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车辆后地板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车辆后地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0660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后地板结构,其后地板、地板横梁、后纵梁及后减震器座一体铸造成型为压铸件,后轮罩为钣金件,车辆需要更换成更大尺寸的轮胎时,仅需要更换后轮罩,压铸件可以做成平台内不同车型共用件,平台共用化集成化程度高,节省了后地板焊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内螺纹套筒的周围与减震器安装板之间连接有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以提高减震器的上端安装点处的结构强度,同时配置与横向加强筋共面且连接的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以进一步提升减震器的上端安装点处的结构强度,并用于向下传递应力,第二加强筋的下端通过斜向加强筋与后纵梁连接,利于引导传递至后纵梁的力沿着前后方向传递,降低了后纵梁与支架主体连接处的应力集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地板,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后地板结构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有些车辆的后地板采用铝铸件,其后轮罩(后内轮罩)与后地板及后纵梁一体铸造成型,限定了轮胎的尺寸,不同的车型因轮胎尺寸不同,导致不能共用,平台共用化集成化程度低,需要开发新的模具,成本高。

2、现有技术中,采用铝铸件成型的后地板结构,因后轮罩直接与地板、纵梁等集成为一体,后减震器的安装点直接设在后轮罩上,具体在后轮罩上设置安装座,以安装后减震器的上端。安装座的震动直接竖直传递给后轮罩,需要对后轮罩加强,以免被安装座的震动激励变形摩擦轮胎。安装座的震动还竖直传递给后纵梁,使得两者交汇处剪切力大,不利于使得应力沿着后纵梁的前后方向分散,对后纵梁的刚度要求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后地板、地板横梁、后纵梁及后减震器座一体铸造成型为压铸件,将内轮罩单独拆分成钣金件,压铸件可以做成平台内不同车型共用件,平台共用化集成化程度高,减震器安装点处的结构强度高,并降低了后纵梁与后减震器座连接处的应力集中,利于降低后纵梁的应力负荷。

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辆后地板结构,包括压铸件和与所述压铸件连接的后轮罩;

3、所述压铸件包括一体成型的后地板、后纵梁、地板横梁和后减震器座,所述后减震器座一体设在所述后纵梁上;

4、所述后轮罩与所述后纵梁及所述后减震器座分别连接;

5、所述后减震器座包括与所述后纵梁连接的支架主体和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的支架外板及支架内板,所述支架外板和所述支架内板连接并形成有用于装配所述后轮罩的零部件的装配槽;

6、所述装配槽的底板为用于连接减震器的减震器安装板,所述减震器安装板的顶面设有内螺纹套筒,所述内螺纹套筒的周围与所述减震器安装板之间连接有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

7、所述支架内板和/或所述支架主体的内侧设有倾斜向内向下延伸的第一加强筋,所述支架主体的外侧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加强筋,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共面布置且一体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下端与所述后纵梁和/或所述后地板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下端通过斜向加强筋与所述后纵梁连接;

8、所述支架主体的外侧设有与所述后纵梁连接的加强传力结构,所述第二加强筋和所述斜向加强筋分别与所述加强传力结构连接。

9、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传力结构包括设在支架主体的外侧且前后延伸的纵向加强板和与所述纵向加强板连接的第三加强筋;

10、所述纵向加强板与所述支架内板及所述后纵梁的纵梁顶板之间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三加强筋;

11、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下端与所述纵向加强板连接,所述斜向加强筋的上端与所述纵向加强板连接。

12、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后纵梁的纵梁顶板及纵梁底板之间设有多组纵梁加强筋结构;

13、所述纵梁加强筋结构包括中心柱和与所述中心柱连接的多条呈放射形布置的纵梁加强筋;

14、其中,每组所述纵梁加强筋结构的多条所述纵梁加强筋中,至少两条所述纵梁加强筋与所述纵梁顶板连接,至少两条所述纵梁加强筋与所述纵梁底板连接,至少一条所述纵梁加强筋与所述后纵梁的延伸方向相同;

15、任意相邻的两组纵梁加强筋结构中,前后相邻的两条所述纵梁加强筋相互连接。

16、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纵梁顶板上间隔地设有多个顶板加强柱;

17、每组所述纵梁加强筋结构的多条所述纵梁加强筋中都有两条所述纵梁加强筋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顶板加强柱连接;

18、所述加强传力结构及所述斜向加强筋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顶板加强柱相应连接。

19、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纵梁底板的底面设有减震弹簧安装盘,至少两条所述纵梁加强筋连接在所述减震弹簧安装盘的正上方。

20、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后纵梁包括水平延伸的后纵梁主梁、连接在所述后纵梁主梁的前端并向下倾斜延伸的后纵梁过渡梁和连接在所述后纵梁过渡梁的前端并水平延伸的后纵梁副梁;

21、所述后纵梁过渡梁的底面设有向后延伸且用于安装副车架的前部安装平台,所述后纵梁主梁的后端的底面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副车架的后部安装平台;

22、两条所述后纵梁过渡梁的前端之间连接有垂直延伸的后地板中间梁,所述前部安装平台与所述后地板中间梁连接,且所述前部安装平台的平台表面处于所述后地板中间梁的上下端之间;

23、所述后纵梁副梁中设有交叉布置的副梁加强筋,所述前部安装平台的平台表面处于所述副梁加强筋的上下端之间。

24、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地板横梁包括连接在两条所述后纵梁副梁的前端之间的前横梁和连接在两条所述后纵梁主梁的后端之间的后横梁;

25、所述后地板包括连接在两条所述后纵梁主梁之间的后地板主体和连接在两条所述后纵梁过渡梁之间的后地板过渡板,所述后地板主体的后端与所述后横梁连接;

26、所述前横梁中设有多条前横梁加强筋,所述后横梁中设有弯折延伸的后横梁加强筋,所述后地板过渡板的底面设有呈交叉布置或呈网状布置的过渡板加强筋。

27、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前部安装平台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和两个第一减重孔,两个所述第一减重孔处于所述第一安装孔靠近所述后地板过渡板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一减重孔之间由第一隔筋分隔,所述第一隔筋分隔从所述第一安装孔向所述后地板过渡板侧延伸;

28、所述过渡板加强筋具有与所述第一隔筋共面的第一加强板筋,所述第一加强板筋连接至所述前部安装平台的侧面。

29、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后部安装平台上设有第二安装孔和两个第二减重孔,两个所述第二减重孔处于所述第二安装孔靠近所述后横梁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减重孔之间由第二隔筋分隔,所述第二隔筋分隔从所述第二安装孔向所述后横梁侧延伸;

30、所述后横梁加强筋具有与所述第二隔筋共面的第二加强板筋,所述第二加强板筋连接至所述后部安装平台的侧面。

31、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后纵梁及所述后减震器座的侧面连接有翻边框架,所述后轮罩的边缘与所述翻边框架连接。

32、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后轮罩上连接有用于与车辆c柱连接的c柱连接件和用于与车辆d柱连接的d柱连接件;

33、所述c柱连接件和所述d柱连接件的下端一体连接并装配在所述装配槽中。

34、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车辆后地板结构包括有后防撞梁总成;

35、所述后防撞梁总成包括后防撞梁和连接在所述后防撞梁后侧的两个钣金吸能盒,所述钣金吸能盒的表面设有多条间隔布置的溃缩凹槽;

36、所述后纵梁的后端连接有延伸梁,所述延伸梁的后端设有延伸梁连接板,所述钣金吸能盒的前端设有吸能盒连接板,所述吸能盒连接板与所述延伸梁连接板连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铸件和与所述压铸件连接的后轮罩(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传力结构(49)包括设在支架主体(41)的外侧且前后延伸的纵向加强板(491)和与所述纵向加强板(491)连接的第三加强筋(49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2)的纵梁顶板(201)及纵梁底板(202)之间设有多组纵梁加强筋结构(2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顶板(201)上间隔地设有多个顶板加强柱(20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底板(202)的底面设有减震弹簧安装盘(10),至少两条所述纵梁加强筋(2032)连接在所述减震弹簧安装盘(10)的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2)包括水平延伸的后纵梁主梁(21)、连接在所述后纵梁主梁(21)的前端并向下倾斜延伸的后纵梁过渡梁(22)和连接在所述后纵梁过渡梁(22)的前端并水平延伸的后纵梁副梁(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横梁(3)包括连接在两条所述后纵梁副梁(23)的前端之间的前横梁(31)和连接在两条所述后纵梁主梁(21)的后端之间的后横梁(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安装平台(24)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41)和两个第一减重孔(242),两个所述第一减重孔(242)处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41)靠近所述后地板过渡板(12)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一减重孔(242)之间由第一隔筋(243)分隔,所述第一隔筋(243)分隔从所述第一安装孔(241)向所述后地板过渡板(12)侧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安装平台(25)上设有第二安装孔(251)和两个第二减重孔(252),两个所述第二减重孔(252)处于所述第二安装孔(251)靠近所述后横梁(32)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减重孔(252)之间由第二隔筋(253)分隔,所述第二隔筋(253)分隔从所述第二安装孔(251)向所述后横梁(32)侧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2)及所述后减震器座(4)的侧面连接有翻边框架(6),所述后轮罩(5)的边缘与所述翻边框架(6)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5)上连接有用于与车辆C柱连接的C柱连接件(51)和用于与车辆D柱连接的D柱连接件(52);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后地板结构包括有后防撞梁总成(7);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2)的后端设有安装槽(211);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后地板结构包括有行李箱壳体(8),所述行李箱壳体(8)连接在所述后地板(1)的后端及两条所述延伸梁(27)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平板(292)的部分叠置在所述内板平板(282)的上方,所述外板平板(292)与所述内板平板(282)之间具有预设间隙。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副梁(23)的底面设有多条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第四加强筋(232)、至少一条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五加强筋(233)和至少一条向后向内倾斜延伸的第六加强筋(23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铸件和与所述压铸件连接的后轮罩(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传力结构(49)包括设在支架主体(41)的外侧且前后延伸的纵向加强板(491)和与所述纵向加强板(491)连接的第三加强筋(49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2)的纵梁顶板(201)及纵梁底板(202)之间设有多组纵梁加强筋结构(2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顶板(201)上间隔地设有多个顶板加强柱(20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底板(202)的底面设有减震弹簧安装盘(10),至少两条所述纵梁加强筋(2032)连接在所述减震弹簧安装盘(10)的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2)包括水平延伸的后纵梁主梁(21)、连接在所述后纵梁主梁(21)的前端并向下倾斜延伸的后纵梁过渡梁(22)和连接在所述后纵梁过渡梁(22)的前端并水平延伸的后纵梁副梁(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横梁(3)包括连接在两条所述后纵梁副梁(23)的前端之间的前横梁(31)和连接在两条所述后纵梁主梁(21)的后端之间的后横梁(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安装平台(24)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41)和两个第一减重孔(242),两个所述第一减重孔(242)处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41)靠近所述后地板过渡板(12)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一减重孔(242)之间由第一隔筋(243)分隔,所述第一隔筋(243)分隔从所述第一安装孔(241)向所述后地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高福赵雪梅邸曙升张丹彭路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