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塑胶组件及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197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16
本申请提供一种下塑胶组件及动力电池。上述的塑胶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极柱安装部、防爆出气部及第二极柱安装部,所述第一极柱安装部开设有第一极柱孔,所述第二极柱安装部开设有第二极柱孔,所述防爆出气部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防爆孔,多个所述防爆孔用于电芯的气体通过,所述防爆出气部设有防爆冲破带,所述防爆冲破带用于所述电芯气压到达临界值时破裂,以使所述电芯气体通过的面积增大。具体地,在防爆孔及防爆冲破带的共同作用下,使得下塑胶的泄压面积较大,进而使得泄压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下塑胶组件及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1、电池一般包括电芯、用于容纳电池的壳体以及顶盖,通常电芯和电池顶盖之间设置有下塑胶,以防止电极组件和顶盖之间发生短路。

2、例如,申请号为cn202023006373.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下塑胶、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其中下塑胶呈平板状结构,所述下塑胶的上侧面四周设有若干定位柱,所述下塑胶一端设有下塑胶正极防爆孔,所述下塑胶另一端设有向上突出的下塑胶负极凸起,所述下塑胶负极凸起上设有下塑胶负极防爆孔,所述下塑胶的上侧面设有下塑胶防爆阀凹槽,所述下塑胶防爆阀凹槽上设有防爆孔,所述下塑胶上还设有注液防爆孔。该下塑胶采用薄板状结构,缩减了下塑胶向电池壳体内的凸起区域,大大减轻了下塑胶重量,有利于增加电芯能量密度,同时也减少了下塑胶成本,以及改善下塑胶形变带来的密封圈松动所导致的漏气或漏液情况。

3、然而,上述下塑胶的结构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4、在电芯热失控喷出大量气体时,上述下塑胶通过防爆孔进行排出气体,然而,防爆孔的面积较小,即泄压面积较小,无法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塑胶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极柱安装部、防爆出气部及第二极柱安装部,所述第一极柱安装部开设有第一极柱孔,所述第二极柱安装部开设有第二极柱孔,所述防爆出气部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防爆孔,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冲破带的厚度值为所述防爆出气部的厚度值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防爆孔环绕所述防爆冲破带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冲破带包括第一弧形带体、第二弧形带体及直线带体,所述直线带体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弧形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塑胶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极柱安装部、防爆出气部及第二极柱安装部,所述第一极柱安装部开设有第一极柱孔,所述第二极柱安装部开设有第二极柱孔,所述防爆出气部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防爆孔,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冲破带的厚度值为所述防爆出气部的厚度值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防爆孔环绕所述防爆冲破带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冲破带包括第一弧形带体、第二弧形带体及直线带体,所述直线带体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弧形带体及第二弧形带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带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左弧形带、第一左直线带、第一中间弧形带、第一右直线带及第一右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韬尤军易凌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埃克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