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感器防水护套及温湿度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5194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45
本技术公开一种传感器防水护套及温湿度传感器,涉及传感设备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主体部,内部开设有用于收纳传感器本体的腔室,腔室一侧预留和外部连通的通孔,通孔作为传感器本体的感应端和外部环境交互的通道;连接部,与主体部连接,其上设置连接结构,用于和外部设备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的防水护套用于包覆于温湿度传感器外侧形成防水结构。其上预留的通孔作为传感器的感应端通孔,不影响传感器的正常使用。其上设置的连接部可以直接作为护套和传感器组合体的连接结构,便于和其使用所在位置的外部结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传感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传感器防水护套及温湿度传感器


技术介绍

1、温度与湿度传感器已成为人们当今日常生活中需求量极大的两种传感器,也缘于其与电器设备功能运转以及人体生存环境的直观感受直接相干,经常出现这两种传感器复合到一体而形成温湿度传感器功能,进而应用到一些特定的电子或电器设备中时,例如洗衣机、衣物护理机等。在上述类似的装配环境中,设备运行某些功能模式时,会有发生溅水的可能性,如果水溅射到传感其上,则可能影响其工作。所以要求使用的温湿度传感器具有防水结构的特征,以杜绝电子电路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传感器防水护套及温湿度传感器,解决传感器的防水使用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传感器防水护套,包括:

3、主体部,内部开设有用于收纳传感器本体的腔室,腔室一侧预留和外部连通的通孔,通孔作为传感器本体的感应端和外部环境交互的通道;

4、连接部,与主体部连接,其上设置连接结构,用于和外部设备连接;

5、所述主体部的腔室包括:

6、第一收纳腔,其腔壁的一侧开设所述通孔,用于放置密封用的第一填充体;

7、第二收纳腔,设置在第一收纳腔远离通孔的一侧,用于放置传感器本体,第二收纳腔与第一收纳腔连通。

8、优选为,所述腔室内部设置有,

9、隔断结构,设置在第一收纳腔和第二收纳腔之间,用于分隔所述第一收纳腔和第二收纳腔,且隔断结构上预留有第一收纳腔和第二收纳腔连通的通道。

10、优选为,所述主体部为条状结构体,所述腔室在主体部一端形成开放口,且腔室延伸至主体部内部;

11、所述连接部设置在主体部的开放口一端,所述通孔开设在主体部远离所述开放口的一端。

12、优选为,所述连接部包括:

13、连接板,为环形板体,固定在所述主体部的端部;

14、安装孔,设置有若干个,开设在所述连接板的板体上。

15、优选为,所述连接部还包括:

16、密封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和主体部连接处,密封孔为朝向所述主体部凹陷的沉孔。

17、优选为,所述主体部的腔室包括:

18、过渡部,位于腔室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其腔室内部呈棱锥台结构;

19、放置部,位于所述过渡部一侧,其腔室内部呈矩形体结构;

20、所述隔断结构贯穿所过渡部和放置部;所述过渡部和放置部为沿腔室的长度方向划分,所述第一收纳腔和第二收纳腔为沿腔室的宽度方向划分。

21、优选为,所述连接板朝向主体部的一侧设置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环绕在所述主体部的端部外侧。

22、优选为,所述腔室还包括:

23、定位槽,开设在所述第一收纳腔内,且位于第一收纳腔远离第二收纳腔的腔壁上,定位槽位于通孔和连接部之间;定位槽在第一收纳腔的腔壁上形成外凸结构。

24、一种温湿度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传感器本体设置在如前述的传感器防水护套的第二收纳腔内;还包括:

25、第一填充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收纳腔内,第一填充体上对于传感器本体的感应端预留有开孔;

26、第二填充体,设置在所述密封孔内。

27、优选为,所述第一填充体包括:

28、第一填充部,为对应所述第一收纳腔中的放置部的块体结构;

29、第二填充部,为对应所述第一收纳腔中的过渡部的块体结构;

30、第三填充部,对应所述通孔,第三填充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填充部上的外凸结构,第三填充部和第一填充部上均对应所述传感器本体的感应端设置有开孔;

31、第四填充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填充部的凸台结构,对应所述定位槽设置。

32、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的防水护套用于包覆于温湿度传感器外侧形成防水结构。其上预留的通孔作为传感器的感应端通孔,不影响传感器的正常使用。其上设置的连接部可以直接作为护套和传感器组合体的连接结构,便于和其使用所在位置的外部结构连接。

33、本方案的温湿度传感器,结合了护套、传感器本体及两种填充结构,形成仅预留对应传感器感应端开孔的密封体。可以很好的实现对于传感器的防水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感器防水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防水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内部设置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防水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1)为条状结构体,所述腔室在主体部(11)一端形成开放口,且腔室延伸至主体部(11)内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防水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器防水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器防水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1)的腔室包括: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器防水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21)朝向主体部(11)的一侧设置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环绕在所述主体部(11)的端部外侧。

8.如权利要求3-7任一所述的传感器防水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还包括:

9.一种温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本体(2),传感器本体(2)设置在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传感器防水护套的第二收纳腔(15)内;还包括:

<p>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温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体(3)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感器防水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防水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内部设置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防水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1)为条状结构体,所述腔室在主体部(11)一端形成开放口,且腔室延伸至主体部(11)内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防水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器防水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器防水护套,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广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新基智能控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