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载式电动自行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0147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重载式电动自行车车架,包括下管、立管、后车叉、载物架,下管的一端设有头管、下管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驱动装置的安装部,立管的一端与安装部连接,后车叉包括上后叉、下后叉、连接板,上后叉的一端与立管的另一端连接,下后叉的一端与安装部连接,上后叉的另一端连接在下后叉的中间部位,下后叉的另一端与连接板连接,后车叉还包括载重管,载重管沿着连接板到头管的方向分布,载重管的一端与下管连接,载重管与立管连接,载重管与上后叉连接,载重管与连接板连接,载物架安装在载重管上。重载式电动自行车车架优化结构,通过横贯车架的载重管强化了后车叉的机械强度,促使车架整体的载重结构强度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重载式电动自行车车架


技术介绍

1、众所周知电动自行车作为日常出行工具,使用频率高、范围广,是出行的首选工具。尤其是在短途搬运作业场景中,电动自行车发挥了举足轻重的运输作用,其可以行走于机动车无法通过的人流密集的背街小巷、亦或在人车湍流的交易市场。在短途搬运作业场景中货物的重量往往要比人自身重量高出很多,为了承载货物,就需要电动自行车具有显著的载重结构,但是,现有技术中电动自行车车架的载重结构仅为车架上的后车叉。电动自行车车架的后车叉上安装用于承载货物的连接部件,当货物放置在连接部件上后后车叉将货物的重量都分配到车架后端即车架安装有后轮的部位。现有技术中后车叉由上后叉、下后叉、连接板组成,结构单薄,其设计初衷应对负荷较小载物需求,对于大负荷的货物承载需求而言,该结构必然存在载重结构强度不足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车架的载重结构强度,由此得到一种重载式电动自行车车架。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重载式电动自行车车架包括下管、立管、后车叉、载物架,所述下管的一端设有头管、下管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驱动装置的安装部,所述立管的一端与安装部连接,所述后车叉包括上后叉、下后叉、连接板,所述上后叉的一端与立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下后叉的一端与安装部连接,所述上后叉的另一端连接在下后叉的中间部位,所述下后叉的另一端与连接板连接,所述后车叉还包括载重管,所述载重管沿着连接板到头管的方向分布,所述载重管的一端与下管连接,所述载重管与立管连接,所述载重管与上后叉连接,所述载重管与连接板连接,所述载物架安装在载重管上。

3、载重管增加了后车叉结构的机械强度,由此强化了车架整体载重结构的强度,并且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载重管步分配载物架承重后受到的重力,促使车架前端部位即下管、立管都有效参与到承重过程,这也有利于提高车架整体的载重结构的强度。载重管横贯车架后端区域,使得车架可以设置更大的载物架,更大的载物架意味着该车架可单次承载更多货物。

4、为了优化后的载重结构内部受力均衡,避免局部受力的情况,所述载重管与下管的连接部位位于下管的中间部位,所述载重管与立管的连接部位位于立管的中间部位,所述载重管与上后叉的连接部位位于上后叉的中间部位。

5、为提升结构强度,所述后车叉还包括第一斜撑管,所述载重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斜撑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斜撑管的另一端与连接板连接。

6、载物架与货物直接接触并承载货物,为了匹配载重管在车架上分配重量特征,所述载物架包括顶部载物环、支撑组件,所述顶部载物环呈长方形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斜杆、第二斜杆、第三斜杆、第四斜杆,所述第一斜杆的一端与载重管连接、第一斜杆的另一端与顶部载物环连接,所述第二斜杆的一端与载重管连接、第二斜杆的另一端与顶部载物环连接,所述第三斜杆的一端与载重管连接、第三斜杆的另一端与顶部载物环连接,所述第四斜杆的一端与上后叉连接、第四斜杆与第一斜杆连接并且第四斜杆与第一斜杆的连接部位位于第一斜杆的中间部位,所述第四斜杆与第二斜杆连接并且第四斜杆与第二斜杆的连接部位位于第二斜杆的中间部位,所述第四斜杆与第三斜杆连接并且第四斜杆与第三斜杆的连接部位位于第三斜杆的中间部位。

7、为了能够形成相互之间的钳制关系,所述第一斜杆的延伸方向、第二斜杆的延伸方向、第三斜杆的延伸方向都相交。这样有利于提高载物架的结构强度。

8、车架的外形特征能提升整车的美观度,在本优选方案中不仅能够提升车架的美观度,还可以再进一步强化车架的载重结构强度,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弯折管,所述弯折管的一端与顶部载物环连接、弯折管的另一端与载重管连接,所述第四斜杆的另一端与弯折管连接,所述第四斜杆与弯折管的连接部位位于弯折管的弯折部位。

9、提升车架的美观度、强化车架的载重结构强度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弯折管和第二斜撑管,所述弯折管的一端与顶部载物环连接、弯折管的另一端与载重管连接,所述第四斜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斜杆连接,所述第二斜撑管的一端与第一斜杆连接、第二斜撑管的另一端与弯折管连接,所述第二斜撑管与弯折管的连接部位位于弯折管的笔直部位。

10、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重载式电动自行车车架优化结构,通过横贯车架的载重管强化了后车叉的机械强度,促使车架整体的载重结构强度得到提高。载重管横贯车架后端区域,使得车架可以设置更大的载物架,更大的载物架意味着该车架可单次承载更多货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载式电动自行车车架,该重载式电动自行车车架包括下管(1)、立管(2)、后车叉(3)、载物架(4),所述下管(1)的一端设有头管(5)、下管(1)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驱动装置的安装部(6),所述立管(2)的一端与安装部(6)连接,所述后车叉(3)包括上后叉(7)、下后叉(8)、连接板(9),所述上后叉(7)的一端与立管(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下后叉(8)的一端与安装部(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后叉(7)的另一端连接在下后叉(8)的中间部位,所述下后叉(8)的另一端与连接板(9)连接,所述后车叉(3)还包括载重管(10),所述载重管(10)沿着连接板(9)到头管(5)的方向分布,所述载重管(10)的一端与下管(1)连接,所述载重管(10)与立管(2)连接,所述载重管(10)与上后叉(7)连接,所述载重管(10)与连接板(9)连接,所述载物架(4)安装在载重管(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重载式电动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重管(10)与下管(1)的连接部位位于下管(1)的中间部位,所述载重管(10)与立管(2)的连接部位位于立管(2)的中间部位,所述载重管(10)与上后叉(7)的连接部位位于上后叉(7)的中间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重载式电动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叉(3)还包括第一斜撑管(11),所述载重管(10)的另一端与第一斜撑管(1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斜撑管(11)的另一端与连接板(9)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重载式电动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架(4)包括顶部载物环(12)、支撑组件,所述顶部载物环(12)呈长方形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斜杆(13)、第二斜杆(14)、第三斜杆(15)、第四斜杆(16),所述第一斜杆(13)的一端与载重管(10)连接、第一斜杆(13)的另一端与顶部载物环(12)连接,所述第二斜杆(14)的一端与载重管(10)连接、第二斜杆(14)的另一端与顶部载物环(12)连接,所述第三斜杆(15)的一端与载重管(10)连接、第三斜杆(15)的另一端与顶部载物环(12)连接,所述第四斜杆(16)的一端与上后叉(7)连接、第四斜杆(16)与第一斜杆(13)连接并且第四斜杆(16)与第一斜杆(13)的连接部位位于第一斜杆(13)的中间部位,所述第四斜杆(16)与第二斜杆(14)连接并且第四斜杆(16)与第二斜杆(14)的连接部位位于第二斜杆(14)的中间部位,所述第四斜杆(16)与第三斜杆(15)连接并且第四斜杆(16)与第三斜杆(15)的连接部位位于第三斜杆(15)的中间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重载式电动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杆(13)的延伸方向、第二斜杆(14)的延伸方向、第三斜杆(15)的延伸方向都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重载式电动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弯折管(17),所述弯折管(17)的一端与顶部载物环(12)连接、弯折管(17)的另一端与载重管(10)连接,所述第四斜杆(16)的另一端与弯折管(17)连接,所述第四斜杆(16)与弯折管(17)的连接部位位于弯折管(17)的弯折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重载式电动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弯折管(17)和第二斜撑管(18),所述弯折管(17)的一端与顶部载物环(12)连接、弯折管(17)的另一端与载重管(10)连接,所述第四斜杆(16)的另一端与第一斜杆(13)连接,所述第二斜撑管(18)的一端与第一斜杆(13)连接、第二斜撑管(18)的另一端与弯折管(17)连接,所述第二斜撑管(18)与弯折管(17)的连接部位位于弯折管(17)的笔直部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载式电动自行车车架,该重载式电动自行车车架包括下管(1)、立管(2)、后车叉(3)、载物架(4),所述下管(1)的一端设有头管(5)、下管(1)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驱动装置的安装部(6),所述立管(2)的一端与安装部(6)连接,所述后车叉(3)包括上后叉(7)、下后叉(8)、连接板(9),所述上后叉(7)的一端与立管(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下后叉(8)的一端与安装部(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后叉(7)的另一端连接在下后叉(8)的中间部位,所述下后叉(8)的另一端与连接板(9)连接,所述后车叉(3)还包括载重管(10),所述载重管(10)沿着连接板(9)到头管(5)的方向分布,所述载重管(10)的一端与下管(1)连接,所述载重管(10)与立管(2)连接,所述载重管(10)与上后叉(7)连接,所述载重管(10)与连接板(9)连接,所述载物架(4)安装在载重管(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重载式电动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重管(10)与下管(1)的连接部位位于下管(1)的中间部位,所述载重管(10)与立管(2)的连接部位位于立管(2)的中间部位,所述载重管(10)与上后叉(7)的连接部位位于上后叉(7)的中间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重载式电动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叉(3)还包括第一斜撑管(11),所述载重管(10)的另一端与第一斜撑管(1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斜撑管(11)的另一端与连接板(9)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重载式电动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架(4)包括顶部载物环(12)、支撑组件,所述顶部载物环(12)呈长方形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斜杆(13)、第二斜杆(14)、第三斜杆(15)、第四斜杆(16),所述第一斜杆(13)的一端与载重管(10)连接、第一斜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贤海施志雄吕汉雄黄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欧飞电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