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机扭矩耦合结构的动力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7872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电机扭矩耦合结构的动力驱动系统,包括机壳以及设置在机壳内的带有电机一输出轴的电机一、带有电机二输出轴的电机二、电机一主动轮、一档主动轮、电机二主动轮、动力输出轴、主减齿轮、一档从动轮、二挡从动轮、二挡主动轮以及换挡执行机构,所述换挡执行机构在一档时衔接一档主动轮和电机二主动轮,换挡执行机构在二挡时脱离一档主动轮,并衔接二挡从动轮和电机二主动轮。该双电机扭矩耦合结构的动力驱动系统,将现在使用的中低速电机由高速电机代替,降低电机成本。整体结构紧凑,采用齿套横向拨动与两边的一档主动轮、二挡从动轮衔接,具有无动力中断换挡的功能,零部件数量较少,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具体为一种双电机扭矩耦合结构的动力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1、现在市场纯电动车辆使用的动力驱动系统大多采用为低速电机+多挡变速器、高速电机+减速器+多挡变速器或高速的双电机+减速器系统构成。相近的双电机+减速器驱动系统,大多结构为单独电机+减速器的输出齿轮在同一轴上并排布置完成扭矩耦合功能。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210324519.x的一种带行星减速机构的双电机并联驱动变速箱中的结构,包括“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内依次转动设置有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入轴,且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入轴相互平行排列分布……”

2、但是诸如上述专利的双电机驱动,存在结构占用空间大,轴向长度长,安装零部件多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电机扭矩耦合结构的动力驱动系统,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双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机扭矩耦合结构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以及设置在机壳(1)内的带有电机一输出轴(4)的电机一(2)、带有电机二输出轴(5)的电机二(3)、电机一主动轮(6)、一档主动轮(7)、电机二主动轮(8)、动力输出轴(9)、主减齿轮(10)、一档从动轮(16)、二挡从动轮(19)、二挡主动轮(21)以及换挡执行机构,所述电机一输出轴(4)、电机二输出轴(5)、二挡主动轮(21)的转轴、动力输出轴(9)相互平行布置,所述电机一主动轮(6)固连在电机一输出轴(4)上,一档主动轮(7)固连在电机二输出轴(5)上,所述一档从动轮(16)与二挡主动轮(21)设置在同一转轴上,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机扭矩耦合结构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以及设置在机壳(1)内的带有电机一输出轴(4)的电机一(2)、带有电机二输出轴(5)的电机二(3)、电机一主动轮(6)、一档主动轮(7)、电机二主动轮(8)、动力输出轴(9)、主减齿轮(10)、一档从动轮(16)、二挡从动轮(19)、二挡主动轮(21)以及换挡执行机构,所述电机一输出轴(4)、电机二输出轴(5)、二挡主动轮(21)的转轴、动力输出轴(9)相互平行布置,所述电机一主动轮(6)固连在电机一输出轴(4)上,一档主动轮(7)固连在电机二输出轴(5)上,所述一档从动轮(16)与二挡主动轮(21)设置在同一转轴上,所述一档从动轮(16)与一档主动轮(7)啮合,所述二挡从动轮(19)通过滚针轴承二(20)安装在电机二主动轮(8)的转轴上,且与二挡主动轮(21)啮合,所述电机二主动轮(8)通过滚针轴承一(18)与电机二输出轴(5)相连,所述主减齿轮(10)固连在动力输出轴(9)上且与电机一主动轮(6)、电机二主动轮(8)啮合,所述换挡执行机构在一档时衔接一档主动轮(7)和电机二主动轮(8),换挡执行机构在二挡时脱离一档主动轮(7),并衔接二挡从动轮(19)和电机二主动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机扭矩耦合结构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杰陶明吕博张宝珠高涛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理华创佛山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