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6777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55
本申请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及电池包,电池包括沿第一方向彼此背对设置的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第一极柱包括凹陷部,第二极柱包括与凹陷部相适配的凸起部;当两个电池串联时,两个电池中的第一者的凸起部能够设置于两个电池中的第二者的凹陷部内。根据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及电池包,使得两个电池能够通过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直接串联,保证电池的连接的稳定性,避免了设置用于分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电池的纵梁结构,并且避免了部分的串并联线路的结构,有效地提升了电池包的能量密度,提高了电池包和电池两者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的适应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动力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1、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为了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通常将电池设计成长条形,以便于直接布置在电池包的壳体内,省去了电芯到模组的环节,空间利用率提升。

2、如图14示出了现今长条形电池直接设置于电池包的壳体的布置图,在现今的电池包内的电池通常经由串并联线路(例如,导线、汇流排等)实现电池之间的电连接,并且通过在电池包的壳体内设置与电池长度方向垂直的纵梁,将堆叠成排的电池组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开,以保证位于在电池的长度方向上两端的极柱的电连接环境的稳定性。这使得电池包内的电池长度仅能局限于纵梁和壳体在第一方向上所限定的长度范围之内,极大地影响了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及电池包,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池包内的电池长度仅能局限于纵梁和壳体在第一方向上所限定的长度范围之内,极大地影响了电池包的能量密度的技术问题。

2、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沿第一方向彼此背对设置的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所述第一极柱包括凹陷部,所述第二极柱包括与所述凹陷部相适配的凸起部;

3、当两个所述电池串联时,两个所述电池中的第一者的所述凸起部能够设置于两个所述电池中的第二者的所述凹陷部内。

4、优选地,第一顶盖,所述第一极柱设置于所述第一顶盖;

5、第二顶盖,与所述第一顶盖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背对设置,所述第二极柱设置于所述第二顶盖;

<p>6、围壁,设置于所述第一顶盖和所述第二顶盖两者之间,所述第一顶盖、所述第二顶盖和所述围壁围设形成封闭容腔;

7、防爆阀,设置于所述围壁。

8、优选地,所述第一极柱包括第一贴合面、第二贴合面和第一连接面;

9、所述第一贴合面和所述第二贴合面在第二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贴合面和所述第二贴合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二贴合面经由所述第一连接面连接,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贴合面和所述第一连接面围设形成所述凹陷部;

10、所述第二极柱包括第三贴合面、第四贴合面和第二连接面;

11、所述第三贴合面和所述第四贴合面在第二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三贴合面和所述第四贴合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三贴合面与所述第四贴合面经由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所述第三贴合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为所述凸起部的两个彼此连接的侧表面。

12、优选地,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三贴合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对齐设置;

13、所述第二贴合面与所述第四贴合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对齐设置;

14、所述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三贴合面和所述第四贴合面四者均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15、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贴合面垂直;

16、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贴合面垂直。

17、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贴合面到所述第一顶盖的距离和所述第四贴合面到所述第二顶盖的距离两者均小于或者等于19mm;

18、和/或,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贴合面到所述第一顶盖的距离和所述第三贴合面到所述第二顶盖的距离两者均小于或者等于20mm。

19、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电池,因而,具有该电池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0、优选地,包括多个串联组,多个所述串联组沿第三方向堆叠,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21、每个所述串联组包括两个所述电池,两个所述电池中的第一者的所述凸起部设置于两个所述电池中的第二者的所述凹陷部内。

22、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

23、在多个所述串联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串联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一者的第一极柱经由所述第一连接片串联;

24、在多个所述串联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串联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二者的第二极柱经由所述第二连接片串联。

25、优选地,所述电池包还包括壳壁,多个所述串联组中的每一所述电池的防爆阀均面对所述壳壁设置,且所述壳壁与所述围壁两者之间形成排气通道。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27、本申请提供的电池,通过在第一方向上彼此背对的设置具有凹陷部的第一极柱和具有凸起部的第二极柱,使得两个电池串联时,能够通过两个电池中的第一者的凸起部与两个所述电池中的第二者的凹陷部直接配合连接,第一方面,通过凹陷部和凸起部的相互配合,有效地提高了两个电池直接经由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连接的接触面积,保证了两个电池直接电连接的稳定性;第二方面,通过凹陷部和凸起部两者的适配连接,两个电池之间形成了相互的位置限定,有效地提高了电池之间连接的连接稳定性;第三方面,这种电池之间串联的形式,避免了设置用于分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电池的纵梁结构,并且避免了部分的串并联线路的结构,有效地提升了电池包的能量密度;第四方面,避免了设置纵梁结构,提高了电池包和电池两者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的适应灵活性。

28、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彼此背对设置的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所述第一极柱包括凹陷部,所述第二极柱包括与所述凹陷部相适配的凸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5.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壳壁,多个所述串联组中的每一所述电池的防爆阀均面对所述壳壁设置,且所述壳壁与所述围壁两者之间形成排气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彼此背对设置的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所述第一极柱包括凹陷部,所述第二极柱包括与所述凹陷部相适配的凸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5.一种电池包,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川苏家磊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