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深层地热井的尾水回灌系统及工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179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深层地热井的尾水回灌系统及工作方法,涉及尾水回灌领域。该尾水回灌系统包括回灌井孔、多个井管节段以及井管调节装置,多个井管节段依次插装于回灌井孔中;井管节段包括外管体和内套管,内套管转动安装于外管体中,外管体与内套管周向密封配合,外管体的管壁设有第一通孔,内套管的管壁设有第二通孔,井管节段具有封闭状态和导通状态;井管调节装置包括驱动主机、传动杆和卡管器,传动杆与驱动主机传动连接,传动杆沿井管节段的轴线方向延伸;卡管器安装于传动杆的端部,卡管器与内套管轴向滑动密封且周向卡止配合,卡管器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能有效地确定真实回灌层和压力含水层,从而灵活地调整各个井管节段导通或封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尾水回灌,特别是涉及一种中深层地热井的尾水回灌系统及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地热能的持续开采使用,地下水位会逐年降低,热储的流体压力降低,难以长期稳定地产出热量。地热回灌是指将地热废水或地表水等灌入热储中,对维持热储压力和恢复产热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2、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3153223a、申请公布日为2021.07.2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砂岩型出水地热井和回灌井施工方法,具体公开了出水地热井利用热储段全部含水组的含水层;通过出水地热井测定含水组中的各个含水层中的压力,在回灌井成井时,回灌井的回灌层设置在地下水压力小、透水系数高的含水层,而在其他含水层采用盲管,使压力大的含水层中的水不能经回灌井流入到压力小、透水系数高的含水层中,通过回灌井回灌的水迅速进入回灌层所在的含水层中,回灌速度快、回灌量大;回灌井到出水地热经距离为出水地热井影响半径的2/3,既保证回灌量又可防止地下水回灌热突破。

3、现有技术中的砂岩型出水地热井和回灌井施工方法是根据各个相邻含水层之间的流量,推算每个含水层外的水的水压力和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深层地热井的尾水回灌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回灌井孔、多个井管节段以及井管调节装置,多个所述井管节段依次插装于所述回灌井孔中,多个所述井管节段可拆连接且结构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层地热井的尾水回灌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外管体、所述内套管均为钢圆管,所述外管体的一端设置有缩径段,所述外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内挡沿,所述缩径段、所述内挡沿均凸出于所述外管体的内壁,所述内套管转动安装于所述缩径段和所述内挡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深层地热井的尾水回灌系统,其特征是,相邻两个所述井管节段的外管体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缩径段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管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深层地热井的尾水回灌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回灌井孔、多个井管节段以及井管调节装置,多个所述井管节段依次插装于所述回灌井孔中,多个所述井管节段可拆连接且结构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层地热井的尾水回灌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外管体、所述内套管均为钢圆管,所述外管体的一端设置有缩径段,所述外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内挡沿,所述缩径段、所述内挡沿均凸出于所述外管体的内壁,所述内套管转动安装于所述缩径段和所述内挡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深层地热井的尾水回灌系统,其特征是,相邻两个所述井管节段的外管体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缩径段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管体的另一端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井管节段的内螺纹与相邻所述井管节段的外螺纹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层地热井的尾水回灌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内套管的外壁还粘结有橡胶衬层,所述橡胶衬层与所述外管体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橡胶衬层与所述外管体之间的过盈量为2mm至12mm之间的任意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层地热井的尾水回灌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内套管的内壁设置有喇叭形沉槽,所述喇叭形沉槽的开口方向沿所述内套管的圆周方向设置,所述喇叭形沉槽的开口侧与所述内套管的内壁平滑连接;所述喇叭形沉槽的槽深度在其开口的相反方向上逐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胡延海吴家祥张孬吴亚明胡玉容李磊郭非凡付永光岳晓静贾冰彭登兴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有色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