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复合导电网络及其制备方法、导电膜、导电元件技术_技高网

一种复合导电网络及其制备方法、导电膜、导电元件技术

技术编号:4027456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3:0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导电网络及其制备方法、导电膜、导电元件,所述复合导电网络主要由若干交错连接的核壳导体组成,每一核壳导体包括碳材料和包覆所述碳材料的金属壳层,相互连接的核壳导体的连接点为所述金属壳层。本申请金属包覆碳材料的复合导电网络,其节点处形成了金属壳层的直接连通,显著降低接触电阻,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网络的导电性。此外,金属原子的非均质形核避免了金属颗粒的产生,从而能保持较好的透光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导电材料,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复合导电网络及其制备方法、导电膜、导电元件


技术介绍

1、柔性光电器件是一种具有高可变形性、可自由弯曲和拉伸的新型电子器件,例如,大尺寸触控、柔性显示、柔性传感器、透明薄膜加热器、透明电磁屏蔽和太阳能电池等。柔性光电器件的关键部件之一是柔性透明电极。传统的透明电极材料是氧化铟锡(ito),其脆性、大的方阻、复杂的工艺和高成本难以满足当下柔性光电器件的需求,因此,出现一系列新的材料以取代ito,例如碳纳米管。

2、碳纳米管具备较好的导电性、透光率、机械柔性、成本低廉,但由于碳纳米管之间大的接触电阻导致其网络方阻较大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导电网络及其制备方法、导电膜、导电元件。

2、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导电网络,所述复合导电网络主要由若干交错连接的核壳导体组成,每一核壳导体包括碳材料和包覆所述碳材料的金属壳层,相互连接的核壳导体的连接点为所述金属壳层。

4、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材料和所述金属壳层的质量比为(5~65):1;和/或

5、所述碳材料包括碳纳米管,所述碳纳米管的直径为10~50nm;和/或

6、所述金属壳层的厚度为0.1~5nm;和/或

7、所述金属壳层包括镍壳层;和/或

8、所述复合导电网络的方阻≤100ohm/sq,透光率≥88%。

9、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导电网络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复合导电网络,包括:

10、将碳材料和金属前驱体混合,获得混合液;

11、提供基材,将所述混合液设置于基材上;

12、采用还原性蒸气还原所述基材上的混合液,得到复合导电网络。

13、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还原性蒸气包括水合联氨蒸气;和/或

14、所述还原性蒸气的温度为50-120℃;和/或

15、所述采用还原性蒸气还原所述基材上的混合液的时间为5-60min;和/或

16、所述还原性蒸气的浓度为5×104ppm-5×105ppm。

17、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材料包括碳纳米管,其中,所述碳纳米管包括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18、所述金属前驱体包括镍前驱体,其中,所述镍前驱体包括硝酸镍、硫酸镍、氯化镍、醋酸镍中的一种或多种。

19、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材料和所述金属前驱体的质量比为(1-20):1;和/或

20、所述混合液中,所述金属前驱体的质量浓度为0.01mg/ml~2mg/ml。

21、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液中还包括表面修饰剂;和/或

22、所述混合液中还包括溶剂;和/或

23、所述基材包括透明基材;和/或

24、将所述混合液设置于基材上的方法包括涂布。

25、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表面修饰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柠檬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26、所述表面修饰剂与所述碳材料的质量比为(0.1-10):1;和/或

27、所述溶剂包括去离子水、甲醇、无水乙醇、异丙醇、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氮氮二甲基甲酰胺、氮氮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28、所述透明基材包括玻璃片或聚合物薄膜,所述聚合物薄膜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酰亚胺薄膜、环烯烃聚合物薄膜、聚氨酯薄膜、聚硅氧烷薄膜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29、所述涂布方式包括旋涂、喷涂、线棒刮涂、浸涂中的一种或多种。

30、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导电膜,所述导电膜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复合导电网络,或者包括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复合导电网络。

31、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导电元件,包括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导电膜。

32、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3、本申请制备了一种复合导电网络,本申请金属包覆碳材料的复合导电网络,其节点处形成了金属壳层的直接连通,显著降低接触电阻,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网络的导电性。此外,金属原子的非均质形核避免了金属颗粒的产生(均质形核产生颗粒),从而能保持较好的透光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导电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导电网络主要由若干交错连接的核壳导体组成,每一核壳导体包括碳材料和包覆所述碳材料的金属壳层,相互连接的核壳导体的连接点为所述金属壳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导电网络,其特征在于,

3.一种复合导电网络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导电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9.一种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膜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导电网络,或者由权利要求3至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复合导电网络。

10.一种导电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电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导电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导电网络主要由若干交错连接的核壳导体组成,每一核壳导体包括碳材料和包覆所述碳材料的金属壳层,相互连接的核壳导体的连接点为所述金属壳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导电网络,其特征在于,

3.一种复合导电网络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导电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先文赵涛于淑会孙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