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的调温结构以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1297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5
本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包的调温结构以及电池包。该电池包的调温结构包括蛇形组件、两个流液组件以及下冷板,蛇形组件包括多个蛇形件;两个流液组件以及下冷板,两个流液组件分别位于蛇形组件的两端,下冷板位于蛇形组件下方,相邻的两个蛇形件与下冷板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于容置多个电芯,下冷板内部形成多条第一流道,每条第一流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流液组件连通,每个蛇形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流液组件连通,调温液体能从其中一个流液组件进入并从另一个流液组件流出。电池包的调温结构提高对电芯的冷却效果,并联降低调温系统的流阻,保证电芯温度一致性。电池包能够提高对电芯的调温效果,保证多个电芯的温度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的调温结构以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纯电动汽车用户对汽车续航里程和充电倍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电芯的能量也越来越大,这就导致电芯工作时的发热量越来越大,同时随着电芯数量和充电倍率的提升,温度一致性更加难以控制,需要通过更高效的调温方案对电芯进行冷却和均温。

2、目前圆柱电池包存在着发热较大的问题,在市面上大多使用蛇形件单侧调温的方案,蛇形件与电芯侧面端面接触,调温液体在蛇形件型腔内流动,与电芯形成对流换热,对于高倍率充电工况下,温度难以控制在理想状态,电芯寿命,行车安全存在很大风险。且现有的蛇形件在进行调温液体的注入时,采用串联的方式,使得其内部的调温液体流阻较大,且由于串联导致调温液体到达后被调温的电芯时,温度已有所升高,调温效果变差,不利于多个电芯温度的均衡性。

3、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电池包的调温结构以及电池包,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的调温结构,增加设置下冷板同时对电芯进行调温,提高对电芯的调温效果,且多个蛇形件以及多个第一流道均通过流液组件注入调温液体,并联连接降低调温系统的流阻,保证电芯的温度一致性。

2、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能够提高对电芯的调温效果,保证多个电芯的温度一致性。

3、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电池包的调温结构,包括:

5、蛇形组件,包括多个蛇形件,多个上述蛇形件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

6、两个流液组件,分别位于上述蛇形组件的两端;

7、下冷板,位于上述蛇形组件下方,相邻的两个上述蛇形件与上述下冷板形成容置空间,上述容置空间用于容置多个电芯,上述下冷板内部形成多条第一流道,每条上述第一流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上述流液组件连通,每个上述蛇形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上述流液组件连通,调温液体能从其中一个上述流液组件进入并从另一个上述流液组件流出。

8、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上述流液组件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注液管,相邻的两个上述注液管之间通过并联件连通;每个上述蛇形件的两端均连通有上述并联件,每个上述第一流道的两端均连通有上述并联件。

9、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上述并联件内部呈中空设置,且在第一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流液孔,两个上述流液孔处分别连接有一个注液管,上述并联件下方开设第一注液口,上述第一流道的两端均开设第二注液口,每个上述第二注液口上方均设置有一个上述并联件以使上述第二注液口与对应的上述第一注液口连通。

10、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连通上述蛇形件的上述并联件还开设有第三注液口,上述第三注液口与上述蛇形件的端部连通。

11、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上述蛇形件内形成有呈上下布置的多条第二流道,每条上述第二流道均与上述第三注液口连通。

12、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上述并联件与上述下冷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13、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上述第一流道呈非直线设置。

14、电池包,包括多个电芯以及上述的电池包的调温结构,每个上述容置空间均排列有多个电芯。

15、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上述电池包还包括箱体侧边框,上述箱体侧边框与上述下冷板组成上述电池包的箱体,上述箱体侧边框与上述下冷板的四周通过搅拌摩擦焊连接。

16、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上述电芯与上述下冷板之间、上述电芯与上述蛇形件之间均设置有导热结构胶。

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8、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的调温结构,一方面,通过增加下冷板与蛇形组件共同对电芯进行降温,提高电芯与调温结构的接触面积使得每个电芯的两侧和下侧均被降温,进而提高对电芯的调温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流液组件的设置,其中一个流液组件作为进液端,调温液体从该处进入后,多个蛇形件同时流入调温液体,多个第一流道同时流入调温液体,经换热后调温液体汇集到另一端作为出液端的流液组件流走,使得调温液体被分成几部分对电芯进行分别降温,进液端到出液端,相比于串联而言,每部分的调温液体的行走路径变短,后被调温的电芯的调温效果与先被调温的电芯的调温效果相差不大,提高了多个电芯温度的一致性;且并联后,每个调温液体的行走路径变短,流阻变小,有利于调温液体的更新,进一步提高降温速度。

1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包,通过采用上述电池包的调温结构,能够提高对电芯的调温效果,保证多个电芯的温度一致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池包的调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的调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液组件(20)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注液管(21),相邻的两个所述注液管(21)之间通过并联件(22)连通;每个所述蛇形件(11)的两端均连通有所述并联件(22),每个所述第一流道(321)的两端均连通有所述并联件(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的调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件(22)内部呈中空设置,且在第一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流液孔(221),两个所述流液孔(221)处分别连接有一个注液管(21),所述并联件(22)下方开设第一注液口(222),所述第一流道(321)的两端均开设第二注液口(311),每个所述第二注液口(311)上方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并联件(22)以使所述第二注液口(311)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注液口(22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的调温结构,其特征在于,连通所述蛇形件(11)的所述并联件(22)还开设有第三注液口(223),所述第三注液口(223)与所述蛇形件(11)的端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的调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件(11)内形成有呈上下布置的多条第二流道(111),每条所述第二流道(111)均与所述第三注液口(223)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的调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件(22)与所述下冷板(30)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的调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321)呈非直线设置。

8.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芯(200)以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的调温结构,每个所述容置空间(40)均排列有多个电芯(2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箱体侧边框,所述箱体侧边框与所述下冷板(30)组成所述电池包的箱体,所述箱体侧边框与所述下冷板(30)的四周通过搅拌摩擦焊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200)与所述下冷板(30)之间、所述电芯(200)与所述蛇形件(11)之间均设置有导热结构胶。

...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池包的调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的调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液组件(20)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注液管(21),相邻的两个所述注液管(21)之间通过并联件(22)连通;每个所述蛇形件(11)的两端均连通有所述并联件(22),每个所述第一流道(321)的两端均连通有所述并联件(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的调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件(22)内部呈中空设置,且在第一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流液孔(221),两个所述流液孔(221)处分别连接有一个注液管(21),所述并联件(22)下方开设第一注液口(222),所述第一流道(321)的两端均开设第二注液口(311),每个所述第二注液口(311)上方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并联件(22)以使所述第二注液口(311)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注液口(22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的调温结构,其特征在于,连通所述蛇形件(11)的所述并联件(22)还开设有第三注液口(223),所述第三注液口(223)与所述蛇形件(11)的端部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宇航王圆圆赖丽冰周校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