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及试剂锅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5313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46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及试剂锅,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散热风道、散热组件和制冷组件;所述散热风道包括风道顶盖、风道底板,以及连接所述风道顶盖和所述风道底板的风道侧壁,所述风道顶盖、所述风道底板以及所述风道侧壁围合成内部贯通、两端开口的通道,所述风道顶盖与所述风道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散热组件设于所述通道内,所述制冷组件部分嵌入所述风道底板,与所述散热组件底部的外侧贴合;所述制冷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制冷效率高、产生的冷凝水少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冷装置及试剂锅


技术介绍

1、体外诊断,即ivd(in vitro diagnosis),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血液、体液或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

2、在体外诊断领域需要用到试剂锅承载试剂,而在使用过程中,试剂锅内存在制冷需求。现有的试剂锅制冷装置多嵌套于试剂锅内部,与试剂锅合并成为一个整体。一方面,这种结构不便于对制冷装置进行维护;另一方面,这种制冷装置的设计无特定的制冷风流通道,制冷风流随机流动,制冷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效率高,产生的冷凝水少,且便于维护的制冷装置及试剂锅。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制冷装置,包括:散热风道、散热组件和制冷组件;

4、所述散热风道包括风道顶盖、风道底板,以及连接所述风道顶盖和所述风道底板的风道侧壁,所述风道顶盖、所述风道底板以及所述风道侧壁围合成内部贯通、两端开口的通道,所述风道顶盖与所述风道侧壁可拆卸连接;

5、所述散热组件设于所述通道内,所述制冷组件部分嵌入所述风道底板,与所述散热组件底部的外侧贴合;

6、其中,所述通道的两端分别设置为出风口和进风口,在所述出风口处的所述风道底板沿出风方向朝下倾斜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的所述风道底板沿进风方向朝上倾斜设置。

7、本技术的制冷装置为独立组件,采用风道式的设计,结构简单。根据所需冷却对象的需求,可制备相应长度的风道,并增减风道内制冷组件的数量,以达到所需的制冷效果,节省设计费用。

8、具体地,风道底板以及风道顶盖之间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例如:螺栓连接或焊接等;对制冷装置进行维修时,可将风道顶盖取下,从而对其中的部件进行清洁、更换等操作,无需将制冷装置全部卸下,维护更便利。

9、制冷组件产生的冷量传递给散热片组件;散热组件可以是风冷系统、水冷系统、散热器或散热片等,具有散热效果的器件均可,散热组件用于对进入通道内的热空气进行换热,散热组件的设置可提高通道内对热空气进行换热的效率以及效果。散热组件与通道之间可以直接进行连接,也可以间接进行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10、另外,通过将通道的进出口端设置为两边分别斜向下的结构,可以防止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滞留在通道内,减少冷凝水对制冷装置的腐蚀/损坏。

11、本申请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12、可选地,前述的制冷装置,其中所述通道为u型。

13、制冷装置整体为u型对称结构,可以任意选择哪一端进风,哪一端出风;且采用u型布局可使空气能更顺畅地通过,冷却后再输出到需要制冷的容器内。

14、可选地,前述的制冷装置,其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15、多个散热片组,多个散热片组在所述通道内排布成与所述通道相对应的u型;

16、每个所述散热片组包括多个平行于所述风道侧壁间隔分布的散热片。

17、所述散热片沿通道空气流通的方向延伸设置于风道内,制冷组件产生的冷量传递给散热片组的每一个散热片上,对经过其表面的空气进行冷却,多块散热片增大了制冷的表面积;且通过多个散热片组排布成与通道相对于的u型结构,减少了风在拐角处的阻力,使需要制冷容器内的风能顺畅地通过,制冷效率更好。

18、可选地,前述的制冷装置,其中所述制冷组件包括:

19、帕尔贴和帕尔贴散热组件,所述帕尔贴的冷端与所述散热组件底部外侧贴合,所述帕尔贴的数量≥1。

20、可选地,前述的制冷装置,其中所述帕尔贴散热组件通过水冷的方式对所述帕尔贴的热端进行散热,所述帕尔贴散热组件包括泵、进水管、水冷排、出水管;

21、所述进水管一端与所述帕尔贴的热端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水冷排的入口连接,所述出水管一端与所述水冷排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帕尔贴的热端入口连接;

22、所述泵抽动循环水从所述帕尔贴的热端出口经所述进水管流入所述水冷排入口,再将所述循环水从所述水冷排出口抽至所述帕尔贴的热端入口。

23、循环水通过泵的作用在帕尔贴、水冷排及连通二者管路形成的回路中循环流动,从而达到对帕尔贴热端散热的效果;采用水冷的方式进行散热,散热更快;泵为循环水的流动提供动力,使水快速循环,加快冷却,进一步改善制冷模块的制冷效果。

24、可选地,前述的制冷装置,其中所述帕尔贴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设于所述水冷排上方,与所述水冷排相配合对所述水冷排中的水进行降温。

25、水冷排还安装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可以有多个,进一步提高水冷的效果。

26、可选地,前述的制冷装置,其中所述水冷排同时对多个所述帕尔贴进行降温;

27、首端帕尔贴热端入口与所述出水管一端连接,末端帕尔贴热端出口与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帕尔贴之间通过连通管串联连接;

28、所述循环水从所述水冷排出口经出水管流入所述首端帕尔贴的热端入口,从首端帕尔贴的热端出口流出,经连通管流入下一个帕尔贴的热端入口,以此反复,最终从所述末端帕尔贴的热端出口流出,经所述进水管流回水冷排。

29、可根据实际的散热效果采取一个水冷排通过串联方式给多个帕尔贴散热的方式进行散热。

30、进一步地,可采取多个水冷排通过串联方式给多个制冷组件进行散热。

31、即采取多个水冷排通过串联方式给多个制冷模块散热,一个或多个帕尔贴均匀地与水冷排进行串联。如:当两个水冷排与四个帕尔贴串联进行散热时,第一个水冷排冷却后的循环水经过第一组串联的两个帕尔贴后流入至第二个水冷排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循环水流入第二组串联的两个帕尔贴后,重新回到第一个水冷排中,完成一个周期;以此类推。

32、优选地,每个水冷排对两个串联的帕尔贴进行散热。

33、此处每经过一个水冷排冷却的水再进入两个帕尔贴中再经过一个水冷排进入另两个帕尔贴中,提高了帕尔贴热端的散热效率和每个帕尔贴散热均匀性。

34、可选地,前述的制冷装置,其中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

35、温度传感器和/或风道风扇,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或所述风道风扇设于所述通道两端端口处,位于所述进风口的风道风扇将风吹进所述通道,位于所述出风口的风道风扇将风送出所述通道。

36、在制冷装置的进出风口设有风扇,能够加强对流,提高环境整体的控温效率,并减少冷凝水的产生。温度传感器与控温系统连接,调节制冷量的大小,确保制冷温度在设定的温度范围。

37、可选地,前述的制冷装置,其中所述散热风道的外侧包裹有保温层。

38、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试剂锅,包括容器本体以及所述的制冷装置;所述容器本体侧面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风道(1)、散热组件(2)和制冷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为U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2)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3)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10.一种试剂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风道(1)、散热组件(2)和制冷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为u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2)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3)包括: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运龙向裕柳邦源张帅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