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田开发,具体涉及一种复杂井筒自适应牵引机器人支撑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井下牵引器即井下爬行器,也叫井下爬行机构、井下拖拉机、井下牵引机器人、井下水力加压器、井下钻头推进器等,是一种能在井底提供牵引力的一种井下工具。目前的牵引机器人主要包括轮式牵引机器人、螺旋式牵引机器人、液压式牵引机器人。但是轮式牵引机器人与井壁/管壁之间的接触及支撑作用是驱动轮实现的,驱动轮支撑井壁/管壁时的运动副为高副,接触类型为点接触,在驱动轮支撑井壁/管壁时还需要完成滚动达到牵引管串的作用,此时由于接触效果不佳,极易出现牵引力不足或者打滑现象,使得支撑效果和牵引效果都不理想;轮式牵引机器人驱动轮对井壁/管壁进行支撑时,驱动轮在周向内分布于机器人机身两侧,处于同一平面工作,当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打滑及接触面过小容易在周向产生翻转。现有的井下牵引器具体还存在以下技术缺陷:牵引机器人支撑机构可适应井壁微小粗糙凸起,但支撑连杆组件统一的张合,不能良好适应井筒变形情况,只能在截面为标准圆的井筒进行良好的支撑;支撑机构支撑连杆组件与井壁/管壁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杂井筒自适应牵引机器人支撑机构,包括左作业短节、控制短节(4)、液压短节(5)和右作业短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作业短节和右作业短节关于控制短节(4)轴对称且两者结构功能相同,控制短节(4)的两端与分别与左作业短节和右作业短节连接,所述左作业短节包括中心主体(1)、支撑机构(2)、伸缩机构(3)、液压短节(5),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缸组件(21)及支撑连杆组件(22),所述支撑缸组件(21)包括支撑缸端盖(211)、支撑缸缸体(212)、两个及以上活塞及活塞杆(213)、支撑缸隔板(214),所述支撑缸缸体(212)内包括与活塞及活塞杆(213)数量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杂井筒自适应牵引机器人支撑机构,包括左作业短节、控制短节(4)、液压短节(5)和右作业短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作业短节和右作业短节关于控制短节(4)轴对称且两者结构功能相同,控制短节(4)的两端与分别与左作业短节和右作业短节连接,所述左作业短节包括中心主体(1)、支撑机构(2)、伸缩机构(3)、液压短节(5),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缸组件(21)及支撑连杆组件(22),所述支撑缸组件(21)包括支撑缸端盖(211)、支撑缸缸体(212)、两个及以上活塞及活塞杆(213)、支撑缸隔板(214),所述支撑缸缸体(212)内包括与活塞及活塞杆(213)数量一致且行程、容积相等的支撑液压腔,所述支撑连杆组件(22)的组数与活塞及活塞杆(213)数量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井筒自适应牵引机器人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缸隔板(214)安装在支撑缸缸体(212)内部的凹槽中,凹槽中布有密封橡胶,支撑缸隔板(214)将支撑缸缸体(212)分割成了若干行程和容积相等的支撑液压腔;所述支撑缸缸体(212)端面配合安装活塞及活塞杆(213),每个所述支撑液压腔内安装活塞及活塞杆(213);所述支撑缸端盖(211)螺纹配合在支撑缸缸体(212)端面并与支撑缸隔板(214)接触,限制支撑缸隔板(214)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井筒自适应牵引机器人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杆组件(22)圆周均匀设置在机器人上,每组所述支撑连杆组件(22)包括短连杆底座(221)、长连杆底座(222)、第一连杆(223)、支撑块(224)、第二连杆(225)、第三连杆(226)、支撑面(227)、拉杆(228),所述短连杆底座(221)与活塞及活塞杆(213)伸出支撑缸缸体(212)的部分螺纹连接,短连杆底座(221)与第一连杆(223)铰链接,第一连杆(223)又分别与支撑块(224)及第三连杆(226)铰接,支撑块(224)另一端与第二连杆(225)铰接,第二连杆(225)与长连杆底座(222)右端铰接,第三连杆(226)与长连杆底座(222)左端铰接,长连杆底座(222)与伸缩机构(3)固接在一起,拉杆(228)两端用螺纹分别固定在支撑缸缸体(212)及伸缩机构(3)上;所述支撑块(224)中安装有微型压力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井筒自适应牵引机器人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主体(1)环空中布有多个油道,中心主体(1)贯穿支撑机构(2)、伸缩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靖然,汪兴明,王樵渚,董学莲,朱海燕,刘清友,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