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通信,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波光子的综合射频光前端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应用环境的发展,对综合射频系统提出了对侦察、干扰、探测、通信、导航、识别等多模态信号融合处理的需求,实现这一点最核心的技术需求是构建宽带通用的一体化射频前端。侦干探等多模态信号形式多样,频率覆盖几十ghz,在被天线孔径探测后给后续的射频前端处理带来了挑战,传统的电子学处理方法在处理这类信号时,在传输、处理和交换上遇到瓶颈。
2、在传输上,传统的同轴电缆作为传输媒介时体积功耗很大,而且当多路信号在同一电缆传输时会引发严重的非线性失真。在处理上,电子器件如变频器、功放和开关等无法具备处理不同频段甚至全频带的能力,随着信号频率的增大处理性能也随之降低。在交换上,射频开关也类似的受到带宽的限制,高频开关面临工艺复杂、切换速度慢等问题,难以满足宽带和多通道实时的需求。微波光子学利用光学技术的宽带、低损耗、抗电磁干扰等优点来解决传统微波技术在处理带宽与处理速度等瓶颈问题。在信号交换上,有利用半导体放大器、可调激光器、mems光开关等方案,这些方法存在分别不易扩展或交换容量小等问题,而且都需要使用多个分立激光器提供载波,在通道扩展时会大大增加系统体积功耗。在变频处理上,直接调制变频方式带宽小,外部调制中使用两调制器串联会产生很多杂波,对系统滤波性能要求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波光子的综合射频光前端装置,使用光学微腔产生光频梳以降低系统的体积
2、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微波光子的综合射频光前端装置,包括微腔光频梳1、分束器2、上支路、下支路、合束器8、波长选择开关9、控制模块10、探测器11,上支路和下支路中均包括各自的1×n耦合器3、6以及n个双并行马赫曾德调制器5,此外,上支路包括n个频率综合器7,下支路包括n个不同的待处理射频信号4,n≥2;
4、微腔光频梳1产生的光信号经分束器2分为两路,分别输入上支路和下支路中;
5、下支路中,光信号经过1×n耦合器3分为n路,n个不同的待处理射频信号4分别通过对应的双并行马赫曾德调制器5加载到n路光信号的每一根光梳齿上,得到n路信号光梳;
6、下支路中,光信号经过1×n耦合器6分为n路,n个频率综合器7分别产生本振信号,并通过对应的双并行马赫曾德调制器5加载到n路光信号的每一根光梳齿上,得到n路本振光梳;
7、n路信号光梳与n路本振光梳一一对应地通过合束器8合路,得到n路合路信号,输入给波长选择开关9;
8、控制模块10控制波长选择开关9将不同波长信号输出到不同的端口,相应端口的探测器11通过光电转换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0、1、采用微腔光梳为光前端提供多波长载波降低了系统的体积功耗重量
11、2、采用并行结构的光域混频能够实现宽带大动态范围的变频
12、3、采用波长选择开关提供可编程的光域处理能够实现多模态信号的灵活处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微波光子的综合射频光前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腔光频梳(1)、分束器(2)、上支路、下支路、合束器(8)、波长选择开关(9)、控制模块(10)、探测器(11),上支路和下支路中均包括各自的1×n耦合器(3、6)以及n个双并行马赫曾德调制器(5),此外,上支路包括n个频率综合器(7),下支路包括n个不同的待处理射频信号(4),n≥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波光子的综合射频光前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腔光频梳(1)、分束器(2)、上支路、下支路、合束器(8)、波长选择开关(9)、控制模块(10)、探测器(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文琦,邢贯苏,刘彦丹,梁宇,马向,张磊,王东杰,李少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