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结构及圆柱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1971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16
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结构及圆柱电池。上述的壳体结构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中间壳体,所述中间壳体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连接,所述第一端部用于与集流盘连接,所述第二端部用于与顶盖结构连接,所述壳体结构的内部开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用于收容电芯;所述第一端部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壁开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的中部,所述注液孔及所述容置槽均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穿设于所述注液孔,所述第一密封件套接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上;所述第二密封件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壳体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壳体结构及圆柱电池


技术介绍

1、圆柱电池在生产过程中,电芯与集流盘焊接后装入壳体中,再将电池盖帽通过铆接或焊接的方式与壳体连接,以完成整个圆柱电池的结构组装,最后则是通过电池壳体的注液孔注入电解液,以使圆柱电池导通。

2、现有技术中,注液口一般设置在壳体盖板的边缘处。例如,申请号为cn202210473645.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注液的锂电池外壳,包括柱形管、正极盖板和负极盖板,所述正极盖板与负极盖板用于封堵柱形管两端开口,所述正极盖板与负极盖板封堵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锂电池电芯;所述柱形管包括导流通道;所述正极盖板包括注液孔,中心设有装配通孔a,所述注液孔设于正极盖板边缘处;所述负极盖板包括集流通道,中心设有装配通孔b。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锂电池注液电解液流入电池时与电芯的接触面积更均匀,接触时间更长;当注入的电解液达到需求量时,能发出提醒并停止注液,优化了注液过程。

3、然而,上述锂电池外壳的结构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4、上述锂电池外壳的注液孔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体结构,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中间壳体,所述中间壳体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连接,所述第一端部用于与集流盘连接,所述第二端部用于与顶盖结构连接,所述壳体结构的内部开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用于收容电芯,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为密封胶钉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钉件包括相连接的套接部及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套接部套接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结构,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中间壳体,所述中间壳体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连接,所述第一端部用于与集流盘连接,所述第二端部用于与顶盖结构连接,所述壳体结构的内部开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用于收容电芯,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为密封胶钉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钉件包括相连接的套接部及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套接部套接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与所述顶盖结构穿设连接,以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晓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埃克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