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3632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美容装置,能够抑制送风装置的大型化、并且实现所生成的离子的飞散距离的提高。在从离子发生装置(20)的上游侧进行送风装置(30)的送风、使利用该送风传播的离子经由送风通路(31a、31b、31c)从释放口(4a)释放到外部的美容装置(1)中,形成了离子发生装置(20)的下游侧的送风通路(31c)的通路面积朝向释放口变小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离子发生装置的美容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具备离子发生装置的美容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文献中是 加湿器),在该装置的内部具备送风装置,使生成的离子利用送风传播而更远地飞散。日本特开2005-076978号公报为了使生成的离子利用送风传播而更远地飞散,可以考虑将送风装置大型化而增 大送风能力,但通过该对策,带来送风装置大型化、美容装置的大型化。因而,在有限的送风 装置的送风能力之中如何实现离子的飞散距离的提高成为了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美容装置,能够抑制送 风装置的大型化、并且实现生成的离子的飞散距离提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美容装置,具备生成离子的离 子发生装置、和从上述离子发生装置的上游侧进行用来将生成的离子释放的送风的送风装 置,使利用该送风传播的离子经由送风通路从释放口释放到外部,其特征在于,该美容装置 形成为,使上述离子发生装置下游侧的上述送风通路的通路面积朝向上述释放口变小。在该专利技术中,由于形成为,使离子发生装置下游侧的送风通路的通路面积朝向释 放口变小,所以送风及离子集中混合,离子容易利用送风传播,所以能够使生成的离子中的 许多离子利用送风传播。即,所生成的离子中的许多离子能够利用提高了流速的送风传播, 从释放口更远地释放。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美容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送风 通路的至少一部分夹着上述离子发生装置而配置在两侧。在该专利技术中,由于送风通路的至少一部分夹着离子发生装置配置在两侧,所以由 送风装置生成的送风被分配到离子发生装置的两侧的送风通路中而通过。即,由于送风从 离子发生装置的两侧包围释放出的离子而通过,所以离子容易利用该送风传播,此外,通过 使两侧的送风为同等,将送风的紊乱抑制得较小,所以能够进行高效率的离子释放。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美容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离 子发生装置中具备供电用的引线,该引线从上述送风通路内的送风方向观察对称地布线。在该专利技术中,由于在离子发生装置中具备的供电用引线从送风通路内的送风方向 观察对称地布线,所以能够有利于形成使夹着离子发生装置配置在两侧的送风通路为对称 形状、即、使对两侧分配的送风为同等的结构。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 3所述的美容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 送风通路一体形成在上述离子发生装置及上述送风装置中的某一个的壳体部件上。在该专利技术中,由于送风通路一体地形成在离子发生装置及送风装置的某一个的壳3体部件上,所以能够实现美容装置的部件数降低。此外,由于送风通路部分的结构变得简 洁,所以能够减少送风上的障碍物。即,生成的送风的流动变得更平顺,能够有利于高效率 的离子释放。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 3所述的美容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 述送风通路之外还具备从上述送风装置朝向上述释放口进行直接送风的第2送风通路。在该专利技术中,由于具备从送风装置朝向释放口进行直接送风的第2送风通路,所 以由送风装置生成的送风的一部分被直接供给到离子释放口。因此,在离子释放口附近加 上了新的送风而风速增加,能够利用送风传播,更远地释放离子。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 3所述的美容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将 上述离子发生装置、送风装置、送风通路及释放口一体地构成为离子释放单元,在上述离子 释放单元中,具备上述离子发生装置及送风装置并且一体地形成有上述送风通路的单元壳 体、和具有上述释放口的喷嘴部件单独地形成;在上述单元壳体与上述喷嘴部件之间夹着 密封部件,上述送风通路与上述释放口以密闭状态连接。在该专利技术中,离子发生装置、送风装置、送风通路及释放口一体地构成为离子释放 单元,一体地形成有离子发生装置、送风装置及送风通路的单元壳体,和具有释放口的喷嘴 部件单独地(分开地,独立地)形成。在这样的单元壳体与喷嘴部件之间夹着密封部件,送 风通路与释放口以密闭状态连接,所以送风不会从这里泄露,能够高效率地进行离子释放。技术方案7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美容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以筒状突 设在上述喷嘴部件上的离子释放喷嘴在具有上述释放口的内侧面上朝向上述离子的释放 方向扩开。在该专利技术中,以筒状突设在喷嘴部件上的离子释放喷嘴在具有释放口的内侧面上 朝向离子的释放方向扩开,所以生成的离子能够沿着扩开的其内侧面向大范围释放。技术方案8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 3所述的美容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 述送风通路中,具备吸附在离子生成时产生的副产物的吸附部件。在该专利技术中,通过在送风通路中具备吸附材料,能够吸附在离子生成时产生的副 产物(臭氧等),并且能够释放所生成的离子。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有害的副产物等的释 放,能够有利于安全性及可靠性的提高。技术方案9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 3所述的美容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 离子发生装置由静电雾化装置构成,该静电雾化装置具备通过放电电极进行放电的放电装 置、和对上述放电电极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机构,并且生成带电微粒子水作为上述离子。在该专利技术中,离子发生装置由静电雾化装置构成,通过从液体供给机构供给了液 体的放电装置的放电电极放电,作为离子而生成带电微粒子水。即,将能够得到较高的美容 作用及健康作用的带电微粒子水朝向使用者高效率地释放。技术方案10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9所述的美容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液 体供给机构由通过珀耳帖元件的冷却动作使上述放电装置的放电电极结露并形成结露水 进行供给的冷却装置构成。在该专利技术中,通过珀耳帖元件将放电电极冷却,使放电电极从空气中的水分产生 结露,将该结露水用于静电雾化。由此,能够不使用水箱等的储存机构而得到用于静电雾化 的液体,所以能够实现美容装置的小型化、以及省略每次供给液体的工时。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美容装置,能够抑制送风装置的大型化、并且能够实现 所生成的离子的飞散距离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美容装置的垂直剖视图。图3是美容装置的水平剖视图。图4是离子释放单元的垂直剖视图。图5是离子释放单元的水平剖视图。图6是离子释放单元的引线的布线图。图7是构成离子释放单元与喷嘴盖之间的密封构造的形态的示意图。图8是在送风通路中配置吸附部件的形态的示意图。图9是从送风装置朝向释放口配置送风通路的形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按照附图说明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一实施方式。如图1 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1具备形成为圆锥台状的脚部2、和固 定在该脚部2的上面上、整体形成为大致球状的机壳3。在机壳3的内部,收容有构成美容 装置1的各种结构部件。在机壳3的前面中央部,设有上下方向较长的长圆形状的开口部3a,设在机壳3内 的离子释放单元10的大致圆筒状的离子释放喷嘴4从该开口部3a突出到外部。在离子释 放喷嘴4的内侧,设有释放离子的离子释放口 4a。离子释放喷嘴4例如构成为,通过使用者 把持操作该喷嘴4,能够沿着开口部3a在上下方向移动(离子释放单元10能够沿上下方向 倾斜运动(傾動)),能够调节从该离子释放喷嘴4释放的离子的释放方向。在使用者面对离子释放喷嘴4而观察美容装置1的情况下的机壳3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美容装置,具备生成离子的离子发生装置、和从上述离子发生装置的上游侧进行用来将生成的离子释放的送风的送风装置,使利用该送风传播的离子经由送风通路从释放口释放到外部,其特征在于,该美容装置形成为,使上述离子发生装置下游侧的上述送风通路的通路面积朝向上述释放口变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坂建志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