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以及治理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以及治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7287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及其方法。治理系统包括洗脱船、转运管道、污泥池、污泥堆肥场以及清水池,洗脱船用于设在待治理的河沟内,洗脱船能够向河沟内喷射高速水流以及高压气体以使得河沟内的泥沙、有机腐质胶体上浮,洗脱船还能够将上浮的泥沙、有机腐质胶体抽取至转运管道内,转运管道沿着河沟呈一定坡度延伸,转运管道低处端还连通于污泥池,污泥池、污泥堆肥场以及清水池依次串联连通,洗脱船的第一高压泵体连通于清水池以实现喷射高速水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治理系统及其方法能够适用于农村狭窄小河沟,顺着河沟线性循环处理,清理效率高,速度快;底泥就地无害化处理,操作简单,费用低,可资源化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治理,特别是涉及一种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以及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1、农村黑臭河沟的主要形成原因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富营养化、农作物的根茎叶堆积腐烂、生活污水无序排放,河沟特点为腐烂有机质为底泥主要成分。现阶段农村河沟由于面积规模较小,内源底泥治理主要为干床疏浚,包括人力清挖、机械清挖和水力冲挖等方式,清理前需要将河沟水体排干,清淤处理不彻底、效率较低且水体生态影响较大,下雨汛期时无法施工,而且挖出转运过程中易造成二次污染,底泥无害化处理量较大。

2、对于大规模水体底泥治理,主要为带水疏浚,包括铰吸式挖泥、底泥洗脱技术等,均需要大型船体设备和大型底泥处理场,其中底泥洗脱技术可将底泥中的泥沙和轻质、有机的胶体污染物分离,将轻质、有机的胶体污染物抽离水体进行处理,减小了底泥污染物处理的规模,但泥洗脱技术适用于水深具有通航能力、广阔的大中型河流等,无法在水浅无通航能力、狭小窄面的小河沟作业,另外,底泥输送距离远,能耗高,且需要二次转运处理,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能够适用于农村狭窄小河沟,顺着河沟线性循环处理,清理效率高,速度快;底泥就地无害化处理,操作简单,费用低,可资源化再利用。

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

3、一种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包括洗脱船、转运管道、污泥池、污泥堆肥场以及清水池,所述洗脱船用于设在待治理的河沟内,所述洗脱船能够向河沟内喷射高速水流以及高压气体以使得河沟内的泥沙、有机腐质胶体上浮,所述洗脱船还能够将上浮的有机腐质胶体抽取至所述转运管道内,所述转运管道沿着河沟呈一定坡度延伸,所述转运管道低处端还连通于污泥池,所述污泥池、所述污泥堆肥场以及所述清水池依次串联连通,所述洗脱船的第一高压泵体连通于所述清水池以实现喷射高速水流。

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洗脱船设置有空压机、第二高压泵体、第一出水管以及第二出水管,所述空压机用于向河沟内喷射高压气体,所述第二高压泵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连接于所述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末端延伸至所述转运管道内。

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运管道的表面具有管道开口,所述管道开口由所述转运管道其中一端至另一端延伸,所述管道开口使得所述转运管道的径向横截面呈u型形状,所述管道开口的边缘内壁上具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端部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二出水管跟随所述洗脱船的运动而与所述转运管道动态连接。

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为滚珠,所述滑动槽的槽口尺寸小于其槽内腔尺寸以实现对所述滑动件的限制。

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洗脱船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多个齿轮。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污泥堆肥场包括预制拼装泡沫板、细沙层以及过滤性土工织物层,多个所述预制拼装泡沫板拼装形成堆肥槽,所述堆肥槽底面的所述预制拼装泡沫板上设置有多个排水孔,所述堆肥槽的底部铺设有所述细沙层,所述细沙层上以及所述堆肥槽侧壁铺设有所述过滤性土工织物层。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还包括牵吊缆车,所述牵吊缆车连接于所述洗脱船,所述牵吊缆车用于牵引所述洗脱船移动。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还包括沙袋,所述沙袋用于堆叠在河沟内,以用于将河沟内分隔成预定长度的隔断形成多个分隔段。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还包括好氧微生物溶剂池,所述好氧微生物溶剂池内具有制备完成的好氧消解微生物溶液,所述洗脱船的第一高压泵体还用于将所述好氧微生物溶剂池内的好氧消解微生物溶液泵入河沟内进行微生物消解治理。

12、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河沟内源污染治理方法。

13、一种河沟内源污染治理方法,使用所述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14、根据待治理的河沟内地形状况,将河沟分段后并用沙袋堆叠进行分隔;

15、在河沟其中一段内,牵引洗脱船沿着河沟向前移动,所述洗脱船尾部的第一高压泵体和空压机同时工作,所述第一高压泵体通过水管抽取清水池中的清水,通过第一高压泵体连接的高压喷头对河沟的底泥进行喷射,打散未完全腐烂的植物残体,底泥中的砂石和有机腐质胶体均上浮,控制所述空压机的喷头喷入空气,产生的微小气泡带着有机腐质胶体继续上浮并随着推力向前运动并随着所述第二高压泵体抽出至污泥池,质量重的大颗粒砂石重新下沉到河沟底部,有机腐质胶体经水泵抽到污泥堆肥场,经过滤性土工织物层和细沙层过滤,有机腐质留下,水过滤汇集到清水池供洗脱船的所述第一高压泵体抽用,如此反复循环达到效果后,将所述第一高压泵体中的泵管由清水池转移至制备好的好氧消解微生物溶液中,向河沟的底泥喷射,好氧消解微生物与水体中剩余有机腐质充分混合,同时控制所述空压机喷入空气带入氧气,微生物有效分解剩余有机腐质;

16、该段治理后再将洗脱船、转运管道、污泥池、清水池转移至下一个分隔段,重新搭设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按上述方法进行操作治理。

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污泥堆肥场内的水排出且污泥含水率大大降低后,向所述污泥堆肥场内加入消解性微生物拌和均匀,加上有孔盖封闭,专人管理,2~3个月后达到堆肥效果后作为肥料回田再利用。

18、上述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和方法能够适用于农村狭窄小河沟,能够克服农村河沟两侧树木、障碍物较多不便于施工的困难,顺着河沟分段线性循环作业,清理效率高,施工速度快,底泥清理效果好;污泥抽运距离近,耗能少,成本低,污泥无需转运,无二次污染风险,污泥就近无害化堆肥处理后,可资源化做肥料回田再利用,操作简单,费用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洗脱船、转运管道、污泥池、污泥堆肥场以及清水池,所述洗脱船用于设在待治理的河沟内,所述洗脱船能够向河沟内喷射高速水流以及高压气体以使得河沟内的泥沙、有机腐质胶体上浮,所述洗脱船还能够将上浮的泥沙、有机腐质胶体抽取至所述转运管道内,所述转运管道沿着河沟呈一定坡度延伸,所述转运管道低处端还连通于污泥池,所述污泥池、所述污泥堆肥场以及所述清水池依次串联连通,所述洗脱船的第一高压泵体连通于所述清水池以实现喷射高速水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洗脱船上设置有空压机、第二高压泵体、第一出水管以及第二出水管,所述空压机用于向河沟内喷射高压气体,所述第二高压泵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连接于所述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末端延伸至所述转运管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管道的表面具有管道开口,所述管道开口由所述转运管道其中一端至另一端延伸,所述管道开口使得所述转运管道的径向横截面呈U型形状,所述管道开口的边缘内壁上具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端部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二出水管跟随所述洗脱船的运动而与所述转运管道动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为滚珠,所述滑动槽的槽口尺寸小于其槽内腔尺寸以实现对所述滑动件的限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洗脱船的底部连接有多个转动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堆肥场包括预制拼装泡沫板、细沙层以及过滤性土工织物层,多个所述预制拼装泡沫板拼装形成堆肥槽,所述堆肥槽底面的所述预制拼装泡沫板上设置有多个排水孔,所述堆肥槽的底部铺设有所述细沙层,所述细沙层上以及所述堆肥槽侧壁铺设有所述过滤性土工织物层。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还包括牵吊缆车,所述牵吊缆车连接于所述洗脱船,所述牵吊缆车用于牵引所述洗脱船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还包括好氧微生物溶剂池,所述好氧微生物溶剂池内具有制备完成的好氧消解微生物溶液,所述洗脱船的第一高压泵体还用于将所述好氧微生物溶剂池内的好氧消解微生物溶液泵入河沟内进行微生物消解治理。

9.一种河沟内源污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河沟内源污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堆肥场内的水排出且污泥含水率大大降低后,向所述污泥堆肥场内加入消解性微生物拌和均匀,加上有孔盖封闭,专人管理,2~3个月后达到堆肥效果后作为肥料回田再利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洗脱船、转运管道、污泥池、污泥堆肥场以及清水池,所述洗脱船用于设在待治理的河沟内,所述洗脱船能够向河沟内喷射高速水流以及高压气体以使得河沟内的泥沙、有机腐质胶体上浮,所述洗脱船还能够将上浮的泥沙、有机腐质胶体抽取至所述转运管道内,所述转运管道沿着河沟呈一定坡度延伸,所述转运管道低处端还连通于污泥池,所述污泥池、所述污泥堆肥场以及所述清水池依次串联连通,所述洗脱船的第一高压泵体连通于所述清水池以实现喷射高速水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洗脱船上设置有空压机、第二高压泵体、第一出水管以及第二出水管,所述空压机用于向河沟内喷射高压气体,所述第二高压泵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连接于所述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末端延伸至所述转运管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管道的表面具有管道开口,所述管道开口由所述转运管道其中一端至另一端延伸,所述管道开口使得所述转运管道的径向横截面呈u型形状,所述管道开口的边缘内壁上具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端部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二出水管跟随所述洗脱船的运动而与所述转运管道动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沟内源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为滚珠,所述滑动槽的槽口尺寸小于其槽内腔尺寸以实现对所述滑动件的限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剑申刚史明叶晶周林彭香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科水生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