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料装置及包覆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8974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0
本申请提供了混料装置及包覆机。所述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筒、转动组件、多个轴承、固定组件。所述混料筒包括底壁。所述转动组件穿设所述底壁,所述转动组件相对于所述底壁转动。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转动组件且设于所述底壁外侧,所述转动组件相对于所述轴承转动。所述固定组件连接所述底壁,所述固定组件设于所述轴承的外周侧且固定所述轴承,所述固定组件内设有散热结构,用于对所述轴承降温。本申请通过在固定组件内设置散热结构,减少至少部分由转动组件与轴承摩擦产生的热量,降低了轴承的温度,从而降低了高温对轴承造成损伤的几率,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电池电极材料的包覆,具体涉及混料装置及包覆机


技术介绍

1、电池的电极材料在制备的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混料、包覆,以提高电池电极的导电性、稳定性和其它性能。通常,电池电极材料通过包覆机对进行包覆,包覆机需要通过混料装置将电池电极材料进行混料、搅拌以提高包覆效果。转动组件需要转动,以搅拌混料筒的电池电极材料。当转动组件工作时,转动组件相对于轴承转动,转动组件易与轴承摩擦生热,导致轴承易损坏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混料装置,所述混料装置包括:

2、混料筒,所述混料筒包括底壁;

3、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穿设所述底壁,所述转动组件相对于所述底壁转动;

4、多个轴承,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转动组件且设于所述底壁外侧,所述转动组件相对于所述轴承转动;

5、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连接所述底壁,所述固定组件设于所述轴承的外周侧且固定所述轴承,所述固定组件内设有散热结构,用于对所述轴承降温。

6、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筒、转动组件、多个轴承、及固定组件。混料筒可用于容置待搅拌料。转动组件可相对于混料筒转动,以搅拌混料筒内的待搅拌料。固定组件用于固定转动组件。轴承设于固定组件与转动组件之间,用于支撑转动组件,减小转动组件的摩擦。

7、本申请通过在固定组件内设置散热结构,减少至少部分由转动组件与轴承摩擦产生的热量,降低了轴承的温度,从而降低了高温对轴承造成损伤的几率,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8、其中,所述多个轴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轴承与至少一个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沿所述转动组件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固定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之间的所述转动组件、及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周侧。

9、其中,所述固定组件的周侧壁围设形成散热腔,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通所述散热腔的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所述散热腔环设于所述轴承与所述转动组件的外周侧,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冷却介质,所述第一通道用于将所述冷却介质导通至所述散热腔,所述散热腔用于容置所述冷却介质,所述冷却介质用于对所述轴承与所述转动组件降温,所述第二通道用于将所述散热腔的冷却介质导出。

10、其中,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换热件,所述至少一个换热件设于所述散热腔靠近所述轴承与所述转动组件的腔壁,所述换热件用于接触所述冷却介质。

11、其中,所述换热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件沿所述转动组件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

12、其中,多个所述换热件包括第一换热件与第二换热件,所述第一换热件设于对应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所述散热腔腔壁,所述第二换热件设于对应位于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之间的所述转动组件的所述散热腔腔壁,所述第一换热件的排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换热件的排布密度。

13、其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过渡腔,所述过渡腔位于所述散热腔的外周侧,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均贯穿所述过渡腔。

14、其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于所述过渡腔。

15、其中,所述第二轴承相较于所述第一轴承靠近所述底壁,所述第一通道靠近所述第一轴承设置,所述第二通道靠近所述第二轴承设置。

16、其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相连的转轴及桨叶,所述转轴穿设所述底壁、所述轴承、及所述固定组件,所述桨叶设置于所述底壁内侧,所述转轴与所述桨叶配合,用于对所述混料筒内的待搅拌料进行搅拌。

17、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包覆机,所述包覆机包括驱动装置、及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混料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转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组件转动。

18、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包覆机,通过采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混料装置,在固定组件内设置散热结构,减少至少部分由转动组件与轴承摩擦产生的热量,降低了轴承的温度,从而降低了高温对轴承造成损伤的几率,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料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装置(1)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料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轴承(1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轴承(131)与至少一个第二轴承(132),所述第一轴承(131)与所述第二轴承(132)沿所述转动组件(12)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固定组件(14)设于所述第一轴承(131)、位于所述第一轴承(131)与所述第二轴承(132)之间的所述转动组件(12)、及所述第二轴承(132)的外周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料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4)的周侧壁围设形成散热腔(142),所述固定组件(14)包括连通所述散热腔(142)的第一通道(143)与第二通道(144),所述散热腔(142)环设于所述轴承(13)与所述转动组件(12)的外周侧,所述散热结构(141)包括冷却介质,所述第一通道(143)用于将所述冷却介质导通至所述散热腔(142),所述散热腔(142)用于容置所述冷却介质,所述冷却介质用于对所述轴承(13)与所述转动组件(12)降温,所述第二通道(144)用于将所述散热腔(142)的冷却介质导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料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141)还包括至少一个换热件(1411),所述至少一个换热件(1411)设于所述散热腔(142)靠近所述轴承(13)与所述转动组件(12)的腔壁,所述换热件(1411)用于接触所述冷却介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料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14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件(1411)沿所述转动组件(12)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料装置(1),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换热件(1411)包括第一换热件与第二换热件,所述第一换热件设于对应所述第一轴承(131)、所述第二轴承(132)的所述散热腔(142)腔壁,所述第二换热件设于对应位于所述第一轴承(131)与所述第二轴承(132)之间的所述转动组件(12)的所述散热腔(142)腔壁,所述第一换热件的排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换热件的排布密度。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料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4)还包括过渡腔(145),所述过渡腔(145)位于所述散热腔(142)的外周侧,所述第一通道(143)与所述第二通道(144)均贯穿所述过渡腔(14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料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4)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于所述过渡腔(145)。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料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132)相较于所述第一轴承(131)靠近所述底壁(111),所述第一通道(143)靠近所述第一轴承(131)设置,所述第二通道(144)靠近所述第二轴承(132)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料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12)包括相连的转轴(121)及桨叶(122),所述转轴(121)穿设所述底壁(111)、所述轴承(13)、及所述固定组件(14),所述桨叶(122)设置于所述底壁(111)内侧,所述转轴(121)与所述桨叶(122)配合,用于对所述混料筒(11)内的待搅拌料进行搅拌。

11.一种包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机包括驱动装置、及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混料装置(1),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转动组件(12),用于驱动所述转动组件(12)转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料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装置(1)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料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轴承(1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轴承(131)与至少一个第二轴承(132),所述第一轴承(131)与所述第二轴承(132)沿所述转动组件(12)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固定组件(14)设于所述第一轴承(131)、位于所述第一轴承(131)与所述第二轴承(132)之间的所述转动组件(12)、及所述第二轴承(132)的外周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料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4)的周侧壁围设形成散热腔(142),所述固定组件(14)包括连通所述散热腔(142)的第一通道(143)与第二通道(144),所述散热腔(142)环设于所述轴承(13)与所述转动组件(12)的外周侧,所述散热结构(141)包括冷却介质,所述第一通道(143)用于将所述冷却介质导通至所述散热腔(142),所述散热腔(142)用于容置所述冷却介质,所述冷却介质用于对所述轴承(13)与所述转动组件(12)降温,所述第二通道(144)用于将所述散热腔(142)的冷却介质导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料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141)还包括至少一个换热件(1411),所述至少一个换热件(1411)设于所述散热腔(142)靠近所述轴承(13)与所述转动组件(12)的腔壁,所述换热件(1411)用于接触所述冷却介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料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14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件(1411)沿所述转动组件(12)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料装置(1),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保东朱鑫亮金旭东徐勇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尚水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