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电薄膜成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电共聚物厚膜成型模具及加工方式。
技术介绍
1、压电共聚物膜具有独特的压电性能和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在制造过程中,将聚合物薄膜与导电材料相结合,使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可塑性。在受到外界压力的作用下,压电共聚物膜会产生电压,从而实现机械能向电能的转化。这种材料在智能传感器、能量收集、声音控制、医疗器械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压电共聚物膜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2、目前常用的塑料成膜方式主要为挤出成型,但由于挤出冷却过程中,共聚物膜温度突变会导致表面弯曲不平整,因此挤出成型工艺不能保证压电共聚物厚膜的平整度,同时厚度不均匀性的风险也较大。常规普通金属模具表面在高温高压下易受树脂材料腐蚀发生脱落,从而污染共聚物树脂原材料,造成共聚物厚膜在高电场下发生极化击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压电共聚物厚膜成型模具及加工方式,旨在解决目前压电共聚物膜加工方式中,容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电共聚物厚膜成型模具,用于成型厚度大于0.1毫米的所述压电共聚物厚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共聚物厚膜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腔(110)的数量为多个,且以正三角形排布单元或正方形排布单元的方式在平面上密排,其中,任意一个所述凹模腔(110)与紧靠其的多个所述凹模腔(110)分别通过一个勾连通道(300)连接,其中,所述勾连通道(300)的长度在0.1至3毫米之间,所述勾连通道(300)的横截面在1至3平方毫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共聚物厚膜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00)包括网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电共聚物厚膜成型模具,用于成型厚度大于0.1毫米的所述压电共聚物厚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共聚物厚膜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腔(110)的数量为多个,且以正三角形排布单元或正方形排布单元的方式在平面上密排,其中,任意一个所述凹模腔(110)与紧靠其的多个所述凹模腔(110)分别通过一个勾连通道(300)连接,其中,所述勾连通道(300)的长度在0.1至3毫米之间,所述勾连通道(300)的横截面在1至3平方毫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共聚物厚膜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00)包括网板体(120)和下板体(130),所述网板体(120)叠设于所述下板体(130)上,所述网板体(120)上设置有多个腔孔(121),所述下板体(130)与所述上模(200)的结构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电共聚物厚膜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板体(120)的上表面上对应每个所述腔孔(121)均包围有高平滑度圈(113),而形成第一密封区域,所述第一密封区域的表面粗糙度ra≤0.02;所述上模(200)的下表面对应所述凹模腔(110)以及所述高平滑度圈(113)的区域为第二密封区域,所述第二密封区域的表面粗糙度ra≤0.02,其中,所述网板体(120)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板体(130)上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0.02,所述下模(100)的上表面除第一密封区域外的区域的表面粗糙度ra大于1,所述上模(200)的下表面除第二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荣,许斌,廖雪荣,解广亚,彭康宜,梅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