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式储料装置及混凝土搅拌泵送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8535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38
本技术涉及一种升降式储料装置及混凝土搅拌泵送车。升降式储料装置包括底仓组件、顶仓组件、升降导向机构及升降驱动机构。底仓组件包括外厢。第一储料腔的内壁沿第一开口的周向设置有配合结构。顶仓组件包括顶板及多个分料仓。每个分料仓的内壁与顶板的下表面之间围成第二储料腔。多个分料仓的一端一一对应地穿设于多个第一储料腔内。每个分料仓的外壁设置有密封结构。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顶板升降,直至密封结构与对应的配合结构密封配合,或者顶板盖合在外厢的顶部。上述升降式储料装置通过升降的方式,可在保证使用状态下具有较小体积的同时,增大使用状态下的储料空间,使得混凝土搅拌泵送车便于各种环境下的混凝土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施工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升降式储料装置及混凝土搅拌泵送车


技术介绍

1、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施工时需要将搅拌设备、搅拌原料料仓、泵送设备等分别利用拖车等运输至施工现场,并在施工现场组装后方可使用。但是上述现场组装施工设备的方式,由于施工设备组装后占用空间大,所以给混凝土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利性,特别是对于一些施工位置偏远、现场的施工空间较小等工程情况,上述方式就很难实现。

2、为此,移动式混凝土搅拌设备就应运而生,由于将搅拌原料料仓、搅拌设备等都集成在移动设备上,不但方便远距离的设备输送,而且因其结构更为紧凑,故体积较小,极大地节约了对施工现场的占用空间。

3、为了保证现场混凝土施工的施工效率,原料料仓都会设计的很大,以便原料料仓内存放的原料能够满足一个完整施工时间段内的使用,这就会造成移动式混凝土施工设备的车身过长、体积过大,还是会占用较大的空间,而且还会为移动式混凝土搅拌设备的长途行驶带来较大的不便利性,甚至还会出现无法上高速行驶的情况。因此,传统的移动式混凝土搅拌设备的体积依然很大,对于一些施工空间小、施工位置偏远的混凝土施工项目,传统的移动式混凝土搅拌设备依然存在施工便利性不强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小场地施工和偏远位置施工的升降式储料装置及混凝土搅拌泵送车。

2、一种升降式储料装置,包括:

3、底仓组件,包括外厢;所述外厢为上端开口的箱体;所述外厢内设置有隔板,以将所述外厢内的空间分成多个独立且上端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储料腔;每个所述第一储料腔的内壁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部位沿所述第一开口的周向设置有配合结构;所述外厢的下端开设有与每个所述第一储料腔连通的出料口;

4、顶仓组件,包括顶板及多个分料仓;多个所述分料仓间隔固定在所述顶板的下侧,并使每个所述分料仓的内壁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之间围成下端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储料腔;多个所述分料仓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一一对应地穿设于多个所述第一储料腔内;每个所述分料仓远离所述顶板一端的外壁沿所述第二开口的周向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顶板上开设有与每个所述第二储料腔连通的进料口;

5、升降导向机构,包括导向筒及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导向筒内的滑柱;所述导向筒竖向固定在所述外厢上;所述滑柱的一端伸出于所述导向筒,并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

6、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顶板带动每个所述分料仓升降,直至每个所述分料仓上升至所述密封结构与对应的所述配合结构密封配合,或者每个所述分料仓下降至所述顶板盖合在所述外厢的顶部。

7、一种混凝土搅拌泵送车,包括运输机构、如上所述的升降式储料装置、搅拌装置及泵送机构;

8、所述外厢、所述搅拌装置及所述泵送机构均安装于所述运输机构上;所述搅拌装置的加料口与每个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泵送机构用于将所述搅拌装置内的水泥浆料泵出。

9、一种混凝土搅拌泵送车,包括运输机构、如上所述的升降式储料装置、搅拌装置及泵送机构;

10、所述外厢、所述搅拌装置及所述泵送机构均安装于所述运输机构上;所述搅拌装置的加料口与每个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泵送机构用于将所述搅拌装置内的水泥浆料泵出。

11、上述升降式储料装置及混凝土搅拌泵送车,将升降式储料装置、搅拌装置及泵送机构均集成在运输机构上,以构成混凝土搅拌泵送车。当混凝土搅拌泵送车处于未使用状态时,可利用升降驱动机构驱动顶板下降至顶板盖合在外厢的顶部,以达到降低升降式储料装置高度的目的;当混凝土搅拌泵送车达到施工现场处于使用状态时,可利用升降驱动机构驱动顶板上升,直至每个密封结构与对应的配合结构密封配合,使得每个第一储料腔和对应的第二储料腔之间形成密封的储料空间,以增大每个储料空间的容量,使得升降式储料装置可以存放足量的各种原料。因此,上述升降式储料装置通过升降顶板的方式实现高度和储料空间大小的调节,从而使得混凝土搅拌泵送车在未使用状态下具有较小体积的同时,还能够在施工使用状态下具有较大的储料空间,即使施工现场在偏远位置或者施工现场的较小,上述混凝土搅拌泵送车也依然能够顺利达到,且能够在占用较小占地面积的同时满足作业要求,便于各种环境下的混凝土施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式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外厢的底部;所述升降式储料装置还包括支撑架;所述外厢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式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厢包括沿所述顶板的周向设置的侧板及多个底部结构;多个所述底部结构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储料腔一一对应;所述底部结构呈漏斗状;每个所述底部结构的大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储料腔背离所述顶板的开口边缘密封连接,并位于所述侧板背离所述顶板的一侧;每个所述底部结构的小端开口作为与对应所述第一储料腔连通的所述出料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式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多个支撑管;多个所述支撑管沿所述顶板的周向平行且间隔设置;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管之间连接有侧分板;所述升降导向机构为多个;所述升降导向机构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支撑管的数量;每个所述导向筒竖向穿设并固定于对应的所述支撑管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为多个;多个所述升降驱动机构沿所述顶板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用于同步驱动所述顶板升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结构为沿对应所述第一开口的周向设置并突出于所述第一储料腔内壁的刚性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置于对应所述分料仓外壁的安装架及沿对应所述第二开口的周向设置的弹性密封件;所述弹性密封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架朝向所述顶板一侧或所述刚性结构背离顶板一侧;所述密封结构与对应所述配合结构密封配合时,所述弹性密封件与对应的所述刚性结构或所述安装架密封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式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可拆卸地安装于对应的所述分料仓的外壁;所述弹性密封件粘接于对应的所述刚性结构背离所述顶板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加料管路;多个所述加料管路分别与多个所述进料口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加料管路包括第一加料管、第二加料管及第三加料管;所述第一加料管安装在所述顶板上,且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进料口连通;多个所述第三加料管间隔安装于所述外厢的同一侧;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加料管之间连接有多个沿所述第三加料管的纵长方向间隔设置的横杆;当所述密封结构与对应的所述配合结构密封配合时,每个所述第二加料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加料管远离所述进料口的一端及对应的所述第三加料管的一端可拆卸地连通;和/或

9.一种混凝土搅拌泵送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机构、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升降式储料装置、搅拌装置及泵送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凝土搅拌泵送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管上料机构;所述软管上料机构用于将多个所述第一储料腔内的水泥浆混合原料输送至所述搅拌装置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式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外厢的底部;所述升降式储料装置还包括支撑架;所述外厢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式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厢包括沿所述顶板的周向设置的侧板及多个底部结构;多个所述底部结构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储料腔一一对应;所述底部结构呈漏斗状;每个所述底部结构的大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储料腔背离所述顶板的开口边缘密封连接,并位于所述侧板背离所述顶板的一侧;每个所述底部结构的小端开口作为与对应所述第一储料腔连通的所述出料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式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多个支撑管;多个所述支撑管沿所述顶板的周向平行且间隔设置;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管之间连接有侧分板;所述升降导向机构为多个;所述升降导向机构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支撑管的数量;每个所述导向筒竖向穿设并固定于对应的所述支撑管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为多个;多个所述升降驱动机构沿所述顶板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用于同步驱动所述顶板升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结构为沿对应所述第一开口的周向设置并突出于所述第一储料腔内壁的刚性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置于对应所述分料仓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军袁泽南袁泽华袁婷婷颜建军阵瑗瑗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睿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