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流道切换的高效宽速域预冷发动机进气道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流道切换的高效宽速域预冷发动机进气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7908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3:07
一种基于流道切换的高效宽速域预冷发动机进气道,属于航空航天飞行器气动设计领域。所述的基于流道切换的高效宽速域预冷发动机进气道包括进气道压缩面、进气道喉道、前模态切换板、高效流道、后模态切换板、预冷流道、强预冷换热器和预冷发动机。所述的进气道压缩面之后为进气道喉道,进气道喉道之后的进气道分为高效流道与预冷流道,高效流道与预冷流道是通过设置于高效流道与预冷流道之间的前模态切换板分流而成的,预冷流道内放置强预冷换热器,前模态切换板之后为后模态切换板,高效流道与预冷流道之后连接预冷发动机。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预冷发动机进气道具有高压缩效率、高性能的同时,设计方法和流程简单,适用于工程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流道切换的高效宽速域预冷发动机进气道,其属于航空航天飞行器气动设计领域。本专利技术方案适用于宽速域强预冷发动机/进气道一体化设计,解决了预冷发动机性能受限的难题。


技术介绍

1、对于吸气式飞行器而言,进气道在设计状态下的优良气动性能并不能保证其在所有关键的工作状态下均能正常稳定地工作。特别是对于宽马赫数范围工作的吸气式飞行器,当处于非设计状态工作时,进气道能否以较小的阻力及流动损失为发动机提供足够的、满足一定气流品质要求的空气流量将是评价进气道综合气动性能的重要标准。

2、预冷吸气发动机是高超声速飞机的理想动力之一,通过对来流空气预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展飞行包线,飞行马赫数可扩展到5以上,在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中预冷的优势非常显著。协同吸气式火箭发动机(synergetic air-breathing rocket engine,sa-bre)是典型的预冷吸气发动机,其在吸气模式将进气道吸入的空气在0.01s内从1000℃降低到-100℃左右,从而使涡轮压气机实现对空气的极高压比压缩,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燃烧做功的热力循环效率,也使得压缩空气可以直接使用火箭发动机燃烧室,降低了结构质量,并在ma>5.5甚至ma>6后进入火箭模式。

3、然而强预冷发动机进气道后流道内放置了冷却管路,高速气流流经预冷器管路后获得降温效果,但总压损失较大,进气道性能大幅度下降,对发动机推力性能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预冷器/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是研究重点,需发展一种高效可靠的宽速域预冷发动机进气道。

4、针对预冷发动机性能受限的难题,本专利技术发展了一种基于流道切换的高效宽速域预冷发动机进气道是很有必要的。

5、现有的强预冷发动机进气道后流道内放置了冷却管路,高速气流流经预冷器管路后获得降温效果,但总压损失较大,进气道性能大幅度下降,对发动机推力性能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预冷器/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是研究重点,需发展一种高效可靠的宽速域预冷发动机进气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流道切换的高效宽速域预冷发动机进气道,保证预冷发动机进气道具有高压缩效率、高性能的同时,设计方法和流程简单,适用于工程设计。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流道切换的高效宽速域预冷发动机进气道,所述的基于流道切换的高效宽速域预冷发动机进气道包括进气道压缩面1、进气道喉道2、前模态切换板3、高效流道4、后模态切换板5、预冷流道6、强预冷换热器7和预冷发动机8。所述的进气道压缩面1之后为进气道喉道2,进气道喉道2之后的进气道分为高效流道4与预冷流道6,高效流道4与预冷流道6是通过设置于高效流道4与预冷流道6之间的前模态切换板3分流而成的,预冷流道6内放置强预冷换热器7,前模态切换板3之后为后模态切换板5,高效流道4与预冷流道6之后连接预冷发动机8。

4、进一步的,所述的前模态切换板3的后缘转动连接中间板的前端,中间板的后端转动连接后模态切换板5的前缘。

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流道切换的高效宽速域预冷发动机进气道,保证预冷发动机进气道具有高压缩效率、高性能的同时,设计方法和流程简单,适用于工程设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流道切换的高效宽速域预冷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流道切换的高效宽速域预冷发动机进气道包括进气道压缩面(1)、进气道喉道(2)、前模态切换板(3)、高效流道(4)、后模态切换板(5)、预冷流道(6)、强预冷换热器(7)和预冷发动机(8);所述的进气道压缩面(1)之后为进气道喉道(2),进气道喉道(2)之后的进气道分为高效流道(4)与预冷流道(6),高效流道(4)与预冷流道(6)是通过设置于高效流道(4)与预冷流道(6)之间的前模态切换板(3)分流而成的,预冷流道(6)内放置强预冷换热器(7),前模态切换板(3)之后为后模态切换板(5),高效流道(4)与预冷流道(6)之后连接预冷发动机(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流道切换的高效宽速域预冷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模态切换板(3)的后缘转动连接中间板的前端,中间板的后端转动连接后模态切换板(5)的前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流道切换的高效宽速域预冷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流道切换的高效宽速域预冷发动机进气道包括进气道压缩面(1)、进气道喉道(2)、前模态切换板(3)、高效流道(4)、后模态切换板(5)、预冷流道(6)、强预冷换热器(7)和预冷发动机(8);所述的进气道压缩面(1)之后为进气道喉道(2),进气道喉道(2)之后的进气道分为高效流道(4)与预冷流道(6),高效流道(4)与预冷流道(6)是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超王霄林鹏何墨凡周航罗雨李宪开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