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及制造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及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1844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1:0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及制造方法,船用隔声复合板包括:框架,框架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具有沿框架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面板,与框架连接并盖封第一开口;第二面板,与框架连接并盖封第二开口;间隔面板,位于容纳腔内并与框架连接,将容纳腔间沿框架厚度方向间隔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内设有第一隔声材料,第二空腔内设有第二隔声材料;其中,第一面板、间隔面板和第二面板的材质密度大于框架的材质密度。通过使用较为轻质的材料作为承力的边框,能够最大程度减轻船用隔声复合板的整体重量,同时结合使用密度较大的面板盖封隔声材料,能够加强隔声效果,确保复合板整体的隔声效果具有良好表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振动噪声,具体涉及船用隔声复合板及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为了满足当前和未来的能力需求,现代船舶不断受到重量的挑战,轻量化设计逐渐成为主流,因此越来越多的复合材料被应用于船用各设备装置之中。

2、传统的箱装体隔声壁板通常由钢板制成框架,在钢板表面涂覆阻尼材料,并加装多层吸声材料组合而成。虽具有良好的隔声效果,但往往整体笨重,不能满足轻量化设计的需求,同时钢板的隔热性能有限,难免导致外壁面温度较高。新型的轻质材料重量轻,隔热性能好,但隔声效果差,远达不到钢板的隔声效果。

3、如何将轻量化设计应用在船用隔声结构上,同时保证理想的隔声效果,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及制造方法,旨在解决实现船用隔声组件无法同时满足轻量化需求和隔声效果的问题。

2、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包括:

3、框架,所述框架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沿框架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4、第一面板,与所述框架连接并盖封所述第一开口;

5、第二面板,与所述框架连接并盖封所述第二开口;

6、间隔面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框架连接,将所述容纳腔间沿框架厚度方向间隔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第一隔声材料,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第二隔声材料;

7、其中,所述第一面板、间隔面板和第二面板的材质密度大于所述框架的材质密度。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围合成所述容纳腔;所述连接件包括侧壁以及与所述侧壁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

9、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侧壁的两侧,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面板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面板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间隔面板连接。

10、在一些实施例中,船用隔声复合板还包括:

11、阻尼板,所述阻尼板位于所述第一空腔,且所述阻尼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隔声材料和所述第一面板之间。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设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与所述第一面板相接。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材质密度小于等于2g/cm3。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板、所述间隔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的材质为金属或合金。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材质为非金属复合材料。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材质为碳纤维。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间隔面板的材料为不锈钢或钛合金。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声材料为聚酯发泡材料。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声材料为吸音棉。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声材料为聚氨酯发泡材料或三聚氰胺发泡材料。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声材料为玻璃棉、岩棉或硅酸铝棉中的一种或几种。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音棉表面包覆有聚偏二氟乙烯膜。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板的厚度为3~5mm。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面板的厚度为1~2mm。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间隔面板的厚度为0.5~1mm。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声材料的厚度为50~60mm。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声材料的厚度为40~50mm。

28、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9、提供框架,所述框架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沿框架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30、提供第一面板,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框架连接并盖封所述第一开口;

31、提供间隔面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框架连接,将所述容纳腔间沿框架厚度方向间隔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

32、在所述第一空腔内填充第一隔声材料,在所述第二空腔内填充第二隔声材料;

33、提供第二面板,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框架连接并盖封所述第二开口;

34、其中,所述第一面板、间隔面板和第二面板的材质密度大于所述框架的材质密度。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与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的连接方式为胶栓连接或胶铆连接。

36、本申请提供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及制造方法,船用隔声复合板包括:框架,框架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具有沿框架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面板,与框架连接并盖封第一开口;第二面板,与框架连接并盖封第二开口;间隔面板,位于容纳腔内并与框架连接,将容纳腔间沿框架厚度方向间隔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内设有第一隔声材料,第二空腔内设有第二隔声材料;其中,第一面板、间隔面板和第二面板的材质密度大于框架的材质密度。通过使用较为轻质的材料作为承力的边框,能够最大程度减轻船用隔声复合板的整体重量,同时结合使用密度较大的面板盖封隔声材料,能够加强隔声效果,确保复合板整体的隔声效果具有良好表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00)包括连接件(120),所述连接件(120)围合成所述容纳腔(110);所述连接件(120)包括侧壁(121)以及与所述侧壁(121)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22)、第二连接部(123)和第三连接部(1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00)远离所述容纳腔(110)的一侧设有密封条(600),所述密封条(600)与所述第一面板(210)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00)的材质密度小于等于2g/cm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210)、所述间隔面板(230)和所述第二面板(220)的材质为金属或合金;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00)的材质为碳纤维;和/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声材料(300)为聚酯发泡材料;和/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声材料(300)为聚氨酯发泡材料或三聚氰胺发泡材料;和/或,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棉表面包覆有聚偏二氟乙烯膜。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210)的厚度为3~5mm;和/或,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声材料(300)的厚度为50~60mm;和/或,

13.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00)与所述第一面板(210)、第二面板(220)的连接方式为胶栓连接或胶铆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00)包括连接件(120),所述连接件(120)围合成所述容纳腔(110);所述连接件(120)包括侧壁(121)以及与所述侧壁(121)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22)、第二连接部(123)和第三连接部(1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00)远离所述容纳腔(110)的一侧设有密封条(600),所述密封条(600)与所述第一面板(210)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00)的材质密度小于等于2g/cm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210)、所述间隔面板(230)和所述第二面板(220)的材质为金属或合金;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船用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英龙朱晓健支李峰姚涛童宗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