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焰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7110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倒焰窑是由炉体(2),炉门(1),燃料喷口(3),炉膛(22)和烟气进出口(5)组成,其特征在于炉体(2)由耐火砖层(6),隔热层(7),保温层(8)和外壳(9)组成,在炉体(1)底部两侧有烟气空气进出口(5),烟气空气进出口(5)内设有蓄热体(10),在烟气空气进出口(5)上面,且位于炉体(2)下部设有燃料喷口(3),在烟气空气进出口(5)与燃料喷口(3)之间,并且位于炉膛(22)内有吸火孔(11),在吸火孔(11)下方有挡墙(12)将两侧的有烟气空气进出口(5)分成两部分,在炉体(2)的顶部有测温孔(4)。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节省能源,热利用率高,保护环境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倒焰窑
技术介绍
传统倒焰窑,是一种间歇式的窑炉。其名称是由火焰流动情况而获得。燃烧所产生 的火焰都从燃烧室的喷火口上行至窑顶,由于窑顶是密封的,火焰不能继续上行,在走投无 路的情况下,就被烟囱的抽力拉向下行,经过匣钵柱的间隙,自窑底吸火孔进支烟道,主烟 道,最后由烟 排出。因为热气体重度轻,总是浮在上面,所以人们习惯把火焰从下到上称 为“顺”。而把由上向下流动的火焰称为“倒”,这就是“倒焰窑”称呼的由来!现有的倒焰窑 被广泛的应用于陶瓷、耐火材料、电子材料、冶金等行业,它的主要缺点是燃料消耗大;热效 率低;生产规模小;劳动条件差;机械化水平低;操作控制困难;生产效率低;环保性能差。 为了提高倒焰窑的热利用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必要对窑炉进行改进。一般的窑炉的 结构是包括炉体,在炉体内设有炉膛,在炉膛的四周有耐火砖层,炉体外有外壳,耐火砖起 保护的作用,阻挡炉体内热量向炉外散发,可将炉体内的热量阻挡在炉体内。但是,燃烧产 生的高温烟气直接排出,带走很多的热量。这即浪费能源,又污染了环境。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 新型结构的倒焰窑来利用烟气带走的热量,提高窑炉的热效率,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达到 节能和环保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克服热效率低的不足,提供一种节省能源,热利用率高,保护环 境的倒焰窑。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炉体,炉门,燃料喷口,炉膛和烟气出口组成, 其特征在于炉体由耐火砖层,隔热层,保温层和外壳组成,在炉体底部两侧有烟气空气进出 口,烟气空气进出口内设有蓄热体,,在烟气空气进出口上面,且位于炉体下部设有燃料喷 口,烟气空气进出口与燃料喷口之间,并且位于炉膛内有吸火孔,在吸火孔下方的挡墙将两 侧的烟气空气进出口分成两部分,在炉体的顶部有测温孔。在使用本专利技术倒焰窑时,炉膛内装入物料,加热物料时,分前后两半周期,前半周 期是当左侧的燃烧器工作时,常温空气由左烟气空气进出口进入,经左侧蓄热体加热后,形 成高温空气进入炉膛内,与高速喷入的燃料在炉膛内混合并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经过右 侧底部进入右侧蓄热体,蓄热体吸收热量,烟气被冷却到150°C左右,从右烟气空气进出口 出来,经主烟道烟囱排出;后半周期是常温空气由相反方向进入,经右侧蓄热体加热成为高 温空气,与右侧燃烧器喷入的燃料在炉膛内混合并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流经过左侧底部 进入左侧蓄热体后,成为低温烟气,经主烟道烟 排出,这样完成一个周期。然后,重复以 上,从而连续不断地产生自用高温空气,使系统稳定运行。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煅烧温度高,可达到1800°C。2、窑内温度均衡。本专利技术采用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实现炉内低氧气氛燃烧,火焰体积成倍增加,炉内 温度分布均勻。3、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4、高效节能采用高效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极限回收排烟余热。烟气余热回收效率超过 80% ;炉内火焰体积成倍扩大,平均温度升高,换热进一步增强,热利用率得以提高,一般可 以实现节能30%以上。5、污染物排放量降低由于组织燃烧方式的完全改变,使得燃烧通常在贫氧条件下(助燃空气中氧气浓 度在5%以 下)进行,避免了 NOx大量生成(可控制在100X10—6以下)。同时,由于高效节 能,减少了燃料消耗,也就意味着CO2气体排放量的减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窑炉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窑炉的左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窑炉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窑炉的A-A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窑炉的工作示意图。如图所示1.炉门,2.炉体,3.燃料喷口,4.测温孔,5.烟气空气进出口。6.耐火 砖层,7.隔热层,8.保温层,9.外壳,10.蓄热体,11.吸火孔,12.挡墙,13.管道,14.止回 阀,15.球阀,16.汽化器,17.液化气,18.鼓风机,19.四通阀,20.引风机,21.烟囱,22.炉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炉体2由耐火砖层6,隔热层7,保温层8和外壳9组成,在炉体1底部两侧有烟气 空气进出口 5,烟气空气进出口 5内设有蓄热体10,在烟气空气进出口 5上面,且位于炉体 2下部设有燃料喷口 3,烟气空气进出口 5与燃料喷口 3之间,并且位于炉膛22内有吸火孔 11,在吸火孔11下方有挡墙12将两侧的有烟气空气进出口 5分成两部分,在炉体2的顶部 有测温孔4。该窑炉采用了先进的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对传统倒焰窑进行改进,将传统倒焰窑主 烟道沿中心线隔离,在烟气出口(空气进口)5处设置蓄热体,进行烟气热量的吸收和空气 的预热,提高窑炉的热效率。在使用本专利技术窑炉时,炉膛22内装入物料,加热物料时,分前后两个半周期。前半 周期工作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窑炉的工作过程是窑炉内装入物料,对物料加热时,鼓风 机18将冷空气鼓入,冷空气通过四通阀19进入右侧蓄热体10吸收热量,而变为热空气。由 于挡墙12的作用,热空气通过底烟道,经过吸火孔11进入炉膛22,与从右侧燃料喷口 3喷入的燃料相遇发生燃烧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热烟气,从而加热物料。高温烟气在炉内 的流动方向如图5所示。最后高温烟气经过左侧的吸火孔11,进入左侧蓄热体10。此时蓄 热体吸收热量被加热,而烟气的温度则降低。烟气在引风机20的作用下,通过四通阀19,从 烟囱21排出。四通阀换向后,冷空气在鼓风机18的作用下从相反方向进入左侧的蓄热体, 左侧的蓄热体10将前一过程吸收的热量传递给冷空气,蓄热体被冷却,空气预热到1000°C 以上。预热后的热空气经过左侧吸火孔11进入炉膛22,与左侧的燃料喷口 3喷入的燃料发 生燃烧反应,产生大量热烟气。热烟气在炉膛内的流动与前一过程相反,热烟气经过右侧的 蓄热体10,右侧蓄热体10吸收大量热量被加热,热烟气最后经过烟@ 21 排出,至此一个周 期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四通阀不断换向,左右两侧的燃料喷口 3交换进行工作,重复上 面的过程,从而连续不断地产生自用高温空气,使系统稳定运行。权利要求一种倒焰窑,它是由炉体(2),炉门(1),燃料喷口(3),炉膛(22)和烟气进出口(5)组成,其特征在于炉体(2)由耐火砖层(6),隔热层(7),保温层(8)和外壳(9)组成,在炉体(1)底部两侧有烟气空气进出口(5),烟气空气进出口(5)内设有蓄热体(10),在烟气空气进出口(5)上面,且位于炉体(2)下部设有燃料喷口(3),在烟气空气进出口(5)与燃料喷口(3)之间,并且位于炉膛(22)内有吸火孔(11),在吸火孔(11)下方有挡墙(12)将两侧的有烟气空气进出口(5)分成两部分,在炉体(2)的顶部有测温孔(4)。全文摘要一种倒焰窑是由炉体(2),炉门(1),燃料喷口(3),炉膛(22)和烟气进出口(5)组成,其特征在于炉体(2)由耐火砖层(6),隔热层(7),保温层(8)和外壳(9)组成,在炉体(1)底部两侧有烟气空气进出口(5),烟气空气进出口(5)内设有蓄热体(10),在烟气空气进出口(5)上面,且位于炉体(2)下部设有燃料喷口(3),在烟气空气进出口(5)与燃料喷口(3)之间,并且位于炉膛(22)内有吸火孔(11),在吸火孔(11)下方有挡墙(12)将两侧的有烟气空气进出口(5)分成两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倒焰窑,它是由炉体(2),炉门(1),燃料喷口(3),炉膛(22)和烟气进出口(5)组成,其特征在于炉体(2)由耐火砖层(6),隔热层(7),保温层(8)和外壳(9)组成,在炉体(1)底部两侧有烟气空气进出口(5),烟气空气进出口(5)内设有蓄热体(10),在烟气空气进出口(5)上面,且位于炉体(2)下部设有燃料喷口(3),在烟气空气进出口(5)与燃料喷口(3)之间,并且位于炉膛(22)内有吸火孔(11),在吸火孔(11)下方有挡墙(12)将两侧的有烟气空气进出口(5)分成两部分,在炉体(2)的顶部有测温孔(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闫申任建全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吕梁弘泽铝质耐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