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液流电池的维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4353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40
本技术属于液流电池维温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液流电池的维温系统,针对现有的液流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于进行均匀快速温控,温控效率较低,从而导致影响电池系统的正常运行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液流电池本体,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内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风箱,风箱内固定安装有多个电热丝,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通风口,风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进风口和两个通风口内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防尘板,本技术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便于对液流电池进行均匀快速温控,温控效率高,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影响电池系统正常运行,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流电池维温,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液流电池的维温系统


技术介绍

1、液流电池是由thaller于1974年提出的一种电化学储能技术,是一种新的蓄电池。液流电池由点堆单元、电解液、电解液存储供给单元以及管理控制单元等部分构成,是利用正负极电解液分开,各自循环的一种高性能蓄电池,具有容量高、使用领域(环境)广、循环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是一种新能源产品。液流电池在充放电过程发生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换,在电池内部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该热量由流经电池的电解液带走。但是在电池长期运行则会引起电解液温度上升。对于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适宜温度窗口为0~45℃,当超过电解液温度上限时,将导致电解液固体析出,则严重影响电池系统的正常运行;当液流电池应用于严寒地区时,电解液温度可能低于温度下限时,同样也会出现固体析出的情况。因此控制电解液的温度范围是液流电池长期安全运行的前提。

2、现有技术中,液流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于进行均匀快速温控,温控效率较低,从而导致影响电池系统的正常运行,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液流电池的维温系统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液流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于进行均匀快速温控,温控效率较低,从而导致影响电池系统的正常运行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应用于液流电池的维温系统。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应用于液流电池的维温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液流电池本体,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内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风箱,风箱内固定安装有多个电热丝,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通风口,风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进风口和两个通风口内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防尘板,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两个第一通孔内均转动安装有转轴,两个转轴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挡板,挡板上设置有摆动机构,风箱内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支杆。

4、优选的,所述风箱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蜗杆,第二蜗杆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第一蜗轮,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啮合。

5、优选的,所述摆动机构包括u型杆,u型杆通过焊接固定安装在挡板的顶部,u型杆的外侧套设有滑套,滑套的外侧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滑杆,转盘上开设有滑孔,滑杆滑动安装在滑孔内。

6、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内转动安装有转杆,转杆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第二蜗轮,第二蜗轮与第二蜗杆啮合,转杆的另一端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转盘。

7、优选的,所述支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支杆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蜗杆,第一蜗杆的外侧通过焊接固定套设有叶轮。

8、本技术中,所述一种应用于液流电池的维温系统的有益效果:

9、1、本方案当开启电机时,电机带动第一蜗杆转动,第一蜗杆带动带动叶轮旋转,叶轮旋转产生的风压通过排风口可以对壳体内的液流电池本体进行风冷散热。

10、2、本方案当第一蜗杆转动时,第一蜗轮带动第二蜗杆转动,第二蜗杆带动第二蜗轮转动,转杆带动转盘转动,转盘带动滑杆和滑套做圆周运动,滑套带动u型杆和挡板往复摆动,从而挡板可以使排风口均匀排风,提高温控效率。

11、本技术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便于对液流电池进行均匀快速温控,温控效率高,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影响电池系统正常运行,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液流电池的维温系统,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液流电池本体(2),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内固定安装有风箱(4),风箱(4)内固定安装有多个电热丝(7),壳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通风口,风箱(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进风口和两个通风口内均固定安装有防尘板(3),壳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两个第一通孔内均转动安装有转轴(5),两个转轴(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挡板(6),挡板(6)上设置有摆动机构,风箱(4)内固定安装有支杆(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液流电池的维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8)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电机(9),支杆(8)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蜗杆(10),第一蜗杆(10)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叶轮(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液流电池的维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4)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蜗杆(13),第二蜗杆(1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蜗轮(12),第一蜗轮(12)与第一蜗杆(10)啮合。p>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液流电池的维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内转动安装有转杆(14),转杆(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蜗轮(15),第二蜗轮(15)与第二蜗杆(13)啮合,转杆(14)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转盘(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液流电池的维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包括U型杆(18),U型杆(18)固定安装在挡板(6)的顶部,U型杆(18)的外侧套设有滑套(19),滑套(1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滑杆(17),转盘(16)上开设有滑孔,滑杆(17)滑动安装在滑孔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液流电池的维温系统,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液流电池本体(2),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内固定安装有风箱(4),风箱(4)内固定安装有多个电热丝(7),壳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通风口,风箱(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进风口和两个通风口内均固定安装有防尘板(3),壳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两个第一通孔内均转动安装有转轴(5),两个转轴(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挡板(6),挡板(6)上设置有摆动机构,风箱(4)内固定安装有支杆(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液流电池的维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8)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电机(9),支杆(8)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蜗杆(10),第一蜗杆(10)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叶轮(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谦朱亚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依科力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