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供需响应的能源应急调度方法技术_技高网

基于供需响应的能源应急调度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4584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42
本申请公开了基于供需响应的能源应急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需求侧历史负荷数据,建立负荷模型;根据时间序列对负荷模型进行离散分析,获取时间波动阈值集合;根据负荷模型以及时间波动阈值集合输出预测负荷数据以及时间波动阈值,监控需求侧实际负荷数据,计算预测负荷数据以及实际负荷数据的差值,判断差值是否小于时间波动阈值,若是,则继续监控,若否,则接入分布式能源进行负荷平衡。本申请的有益效果:通过每个时间序列点计算对应的时间波动阈值,使得时间波动阈值随着时间改变而动态变化,从而在任何时间负荷数据波动超过往期的时间波动阈值时,都会进行能源调度计入分布式能源,确保在任何时间下电网负荷稳定不超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能源调度,尤其涉及基于供需响应的能源应急调度方法


技术介绍

1、电力调度是为了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外可靠供电、各类电力生产工作有序进行而采用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电力调度的具体工作内容是依据各类信息采集设备反馈回来的数据信息,或监控人员提供的信息,结合电网实际运行参数,如电压、电流、频率、负荷等,综合考虑各项生产工作开展情况,对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状态进行判断,通过电话或自动系统发布操作指令,指挥现场操作人员或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调整,如调整发电机出力、调整负荷分布、投切电容器、电抗器等,从而确保电网持续安全稳定运行。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监测、控制手段不断完善,电力调度的技术支持也日趋强大。如今随着分布式电源的加入,电力调度还包括对分布式电源的控制。

2、相关技术中通常在电力供应紧张或过剩的情况下,通过调动具有负荷调节能力的用户,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主动调整用电负荷,以实现削峰填谷,缓解电力供需矛盾。采用需求侧管理策略,通过经济激励等手段,鼓励和引导用户在电力系统需要时主动响应,以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需求侧管理并不可控,在紧急情况下,需求侧管理策略无法及时响应,容易出现主网负荷超限,从而引起大范围停电和电网稳定性的丧失。

3、中国专利《基于供需响应与可调场景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方法》,公开号:cn113673738a,公开日:2021年11月19日,具体公开了建立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源供需响应模型,并基于规划的鲁棒性要求生成风光荷鲁棒可调典型场景集;计及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在规划和运行阶段的经济性、环保性、鲁棒性和用户满意度要求,建立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上层规划模型和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下层运行模型;将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上层规划模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下层运行模型相结合,共同构成规划运行协同优化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优化配置模型,并采用智能优化算法结合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进行模型求解。该方案通过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优化配置模型建立获取系统在规划和运行阶段的影响因素,优化配置能源系统使其同时满足规划和运行阶段的供需响应。然而该方案基于历史数据进行能源调度,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无法实现能源应急调度,无法应对突发高负荷的情况。

4、中国专利《一种基于能源互联网的区域综合能源调度控制系统》,公开号:cn114069700a,公开日:2022年02月18日,具体公开了通过区域综合能源调度控制系统连接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需求侧管理平台和电力交易中心,将区域综合能源多类型可调资源聚合起来,实现了包含区域内多种能源形式的能源互联网集成互动,实现了基于能源互联网的区域综合能源调度控制;终端环节统筹考虑包含电能、冷热能及可再生能源等各类供用能终端的就地接入终端和多类型能源园区,依据不同类型能源在时空特性上的差异,扩大电网终端能源调控空间,将区域综合能源调度控制系统作为实现能源互联网的核心载体。该方案利用各类可调资源的互补特性进行能源调控,然而其能源调控同样基于能源负荷预测,仍存在突发高负荷情况时,无法及时进行能源调控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中能源调度无法应对突发高负荷的问题,提供基于供需响应的能源应急调度方法,根据时间序列对历史负荷数据进行时间序列点的离散分析,获取负荷数据在时间序列点上的波动情况,以波动情况作为时间波动阈值,计算实际负荷与预测负荷数据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时间波动阈值,当实际负荷与预测负荷数据之间的差值大于时间波动阈值时,认为实际负荷情况异常,直接调度分布式能源接入以平衡主网负荷,通过每个时间序列点计算对应的时间波动阈值,使得时间波动阈值随着时间改变而动态变化,从而在任何时间负荷数据波动超过往期的时间波动阈值时,都会进行能源调度计入分布式能源,确保在任何时间下电网负荷稳定不超限,避免在日常低负荷时出现异常高负荷情况,但因为异常高负荷情况时的负荷未超过日常高负荷时,调度系统判定未出现异常情况,从而无法及时响应负荷变化,延误能源调度时间的问题发生,提高能源调度及时性,避免主网超限问题发生。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基于供需响应的能源应急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需求侧历史负荷数据,建立负荷模型;s2:根据时间序列对负荷模型进行离散分析,获取时间波动阈值集合;s3:根据负荷模型以及时间波动阈值集合输出预测负荷数据以及时间波动阈值,监控需求侧实际负荷数据,计算预测负荷数据以及实际负荷数据的差值,判断差值是否小于时间波动阈值,若是,则继续监控,若否,则接入分布式能源进行负荷平衡。

3、进一步的,根据时间序列对负荷模型进行离散分析,获取时间波动阈值集合包括如下步骤:设置时间序列,根据时间序列获取时间序列点,将负荷模型中的负荷数据按照时间序列点进行离散分析获取离散均值;以离散均值作为时间波动阈值,将时间波动阈值以及时间序列点作为时间波动阈值集合。

4、进一步的,s3包括:根据负荷模型输出每个时间序列点的预测负荷数据,监控需求侧实际负荷数据,计算在时间序列点时预测负荷数据与实际负荷数据的差值,调取时间序列点对应的时间波动阈值,比较差值与时间波动阈值,判断差值是否大于时间波动阈值,若差值大于时间波动阈值,则认为当前时间序列点的负荷数据波动异常,接入分布式能源进行负荷平衡,若差值小于时间波动阈值,则认为当前时间序列点的负荷数据波动正常,持续监控比对。

5、进一步的,以每个时间序列点的离散分析数据集合做离散曲线,获取离散曲线波动程度,将离散曲线波动程度作为时间波动阈值。

6、进一步的,s2还包括:设置时间序列,根据时间序列获取时间序列点,根据时间序列点获取离散分析数据集合;获取历史天气数据,筛选影响因子,利用聚类算法对离散分析数据集合进行影响因子聚类计算,获取影响因子聚类点以及影响因子聚类集合作为时间波动阈值集合。

7、进一步的,s3还包括:获取预测天气数据,得到预测影响因子,根据预测影响因子选择影响因子聚类点,根据影响因子聚类点调用影响因子聚类集合,以影响因子聚类集合计算每个时间序列点的时间波动阈值,根据负荷模型输出预测负荷数据,监控需求侧实际负荷数据,计算预测负荷数据以及实际负荷数据的差值,判断差值是否小于时间波动阈值,若是,则继续监控,若否,则接入分布式电源进行负荷平衡。

8、进一步的,利用聚类算法对离散分析数据集合进行影响因子聚类计算包括:调取离散分析数据集合中影响因子数据,对影响因子数据进行聚类计算,获得影响因子聚类点以及影响因子聚类点对应的影响因子聚类集合。

9、进一步的,根据影响因子聚类点调用影响因子聚类集合,以影响因子聚类集合计算每个时间序列点的时间波动阈值包括:调用影响因子聚类点对应的影响因子聚类集合,对调用的影响因子聚类集合进行总合分析,计算每个时间序列点的时间波动阈值。

10、进一步的,对调用的影响因子聚类集合进行总合分析,计算每个时间序列点的时间波动阈值包括:按照时间序列点调取每个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供需响应的能源应急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供需响应的能源应急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供需响应的能源应急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供需响应的能源应急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供需响应的能源应急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供需响应的能源应急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供需响应的能源应急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供需响应的能源应急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供需响应的能源应急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供需响应的能源应急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供需响应的能源应急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供需响应的能源应急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供需响应的能源应急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供需响应的能源应急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供需响应的能源应急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叶李一雯张晓董意李健苏崇金王天野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台州市椒江区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