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用电设备及注液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用电设备及注液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9863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6
本申请公开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用电设备及注液方法。其中,端盖组件包括端盖和密封塞,端盖包括端盖本体,端盖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端盖本体设有注液孔,密封塞包括遮盖部和密封部,密封部具有弹性,密封部包括第一密封体和第二密封体,遮盖部具有通气口,第一密封体具有第一通气腔,第二密封体具有第二通气腔,第一通气腔与通气口连通,第二通气腔与第一通气腔连通;密封塞与端盖可拆卸连接,第一密封体位于注液孔内,第二密封体位于第二表面背向第一表面的一侧,第二密封体至少部分覆盖注液孔,遮盖部设于端盖本体的第一表面并密封连接第一密封体与注液孔之间。本申请可以向储能装置中重复添加电解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储能,尤其涉及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用电设备及注液方法


技术介绍

1、二次电池(rechargeable battery)又称为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是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二次电池的可循环利用特性使其逐渐成为用电设备的主要动力来源,随着二次电池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人们对其各方面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电池容量和能量密度的要求,而电池内部的电极活性物质总量是提高电池容量的重要参数,为提升电池容量,通常将电池内部电极组件的尺寸做得更大,更大尺寸的电极组件可以承裁更多的电极活性物质。

2、然而,大尺寸的电极组件对电解液的浸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升电池单位体积的能量密度,通常将电极组件设计得尽可能充满电池壳体,这使得电池内部存放电解液的空间变少,电池激活形成sei(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膜需要消耗大量电解液,导致后续电池内部电解液浸润不足而无法提供离子通道;因此,现有的注液后在顶盖注液孔上方焊接铝盖片的封闭方案,无法再次添加电解液,已无法满足大尺寸电池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用电设备及注液方法,可以在储能装置中消耗电解液后,向储能装置中重复添加电解液。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包括端盖和密封塞,所述端盖包括端盖本体,所述端盖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背向设置,所述端盖本体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3、所述密封塞包括遮盖部和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具有弹性,所述密封部包括第一密封体和第二密封体,所述遮盖部和所述第二密封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体的相对两端,所述遮盖部具有通气口,所述第一密封体具有第一通气腔,所述第二密封体具有第二通气腔,所述第一通气腔与所述通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通气腔与所述第一通气腔连通;

4、所述密封塞与所述端盖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体位于所述注液孔内,所述第一密封体与所述注液孔的孔壁贴合,所述第二密封体位于所述第二表面背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密封体至少部分覆盖所述注液孔,所述遮盖部设于所述端盖本体的第一表面并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体与所述注液孔之间。

5、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气腔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注液孔的孔径。

6、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塑胶包括下塑胶本体,所述下塑胶本体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下塑胶本体设有注液通孔,所述注液通孔贯穿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

7、所述下塑胶装于所述端盖的表面,且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表面,沿所述端盖组件厚度方向,所述注液通孔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注液孔,所述第二密封体与所述注液通孔的孔壁贴合。

8、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密封体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区域环绕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

9、沿所述端盖组件厚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连接片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和所述第三连接片围成所述第二通气腔。

10、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塞包括卡接体,所述卡接体凸设于所述第二密封体朝向所述第一密封体的表面,且环绕所述第一密封体设置;

11、所述端盖本体设有注液凹部,所述注液凹部由所述第二表面向所述第一表面方向凹陷形成,所述注液凹部具有槽底壁,所述槽底壁设有第一子孔,所述第一子孔贯穿所述槽底壁沿厚度方向背向设置的两个表面;

12、所述端盖还包括卡接筋条,所述卡接筋条凸设于所述注液凹部的槽底壁,所述卡接筋条围成所述第二子孔;

13、所述第一子孔和所述第二子孔同轴设置,且共同形成所述注液孔,所述卡接筋条和所述注液凹部的槽侧壁间隔形成所述卡接槽,所述卡接体卡接于所述卡接槽。

14、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接筋条相对于所述注液凹部的槽侧壁倾斜设置,且所述卡接筋条向所述注液凹部的槽底壁倾斜设置。

15、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还包括注液凸起,所述注液凸起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注液凸起具有贯穿面和周侧面,所述贯穿面为所述注液凸起背向所述第一表面的表面,所述周侧面连接于所述贯穿面和所述第一表面之间,沿所述端盖组件厚度方向,所述注液凹部在所述贯穿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贯穿面内;

16、所述遮盖部包括遮盖体和包覆体,所述通气口贯穿所述遮盖体沿厚度方向背向设置的两个表面,所述包覆体凸设于所述遮盖体朝向所述端盖的表面,且围绕所述遮盖体的周缘设置;

17、所述遮盖体覆盖所述贯穿面,所述包覆体与所述注液凸起的周侧面贴合。

18、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液凸起、所述注液凹部和所述卡接筋条为通过冲压工艺同时形成。

19、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本体设有第一极柱孔,所述第一极柱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注液孔和所述第一极柱孔位于所述端盖组件沿长度方向的同一端,沿所述端盖组件宽度方向,所述注液孔位于所述第一极柱孔的一侧,且所述注液孔与所述第一极柱孔间隔设置;

20、所述下塑胶本体设有第一极柱通孔,所述第一极柱通孔贯穿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所述注液通孔和所述第一极柱通孔位于所述端盖组件沿长度方向的同一端,沿所述端盖组件宽度方向,所述注液通孔位于所述第一极柱通孔的一侧,且所述注液通孔与所述第一极柱通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极柱通孔和所述第一极柱孔同轴且贯通。

21、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本体设有第二极柱孔,所述第二极柱孔和所述第一极柱孔位于所述端盖本体的相对两端;

22、所述下塑胶本体设有第二极柱通孔,所述第二极柱通孔和所述第一极柱通孔位于所述下塑胶本体的相对两端;

23、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第一上塑胶、第二上塑胶、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所述第一上塑胶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上塑胶设有第二通孔;

24、沿所述端盖组件厚度方向,所述第一上塑胶和所述第二上塑胶位于所述端盖背离所述下塑胶的一侧,所述第一上塑胶和所述第二上塑胶并排装于所述端盖的相对两端;

25、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极柱孔、所述第一极柱通孔同轴且贯通,所述第一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一极柱通孔、所述第一极柱孔和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极柱露出于所述第一通孔;

26、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极柱孔、所述第二极柱通孔同轴且贯通,所述第二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二极柱通孔、所述第二极柱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极柱露出于所述第二通孔;

27、沿所述端盖组件厚度方向,所述遮盖部背向所述第一表面的表面相较于所述第一极柱露出于所述第一通孔的表面更靠近所述第一表面,所述遮盖部背向所述第一表面的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盖组件,用于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和密封塞,所述端盖包括端盖本体,所述端盖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背向设置,所述端盖本体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气腔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注液孔的孔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下塑胶,所述下塑胶包括下塑胶本体,所述下塑胶本体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下塑胶本体设有注液通孔,所述注液通孔贯穿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体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区域环绕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包括卡接体,所述卡接体凸设于所述第二密封体朝向所述第一密封体的表面,且环绕所述第一密封体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筋条相对于所述注液凹部的槽侧壁倾斜设置,且所述卡接筋条向所述注液凹部的槽底壁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还包括注液凸起,所述注液凸起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注液凸起具有贯穿面和周侧面,所述贯穿面为所述注液凸起背向所述第一表面的表面,所述周侧面连接于所述贯穿面和所述第一表面之间,沿所述端盖组件厚度方向,所述注液凹部在所述贯穿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贯穿面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凸起、所述注液凹部和所述卡接筋条为通过冲压工艺同时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本体设有第一极柱孔,所述第一极柱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注液孔和所述第一极柱孔位于所述端盖组件沿长度方向的同一端,沿所述端盖组件宽度方向,所述注液孔位于所述第一极柱孔的一侧,且所述注液孔与所述第一极柱孔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本体设有第二极柱孔,所述第二极柱孔和所述第一极柱孔位于所述端盖本体的相对两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与所述注液孔处于分离状态,所述第二密封体向背向所述第一密封体方向弹性变形,且所述第二密封体弹性变形后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注液孔的孔径;

12.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

13.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用于储存电能。

14.一种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注液方法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密封塞放入所述注液孔内,以密封所述注液孔”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盖组件,用于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和密封塞,所述端盖包括端盖本体,所述端盖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背向设置,所述端盖本体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气腔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注液孔的孔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下塑胶,所述下塑胶包括下塑胶本体,所述下塑胶本体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下塑胶本体设有注液通孔,所述注液通孔贯穿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体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区域环绕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包括卡接体,所述卡接体凸设于所述第二密封体朝向所述第一密封体的表面,且环绕所述第一密封体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筋条相对于所述注液凹部的槽侧壁倾斜设置,且所述卡接筋条向所述注液凹部的槽底壁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还包括注液凸起,所述注液凸起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注液凸起具有贯穿面和周侧面,所述贯穿面为所述注液凸起背向所述第一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茂松李鹏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海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