上臂杆下侧对称连接有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畅张志李东平国巍蒋丽忠魏标余玉洁江力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