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3396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4
本技术属于尾气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热交换装置,包括外壳、烘箱和热交换组件,烘箱、热交换组件设于外壳内,且热交换组件位于烘箱一侧;烘箱连接热交换组件,用于排出尾气的加热;热交换组件上周向设有第一进气管、第一排气管、第二进气管和第二排气管;第一进气管连接烘箱,用于将加热后的尾气送至热交换组件中;第一排气管用于将换热后的尾气排出;第二进气管上设有进风部件和控制部件;进风部件用于抽取新空气进入热交换组件中;控制部件设于进风部件上,用于控制新空气的进入量,控制部件包括控制驱动件和活动件,控制驱动件连接活动件;第二排气管用于将热交换后的新空气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尾气回收,尤其涉及一种全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1、nmp-甲基吡咯烷酮,是一种以γ-丁内酯为原料,与甲胺缩合而成液体。nmp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微有胺味,熔点-24.4℃,沸点203℃,闪点95℃,挥发度低,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高,因此nmp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锂电池行业。

2、通常在制造锂电池时,需要将电池的正极、负极材料上涂布一层聚合物,该聚合物材料需要用nmp溶解后涂布在电极片材料的表面,然后经过干燥处理,将nmp溶剂由正、负极片上脱离出来。在锂电池电极制造过程中,涂布机会产生高温nmp废气。由于nmp是一种会对空气产生污染的化学物质,若直接排入空气中,其必将形成环境污染。同时,将nmp直接排放,也是对原材料的一种浪费。

3、然而,现有的回收装置通常使用烘箱进行尾气加热,再将加热后的尾气送至全热交换器中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交换的热空气送回涂布机或烘箱中,但是,烘箱尾气的排出量存着时大时小的现象,而全热交换器中难以根据尾气的排出量进行新空气抽取量的控制,降低热量回收效果,造成能量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热交换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烘箱尾气的排出量存着时大时小的现象,而全热交换器中难以根据尾气的排出量进行风量大小的控制,降低热量回收效果,造成能量浪费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热交换装置,包括外壳、烘箱和热交换组件,所述烘箱、热交换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热交换组件位于所述烘箱一侧;所述烘箱连接所述热交换组件,用于排出尾气的加热;所述热交换组件上周向设有第一进气管、第一排气管、第二进气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连接所述烘箱,用于将加热后的尾气送至所述热交换组件中;所述第一排气管用于将换热后的尾气排出;所述第二进气管上设有进风部件和控制部件;所述进风部件用于抽取新空气进入所述热交换组件中;所述控制部件设于所述进风部件上,用于控制所述新空气的进入量,所述控制部件包括控制驱动件和活动件,所述控制驱动件连接所述活动件;所述第二排气管用于将热交换后的新空气排出。

3、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第二进气管呈90°设置;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第一排气管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进气管与所述第二排气管相对设置。

4、优选地,所述进风部件包括进风机和进风管;所述进风机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另一端连接所述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上设有安装座,所述进风管的输入端螺纹连接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上设有过滤网。

5、优选地,所述控制部件为两组,两组所述控制部件对称分布设于所述安装座上。

6、优选地,所述安装座套接于所述进风管外侧;所述控制驱动件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控制驱动件的输出端贯穿于所述安装座且延伸至所述安装座内;所述活动件设于安装座内,且与所述控制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

7、优选地,所述第二排气管上设有分流部件,所述分流部件用于将热交换后的新空气分别送至所述烘箱和涂布机中。

8、优选地,所述分流部件包括分流件、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二排气管连接所述分流件;所述分流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流管,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一分流管用于将一部分热交换后的新空气送至所述烘箱中;所述第二分流管用于将另一部分热交换后的新空气送至涂布机中。

9、优选地,所述第二排气管设有温度监控器和报警器;所述温度监控器设于所述第二排气管上,用于对监控排出热交换后的新空气的温度;所述报警器套接于所述第二排气管上,所述温度监控器与所述报警器电连接。

10、优选地,所述外壳内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用于减少全热交换装置内的热量损失与浪费。

1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热交换装置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12、通过设置控制驱动件和活动件,热量回收时,进风部件对外界的新空气进行抽取,通过控制驱动件控制活动件移动,使得控制部件可以根据涂布机排出尾气量来调节热交换器内新空气的进入量,从而控制进风部件内敞开口的大小,实现新空气进入量的大小调节,提高热量回收效果,减少能量浪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烘箱和热交换组件,所述烘箱、热交换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热交换组件位于所述烘箱一侧;所述烘箱连接所述热交换组件,用于排出尾气的加热;所述热交换组件上周向设有第一进气管、第一排气管、第二进气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连接所述烘箱,用于将加热后的尾气送至所述热交换组件中;所述第一排气管用于将换热后的尾气排出;所述第二进气管上设有进风部件和控制部件;所述进风部件用于抽取新空气进入所述热交换组件中;所述控制部件设于所述进风部件上,用于控制所述新空气的进入量,所述控制部件包括控制驱动件和活动件,所述控制驱动件连接所述活动件;所述第二排气管用于将热交换后的新空气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第二进气管呈90°设置;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第一排气管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进气管与所述第二排气管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件包括进风机和进风管;所述进风机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另一端连接所述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上设有安装座,所述进风管的输入端螺纹连接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上设有过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为两组,两组所述控制部件对称分布设于所述安装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套接于所述进风管外侧;所述控制驱动件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控制驱动件的输出端贯穿于所述安装座且延伸至所述安装座内;所述活动件设于安装座内,且与所述控制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管上设有分流部件,所述分流部件用于将热交换后的新空气分别送至所述烘箱和涂布机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件包括分流件、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二排气管连接所述分流件;所述分流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流管,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一分流管用于将一部分热交换后的新空气送至所述烘箱中;所述第二分流管用于将另一部分热交换后的新空气送至涂布机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管设有温度监控器和报警器;所述温度监控器设于所述第二排气管上,用于对监控排出热交换后的新空气的温度;所述报警器套接于所述第二排气管上,所述温度监控器与所述报警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用于减少全热交换装置内的热量损失与浪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烘箱和热交换组件,所述烘箱、热交换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热交换组件位于所述烘箱一侧;所述烘箱连接所述热交换组件,用于排出尾气的加热;所述热交换组件上周向设有第一进气管、第一排气管、第二进气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连接所述烘箱,用于将加热后的尾气送至所述热交换组件中;所述第一排气管用于将换热后的尾气排出;所述第二进气管上设有进风部件和控制部件;所述进风部件用于抽取新空气进入所述热交换组件中;所述控制部件设于所述进风部件上,用于控制所述新空气的进入量,所述控制部件包括控制驱动件和活动件,所述控制驱动件连接所述活动件;所述第二排气管用于将热交换后的新空气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第二进气管呈90°设置;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第一排气管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进气管与所述第二排气管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件包括进风机和进风管;所述进风机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另一端连接所述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上设有安装座,所述进风管的输入端螺纹连接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上设有过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为两组,两组所述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昆
申请(专利权)人:小叶子东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