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型焙烧炉余热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5163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4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环型焙烧炉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环型焙烧结构体。本申请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热损失较大,大量热量损失未加以二次利用会造成大量热源浪费且燃料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通过设置的热能回用组件,通过注入冷水使得排热管组件降温,且通过排热管组件中的热能加热热能回用组件中冷水,经净化后可用于供应工厂内部工人生活区使用的热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焙烧机械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环型焙烧炉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1、环型焙烧炉是指一种由若干个结构相同的炉室呈双排布置,按移动的火焰系统运转,对压型生制品进行焙烧热处理的热工设备,环式焙烧炉是炭素生产行业的主要热工设备之一,能耗偏高、热量利用率较低,一般都砌筑在地下,只有炉盖裸露于地上,其炉盖是由钢结构骨架和耐火材料组成。

2、在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高温炉室的炉盖表面温度最高达到140℃以上,热损失较大,大量热量损失未加以二次利用会造成大量热源浪费且燃料利用率较低,造成环境污染。

3、例如: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1821775406.7)所公开的“一种焙烧炉烟气余热回用系统”,其说明书公开:如果这些高的热量不进行回用或回用不合理、不完全,会造成大量热源浪费、导致燃料气热利用率低,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大气热污染;上述专利可以佐证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4、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了一种环型焙烧炉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热损失较大,大量热量损失未加以二次利用会造成大量热源浪费且燃料利用率较低,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做出改进。

2、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环型焙烧炉余热利用系统,以改善上述问题。

3、本申请具体是这样的:

4、包括环型焙烧结构体,所述环型焙烧结构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排热管组件,所述排热管组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热能回用组件,所述热能回用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外侧活动套接有进水阀,所述热能回用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出水仓。

5、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环型焙烧结构体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二固定支架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底座。

6、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排热管组件包括舱体排热管,所述舱体排热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热能仓,所述热能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排热主管,所述排热主管外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热管。

7、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热能回用组件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高度传感器,所述水箱内壁底部的中心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

8、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炉体的底部分布十二组所述第一固定支架,每个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之间距离相同,每个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所述底座均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相连接。

9、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箱内壁的长度和宽度相同,所述加热管的形状为螺旋型,所述加热管的外径比所述水箱内壁的边长小十厘米。

10、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高度传感器分布在所述水箱内壁一侧距离底部十厘米的位置。

11、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箱的内部设有高度浮球,所述高度浮球的材质是不锈钢且形状为空心圆球。

12、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高度浮球的直径比所述加热管相邻两圈螺旋圈之间的距离大五厘米。

13、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箱的中心与所述加热管的中心和所述高度浮球的圆心处于同一直线上。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5、在本申请的方案中:

16、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热损失较大,大量热量损失未加以二次利用会造成大量热源浪费且燃料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通过设置的热能回用组件,通过注入冷水使得排热管组件降温,且通过排热管组件中的热能加热热能回用组件中冷水,经净化后可用于供应工厂内部工人生活区使用的热水;

17、2.通过设置的出水管和温度传感器,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内部水温到达供应热水使用标准后自动打开出水仓,水可从出水管排出,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内部水温不足供应热水使用标准时出水仓自动关闭停止出水,实现了热量的二次利用,提升燃料利用率;

18、3.通过设置的高度浮球和高度传感器,当水箱内的水位到达高度传感器的高度时,高度传感器通过红外射线检测到高度浮球与其检测点到达同一水平面上进水阀自动打开注入冷水,当高度传感器通过红外射线检测到高度浮球到预设好的最高点时,自动关闭进水阀,停止注水,反复利用热能,源源不断提供热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型焙烧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型焙烧结构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型焙烧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热管组件(2)包括舱体排热管(201),所述舱体排热管(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热能仓(202),所述热能仓(20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排热主管(203),所述排热主管(203)外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热管(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型焙烧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回用组件(3)包括水箱(301),所述水箱(30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高度传感器(302),所述水箱(301)内壁底部的中心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3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型焙烧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01)的底部分布十二组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02),每个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02)之间距离相同,每个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02)与所述底座(104)均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03)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型焙烧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301)内壁的长度和宽度相同,所述加热管(204)的形状为螺旋型,所述加热管(204)的外径比所述水箱(301)内壁的边长小十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型焙烧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传感器(302)分布在所述水箱(301)内壁一侧距离底部十厘米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型焙烧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301)的内部设有高度浮球(5),所述高度浮球(5)的材质是不锈钢且形状为空心圆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型焙烧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浮球(5)的直径比所述加热管(204)相邻两圈螺旋圈之间的距离大五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型焙烧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301)的中心与所述加热管(204)的中心和所述高度浮球(5)的圆心处于同一直线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型焙烧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型焙烧结构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型焙烧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热管组件(2)包括舱体排热管(201),所述舱体排热管(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热能仓(202),所述热能仓(20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排热主管(203),所述排热主管(203)外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热管(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型焙烧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回用组件(3)包括水箱(301),所述水箱(30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高度传感器(302),所述水箱(301)内壁底部的中心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3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型焙烧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01)的底部分布十二组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02),每个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02)之间距离相同,每个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02)与所述底座(104)均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代荣黄顺良
申请(专利权)人:都江堰市聚恒益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