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8506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38
本技术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包括三极断路器和中性线互感器;三极断路器包括第一接线端子,中性线互感器设于三极断路器的外周,中性线互感器用于连接至中性线以采集接地电流信号,中性线互感器包括第二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与第一接线端子电连接,使中性线互感器将采集到的接地电流信号传至三极断路器。通过将三极断路器和中性线互感器设为两个独立模块,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成本较低,且能保证对中性线互感器常通电的供电需求,使中性线互感器能将采集到的接地电流信号传至三极断路器,使三极断路器根据接地电流信号判断是否进行脱扣操作,能够实时排查接地故障,保证人员工作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实现中性线过电流的保护的断路器,尤其涉及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


技术介绍

1、目前,在四极断路器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需求需对四极断路器内部进行断电,而由于常见的四极断路器内的abcn四相由同个操作机构传动同时合分或n相带保护,在断电或n相过电流时四极断路器的n相会随其他相一起断电。在三相供电的线路中发生中性线n相断开故障,会造成某相过(欠)电压,其他两相欠(过)压,对电气设备造成损伤甚至烧毁,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并且四极断路器的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价格较贵,使成本较高。

2、同时,在一些国外的电力系统架构中1000a以上的设备具备接地故障脱扣功能,而不允许设备搭载可能造成中性线开路的中性线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功能,所以n相作为中性线要保持常通电,不与其他abc三相一起合分,为保证可靠性只使用三极断路器。而三极断路器又为实现接地保护功能,需n相外挂互感器进行n相电流采样,监测n相电流大小和计算接地电流值。

3、因此,亟需一种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当监测到n相过负荷,驱动断路器切断相线(abc三相),而n相仍然完整没有断开,起到n相过流保护的作用,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成本较低,且能够保证对中性线互感器常通电的供电需求。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包括:

4、三极断路器,所述三极断路器包括第一接线端子;

5、中性线互感器,所述中性线互感器设置于所述三极断路器的外周,所述中性线互感器用于连接至中性线以采集接地电流信号,所述中性线互感器包括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电连接,以使所述中性线互感器将采集到的所述接地电流信号传导至所述三极断路器。

6、作为可选方案,所述中性线互感器还包括:

7、第一壳体,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且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部分结构穿出所述第一壳体外;

8、接线母排,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接线母排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中性线;

9、电流互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位于部分所述接线母排上,所述电流互感器用于转换所述接线母排传至的电流的大小并传导至所述第二接线端子。

10、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11、底座和上盖,所述上盖设于所述底座上以形成容纳腔,所述电流互感器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设置于所述上盖上。

12、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接线母排包括:

13、位于所述底座内的进线母排、互感器母排及出线母排,所述进线母排和所述出线母排分别连接于所述互感器母排的两端,所述进线母排和所述出线母排分别用于连接至所述中性线,所述互感器母排间隙穿过所述电流互感器。

14、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底座的底端面设置有绝缘件。

15、作为可选方案,所述上盖上固定设置有固定件,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包括相互卡接连接的接线端子公头和接线端子母头,所述接线端子公头和所述接线端子母头均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且所述接线端子公头和所述接线端子母头中的其中一个连接至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另一个连接至所述电流互感器。

16、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电流互感器包括:

17、第二壳体;

18、支架及线圈,所述线圈通过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线圈套设于所述支架上,且所述线圈与所述支架之间浇筑有固化剂,所述线圈用于根据所述接线母排上的电流产生电磁场,以能够转换所述接线母排上的电流的大小并传导至所述第二接线端子;

19、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开口侧。

20、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二壳体两者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插块,另一个上设置有插槽,所述插块能够插接至所述插槽内。

21、作为可选方案,所述三极断路器还包括:

22、第三壳体,所述中性线互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三壳体的外周;

23、转接板,所述转接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壳体的内侧,所述转接板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三接线端子,且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部分结构穿出所述第三壳体外;

24、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三壳体且与所述第三接线端子通信连接。

25、作为可选方案,所述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还包括:

26、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导线连接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之间。

27、有益效果:

28、本技术提出的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通过将三极断路器和中性线互感器分开设置以形成与四极断路器功能相同的结构,相对于直接使用四极断路器而言,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且成本较低;并且,将中性线互感器设置在三极断路器的外周,能够避免对四极断路器断电时导致的对中性线互感器的误断电,以使中性线互感器的通电使用较为直观,从而能够保证对中性线互感器常通电的供电需求,保证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的接地安全性;同时,通过使三极断路器的第一接线端子与中性线互感器的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以能够使中性线互感器采集中性线的接地电流信号并传导至三极断路器,以使三极断路器能够根据接地电流信号进行判断处理是否进行脱扣操作,从而能够实时排查接地故障,保证人员工作的安全性;又保持中性线的常通电,避免其他电气设备受到损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性线互感器(2)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2)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母排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21)的底端面设置有绝缘件(25)。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22)上固定设置有固定件(2221),所述第二接线端子(21)包括相互卡接连接的接线端子公头(211)和接线端子母头(212),所述接线端子公头(211)和所述接线端子母头(212)均设置于所述固定件(2221)上,且所述接线端子公头(211)和所述接线端子母头(212)中的其中一个连接至所述第一接线端子(13),另一个连接至所述电流互感器(24)。

7.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互感器(24)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42)与所述第二壳体(241)两者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插块(2421),另一个上设置有插槽,所述插块(2421)能够插接至所述插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断路器(1)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性线互感器(2)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2)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母排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21)的底端面设置有绝缘件(25)。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相四线断路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22)上固定设置有固定件(2221),所述第二接线端子(21)包括相互卡接连接的接线端子公头(211)和接线端子母头(212),所述接线端子公头(211)和所述接线端子母头(2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柳军唐丰田徐永富敖登贵刘彬王家前王春崔王泽钧沈亚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