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相自动控制开关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9012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核相自动控制开关柜,属于低压供电技术领域。电路由核相仪、合闸控制电路、交流接触器、555集成电路、电阻、电容、二极管和三极管组成,其特征是:核相仪和合闸控制电路串联,交流电源输入端和输出端接在交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上,交流接触器线圈和二极管并联后的一端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和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当送电相序和初始相序不对时,不向交流电机供电,当送电相序和初始相序一致时,才向交流电机供电,避免了事故的发生。(*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核相自动控制开关柜,属于低压供电

技术介绍
目前,交流电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而交流电机是正转还是反转是根据三相电的 相序决定的。当原来正转的电机遇到和原来相序不同的三相电供电时,电机就会反转,这 样,就会发生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相自动控制开关柜,当送电相序和初始相序不对 时,不向交流电机供电,当送电相序和初始相序一致时,自动向交流电机供电。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电路由核相仪、合闸控制电路、交流接触器、555 集成电路、电阻、电容、二极管和三极管组成,555集成电路4脚和8脚接直流电源正极,555 集成电路1脚接直流电源负极,555集成电路5脚通过第二电容接直流电源负极,555集成 电路2脚、6脚和第一电阻相连,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串联后接在直流电源输入端两端,第 一二极管接在直流电源正极和555集成电路3脚之间,555集成电路3脚通过第二电阻和第 三三极管基极相连,第三三极管发射极接直流电源负极,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四三极 管基极相连,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接直流电源正极,第四三极管发射极接直 流电源负极,其特征是核相仪和合间控制电路串联,交流电源输入端和输出端接在交流接 触器的常开触点上,交流接触器线圈和第二二极管并联后的一端和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相 连,另一端和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当送电相序和 初始相序不对时,不向交流电机供电,当送电相序和初始相序一致时,自动向交流电机供 电,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框图。图2是图1中的合闸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1.核相仪2.合闸控制电路3.交流接触器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 R3.第三电阻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I. 555集成电路G1.第一二极管G2.第二二 极管G3.第三三极管G4.第四三极管V.直流电源输入端4.外壳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将核相仪⑴和合闸控制电路(2)串联,交流电源输入端和输出端接在交流接触器(3)的常开触点上。在图2中,555集成电路(I) 4脚和8脚接直流电源正极,555集成电路(I) 1脚接直 流电源负极,555集成电路(1)5脚通过第二电容(C2)接直流电源负极,555集成电路(1)2 脚、6脚和第一电阻(礼)相连,第一电阻(礼)和第一电容(Q)串联后接在直流电源输入端 (V)两端,第一二极管(G》接在直流电源正极和555集成电路(1)3脚之间,555集成电路 (1)3脚通过第二电阻(R2)和第三三极管(G3)基极相连,第三三极管(G3)发射极接直流电 源负极,第三三极管(G3)的集电极和第四三极管(G4)基极相连,第三三极管(G3)的集电极 通过第三电阻(R3)接直流电源正极,第四三极管(G4)发射极接直流电源负极,其特征是 核相仪(1)和合闸控制电路(2)串联,交流电源输入端和输出端接在交流接触器(3)的常 开触点上,交流接触器(3)线圈和第二二极管(G2)并联后的一端和第四三极管(G4)的集电 极相连,另一端和直流电源正极相连。将电路原件焊接在线路板上。在图3中,将核相仪、合闸控制电路和交流接触器固定在外壳(4)内合适位置,并 按电路原理图的连接关系连接。权利要求一种核相自动控制开关柜,电路由核相仪、合闸控制电路、交流接触器、555集成电路、电阻、电容、二极管和三极管组成,555集成电路(I)4脚和8脚接直流电源正极,555集成电路(I)1脚接直流电源负极,555集成电路(I)5脚通过第二电容(C2)接直流电源负极,555集成电路(I)2脚、6脚和第一电阻(R1)相连,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串联后接在直流电源输入端(V)两端,第一二极管(G1)接在直流电源正极和555集成电路(I)3脚之间,555集成电路(I)3脚通过第二电阻(R2)和第三三极管(G3)基极相连,第三三极管(G3)发射极接直流电源负极,第三三极管(G3)的集电极和第四三极管(G4)基极相连,第三三极管(G3)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3)接直流电源正极,第四三极管(G4)发射极接直流电源负极,其特征是核相仪(1)和合闸控制电路(2)串联,交流电源输入端和输出端接在交流接触器(3)的常开触点上,交流接触器(3)线圈和第二二极管(G2)并联后的一端和第四三极管(G4)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和直流电源正极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核相自动控制开关柜,属于低压供电
电路由核相仪、合闸控制电路、交流接触器、555集成电路、电阻、电容、二极管和三极管组成,其特征是核相仪和合闸控制电路串联,交流电源输入端和输出端接在交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上,交流接触器线圈和二极管并联后的一端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和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当送电相序和初始相序不对时,不向交流电机供电,当送电相序和初始相序一致时,才向交流电机供电,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文档编号H02H7/08GK201726113SQ20102020826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0日专利技术者张宇峰, 杨蔚, 沙骏, 邓君华 申请人:江苏省电力公司东台市供电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核相自动控制开关柜,电路由核相仪、合闸控制电路、交流接触器、555集成电路、电阻、电容、二极管和三极管组成,555集成电路(I)4脚和8脚接直流电源正极,555集成电路(I)1脚接直流电源负极,555集成电路(I)5脚通过第二电容(C2)接直流电源负极,555集成电路(I)2脚、6脚和第一电阻(R1)相连,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串联后接在直流电源输入端(V)两端,第一二极管(G1)接在直流电源正极和555集成电路(I)3脚之间,555集成电路(I)3脚通过第二电阻(R2)和第三三极管(G3)基极相连,第三三极管(G3)发射极接直流电源负极,第三三极管(G3)的集电极和第四三极管(G4)基极相连,第三三极管(G3)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3)接直流电源正极,第四三极管(G4)发射极接直流电源负极,其特征是:核相仪(1)和合闸控制电路(2)串联,交流电源输入端和输出端接在交流接触器(3)的常开触点上,交流接触器(3)线圈和第二二极管(G2)并联后的一端和第四三极管(G4)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和直流电源正极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峰邓君华杨蔚沙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电力公司东台市供电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