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裸土区生态修复前期加固的植根仿生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裸土区生态修复前期加固的植根仿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8617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裸土区生态修复前期加固的植根仿生系统,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在裸土区表面的微生物矿化层、防护网和基材层:多根第一锚杆从防护网开始延伸埋设在裸土区的边坡;多根第二锚杆从防护网开始延伸埋设在裸土区的坡顶;所述微生物矿化层在微生物所产生脲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碳酸钙沉淀,填充坡面土体内的孔隙;引入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对边坡表面土体进行加固,作为生态基材的依附体。降低裸土边坡在生态修复之前由于土体长期暴露,在风化作用和降雨冲刷作用下造成的边坡劣化效应,通过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固化坡表土体,降低降雨冲刷对边坡的破坏,提高边坡的抗冲蚀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裸土区生态修复前期加固的植根仿生系统,属于边坡防护。


技术介绍

1、输变电线路工程常建设在山丘地带,具有海拔高、坡度陡、土壤贫瘠等特点,塔基边坡坡面以及基底常常以裸土的形式存在。由于常年的风化作用和雨水冲刷作用,塔基边坡土体结构发生破坏,进而产生侵蚀、剥落形成冲沟。

2、客土植生植物护坡技术是构建生态边坡工程的一项重要措施,客土植生植物护坡技术通过将泥炭、腐殖土、草纤维、缓释营养肥料等材料混合制作成客土,经过专用机械搅拌后喷射到坡面上,形成一定厚度的客土层,然后将种子与纤维、粘合剂、保水剂、缓释肥、微生物菌肥等经过喷播机搅拌混匀成喷播基质,在喷播机的作用下,均匀喷洒在工作作业面上。

3、客土层的组成部分主要为粘土和现场清表土或农田土混合物,内含肥料和有机质,对植物生长起依附体和提供营养物质的作用,内部结构不紧密,主要作为喷射基材的附着体,在种子萌发并成长为对塔基边坡具有加固作用的植物之前对边坡表面的加固作用十分微弱。

4、客土植生植物护坡技术喷播时要求边坡稳定、坡面冲刷轻微,不能在不稳定或坡面冲刷严重的边坡中进行,因为两者的存在会使客土在喷射时不能稳定地依附在坡面,容易造成脱落或者被水流冲刷。

5、此外,塔基裸土边坡的坡面由于常年裸露,在风化作用和降雨作用下发生土体原有结构发生破坏,破碎土体随着水流流动而被带走,形成冲沟,在降雨循环反复作用下造成土体劣化加剧,进而造成边坡的稳定性下降,产生局部崩塌或者滑坡,严重威胁输变电线路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p>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裸土区生态修复前期加固的植根仿生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裸土区生态修复前期加固的植根仿生系统,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在裸土区表面的微生物矿化层、防护网和基材层:

4、第一锚杆,多根第一锚杆从防护网开始延伸埋设在裸土区的边坡;

5、第二锚杆,多根第二锚杆从防护网开始延伸埋设在裸土区的坡顶;

6、所述微生物矿化层在微生物所产生脲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碳酸钙沉淀,填充坡面土体内的孔隙。

7、优选的,所述第一锚杆和/或第二锚杆采用玄武岩纤维锚杆。

8、优选的,裸土区的边坡上的第一锚杆采用梅花形布设,锚杆受力主要是沿锚杆轴向和周向的拉力,采用梅花形布置中呈辐射状,可以均匀地分散受力,增加了整体的稳定性;整个施工过程较为简单,适用于较小规模的工程。相邻第一锚杆间距小于1m。

9、优选的,裸土区的边坡上的第二锚杆布设间距为2~3m。

10、优选的,所述防护网采用椰丝网;所述椰丝网为椰子纤维制成的网状结构。

11、优选的,所述微生物矿化层包括微生物菌液和胶结液;所述微生物菌液为巴氏芽孢八叠球菌液;

12、所述胶结液为尿素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

13、优选的,先喷洒微生物菌液,2h后再喷洒胶结液,来回喷洒三次以上。

14、优选的,所述微生物矿化层的厚度大于10cm。

15、优选的,在微生物矿化层喷洒完成后,所述第一锚杆和/或第二锚杆安装时先进行钻孔,而后打入锚杆,再注入锚孔填充液,最后使用树脂锚头进行封锚。

16、优选的,所述第一锚杆和/或第二锚杆插入土中用于模拟植物的主根,被第一锚杆和/或第二锚杆压紧的所述防护网用于模拟植物的侧根,所述微生物矿化层产生碳酸钙沉淀模拟植物的须根。

17、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解决客土植生植物护坡技术在植物生长起来发挥加固作用。引入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对边坡表面土体进行加固,作为生态基材的依附体。

19、降低裸土边坡在生态修复之前由于土体长期暴露,在风化作用和降雨冲刷作用下造成的边坡劣化效应,通过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固化坡表土体,降低降雨冲刷对边坡的破坏,提高边坡的抗冲蚀性能。

20、采用玄武岩纤维锚杆和树脂锚头结合的加固措施提高了塔基边坡的稳定性。基于玄武岩纤维锚杆抗拉强度高、耐腐蚀的特点,配合同样耐腐蚀的树脂锚头可以形成耐久性好、可靠性高的边坡加固体系,对塔基边坡不稳定土体进行工程锚固,不会像传统钢锚杆一样易发生腐蚀而造成性能下降,导致边坡加固体系失稳。

21、采用天然椰丝网作为喷射基材的固定载体,增强了土壤颗粒之间的摩擦力,有效提高了边坡的抗滑性能。天然椰丝网具有很好的柔性和韧性,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和地貌,能够与土壤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并且能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植被的恢复和生长。

22、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对塔基坡面进行加固,提高了边坡表土层的土体强度和抗侵蚀能力。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能够填充土体孔隙,降低土体的渗透性,提高土体的强度,减小降雨对坡面的冲刷,并且能够形成不小于10cm厚的微生物矿化层替代喷播客土层,简化了施工步骤,减少了人力物力消耗,提高了工程效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裸土区生态修复前期加固的植根仿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在裸土区表面的微生物矿化层(6)、防护网(5)和基材层(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土区生态修复前期加固的植根仿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杆(1)和/或第二锚杆(2)采用玄武岩纤维锚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土区生态修复前期加固的植根仿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裸土区的边坡上的第一锚杆(1)采用梅花形布设,相邻第一锚杆(1)间距小于1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土区生态修复前期加固的植根仿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裸土区的边坡上的第二锚杆(2)布设间距为2~3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土区生态修复前期加固的植根仿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5)采用椰丝网;所述椰丝网为椰子纤维制成的网状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土区生态修复前期加固的植根仿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矿化层(6)包括微生物菌液和胶结液;所述微生物菌液为巴氏芽孢八叠球菌液;所述胶结液为尿素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裸土区生态修复前期加固的植根仿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先喷洒微生物菌液,2h后再喷洒胶结液,来回喷洒三次以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裸土区生态修复前期加固的植根仿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矿化层(6)的厚度大于10c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土区生态修复前期加固的植根仿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微生物矿化层(6)喷洒完成后,所述第一锚杆(1)和/或第二锚杆(2)安装时先进行钻孔,而后打入锚杆,再注入锚孔填充液(7),最后使用树脂锚头(3)进行封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土区生态修复前期加固的植根仿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杆(1)和/或第二锚杆(2)插入土中用于模拟植物的主根,被第一锚杆(1)和/或第二锚杆(2)压紧的所述防护网(5)用于模拟植物的侧根,所述微生物矿化层(6)产生碳酸钙沉淀模拟植物的须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裸土区生态修复前期加固的植根仿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在裸土区表面的微生物矿化层(6)、防护网(5)和基材层(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土区生态修复前期加固的植根仿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杆(1)和/或第二锚杆(2)采用玄武岩纤维锚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土区生态修复前期加固的植根仿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裸土区的边坡上的第一锚杆(1)采用梅花形布设,相邻第一锚杆(1)间距小于1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土区生态修复前期加固的植根仿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裸土区的边坡上的第二锚杆(2)布设间距为2~3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土区生态修复前期加固的植根仿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5)采用椰丝网;所述椰丝网为椰子纤维制成的网状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土区生态修复前期加固的植根仿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矿化层(6)包括微生物菌液和胶结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垚王重卿王浩江世雄李流芳夏传安李熙豆红强方克艳翁孙贤王林车艳红陈鸿郑宇程慧青陈语齐罗京鹏连进禄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