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转发的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基于转发的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1798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转发的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配置文件中加载配置;加载两个主题文件,两个主题文件分别指定单网口侧到双网口侧的主题表和双网口侧到单网口侧的主题表;解析主题文件并生成主题表;根据主题表分别在单网口侧和双网口侧创建域参与者、主题、数据写者和数据读者实体,数据读者和数据写者分别隶属于各自网口侧的域参与者;域参与者、数据写者和数据读者基于主题完成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以主题为中心的发布‑订阅”模型,完成数据在标准以太网和双冗余网络间的高速、实时分发,解决了数据在不同协议网络之间的高速、实时传输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雷达信息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转发的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雷达的优点是白天黑夜均能探测远距离的目标,且不受雾、云和雨的阻挡,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因此,它不仅成为军事上必不可少的电子装备,而且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如气象预报、资源探测、环境监测等)和科学研究(天体研究、大气物理、电离层结构研究等)。

2、在雷达系统中,根据不同应用需求存在dsp、cpu等多种不同的硬件平台和单以太网、双冗余以太网等多种通信方式,导致雷达应用程序在数据隔离环境下、跨不同协议网络、不同计算平台之间进行数据交互面临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转发的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数据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从配置文件中加载配置;

3、加载两个主题文件,两个主题文件分别指定单网口侧到双网口侧的主题表和双网口侧到单网口侧的主题表;

4、解析主题文件并生成主题表;

5、根据主题表分别在单网口侧和双网口侧创建域参与者、主题、数据写者和数据读者实体,数据读者和数据写者分别隶属于各自网口侧的域参与者;

6、域参与者、数据写者和数据读者基于主题完成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

7、进一步地,所述主题分为“单-双”和“双-单”两种主题。

8、进一步地,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方法包括:

9、单网口侧的域参与者绑定单网口侧的ip地址,其下的数据读者只读取该地址所在的单网络环境下的数据;

10、双网口侧的域参与者绑定双网口侧的ip地址,其下的数据读者只读取该地址所在的双冗余网络环境下数据。

11、进一步地,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方法还包括:单网口侧的数据读者接收来自单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单网口侧的数据写者转发来自于双冗余网络的数据到单网络;

12、双网口侧的数据读者接收来自双冗余网络的数据,双网口侧的数据写者则转发来自于单网络的数据到双冗余网络。

13、进一步地,单网口侧的数据读者和双网口侧的数据写者配合,完成单网络到双冗余网络的数据转发;双网口侧的和单网口侧的数据写者配合,完成双冗余网络到单网络的数据转发。

14、进一步地,在进行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时采用回调方式的异步收数模式,一侧的数据读者收到一包数据后,立即通过另一侧的数据写者将数据转发出去。

15、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数据的回环转发,单网口侧的域参与者和双网口侧的域参与者之间忽略掉对方,避免其下的实体建立匹配关系。

16、进一步地,在创建数据读者时,先找到另一侧中与该主题对应的数据写者,并将之与当前数据读者关联,从而形成该主题的逻辑通信链路;创建数据读者的同时就确定该主题在另一侧的数据写者,而不是在收到每一包数据时才搜索另一侧的数据写者。

17、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转发的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数据通信装置,包括配置加载模块、主题文件加载解析模块、实体创建模块;配置加载模块,用于从配置文件中加载配置;主题文件加载解析模块,用于加载和解析两个主题文件,两个主题文件分别指定单网口侧到双网口侧的主题表和双网口侧到单网口侧的主题表;实体创建模块,用于根据主题表创建单网口侧和双网口侧的域参与者、主题、数据写者和数据读者实体;上述模块根据任一方法进行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

1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的优点在于:

19、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转发的以太网和双冗余网络间的数据通信方法,实现在数据隔离环境下、异构平台间的高速、实时数据转发。

20、2.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主题为中心的发布-订阅”模型,提供多种底层通信方式和服务质量控制,统一了不同平台上的数据分发接口,提升应用程序的跨平台移植性。

21、3.本专利技术优化了实体关联过程、避免了数据额外拷贝,提升了数据转发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转发的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转发的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题分为“单-双”和“双-单”两种主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转发的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方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转发的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方法还包括:单网口侧的数据读者接收来自单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单网口侧的数据写者转发来自于双冗余网络的数据到单网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转发的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单网口侧的数据读者和双网口侧的数据写者配合,完成单网络到双冗余网络的数据转发;双网口侧的和单网口侧的数据写者配合,完成双冗余网络到单网络的数据转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转发的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时采用回调方式的异步收数模式,一侧的数据读者收到一包数据后,立即通过另一侧的数据写者将数据转发出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转发的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避免数据的回环转发,单网口侧的域参与者和双网口侧的域参与者之间忽略掉对方,避免其下的实体建立匹配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转发的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创建数据读者时,先找到另一侧中与该主题对应的数据写者,并将之与当前数据读者关联,从而形成该主题的逻辑通信链路;创建数据读者的同时就确定该主题在另一侧的数据写者,而不是在收到每一包数据时才搜索另一侧的数据写者。

9.一种基于转发的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加载模块、主题文件加载解析模块、实体创建模块;配置加载模块,用于从配置文件中加载配置;主题文件加载解析模块,用于加载和解析两个主题文件,两个主题文件分别指定单网口侧到双网口侧的主题表和双网口侧到单网口侧的主题表;实体创建模块,用于根据主题表创建单网口侧和双网口侧的域参与者、主题、数据写者和数据读者实体;上述模块根据权利要求1-8的任一权利要求的方法进行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转发的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转发的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题分为“单-双”和“双-单”两种主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转发的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方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转发的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方法还包括:单网口侧的数据读者接收来自单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单网口侧的数据写者转发来自于双冗余网络的数据到单网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转发的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单网口侧的数据读者和双网口侧的数据写者配合,完成单网络到双冗余网络的数据转发;双网口侧的和单网口侧的数据写者配合,完成双冗余网络到单网络的数据转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转发的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单网络和双冗余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时采用回调方式的异步收数模式,一侧的数据读者收到一包数据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路野黎贺韩文俊郝明潘红星赵桥唐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