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结构、冷却系统以及氢燃料电池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3003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32
本技术提供了散热器结构、冷却系统以及氢燃料电池,散热器结构包括:散热器主体,散热器主体具有用于通入冷却液的冷却液通道;中冷器,中冷器与散热器主体连接,中冷器具有第一流通通道,第一流通通道的第一入口与冷却液通道连通,第一流通通道的第一出口用于与电堆连通;储水部,储水部与散热器主体连接,储水部具有相互连通的储水腔和入水口,以使冷却液由入水口依次流经储水部、散热器主体、中冷器和电堆。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氢燃料电池的集成度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器结构、冷却系统以及氢燃料电池


技术介绍

1、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其基本原理是电解水的逆反应,把氧和氢分别供给阳极和阴极,氢通过阳极向外扩散和电解质发生反应后,放出电子通过外部的负载到达阴极。

2、其中,氢燃料电池包括空气子系统、氢气子系统、水冷子系统、电控子系统以及电堆子系统,水冷子系统包括膨胀水箱、散热器、水泵、中冷器等零部件,在现有技术中,上述零部件均相互独立地设置,使得水冷子系统的集成度较差,从而使得氢燃料电池的空间利用率低、集成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结构、冷却系统以及氢燃料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氢燃料电池的集成度较低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器结构,包括:散热器主体,散热器主体具有用于通入冷却液的冷却液通道;中冷器,中冷器与散热器主体连接,中冷器具有第一流通通道,第一流通通道的第一入口与冷却液通道连通,第一流通通道的第一出口用于与电堆连通;储水部,储水部与散热器主体连接,储水部具有相互连通的储水腔和入水口,以使冷却液由入水口依次流经储水部、散热器主体、中冷器和电堆。

3、进一步地,中冷器为一个,中冷器和储水部分别位于散热器主体的两侧;或者,中冷器为多个,多个中冷器和储水部环绕散热器主体间隔设置。

4、进一步地,中冷器为长条状,中冷器的延伸方向与散热器主体的高度方向相同;中冷器的延伸方向与储水部的延伸方向相同。

5、进一步地,中冷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散热器主体的高度;和/或,中冷器的长度与储水部的长度相同。

6、进一步地,散热器主体包括:第一散热部,第一散热部包括相互连接的风叶部件和风叶安装支架;第二散热部,第二散热部和第一散热部沿散热器主体的厚度方向分布,第二散热部与风叶安装支架连接;其中,中冷器与风叶安装支架和第二散热部均连接;其中,中冷器具有第一外壁,第一外壁为中冷器靠近风叶部件的一侧的壁面,沿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的分布方向,第一外壁与风叶安装支架的风叶部件所在的壁面之间间隔设置。

7、进一步地,中冷器与第二散热部之间焊接连接;和/或,风叶安装支架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中冷器之间焊接连接;和/或,散热器结构包括第一紧固件,风叶安装支架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板,第一紧固件穿设在第二连接板和第一外壁上,以连接风叶安装支架和中冷器。

8、进一步地,中冷器包括:第三连接板和中冷器主体,第三连接板包括第一板段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板段,第一板段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板段连接,以使第三连接板形成u形的安装腔体,中冷器主体位于安装腔体内并与第一板段连接;其中,第一板段与第一散热部焊接连接,第二板段与第一连接板焊接连接。

9、进一步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连接板均为多个,多个第一紧固件和多个第二连接板一一对应地设置;和/或,第一连接板为长条状,第一连接板沿散热器主体的高度方向延伸。

10、进一步地,散热器结构还包括:膨胀水箱,膨胀水箱安装在散热器主体上;其中,膨胀水箱位于散热器主体的靠近储水部的一侧。

11、进一步地,膨胀水箱和入水口均位于散热器主体的顶部,且膨胀水箱和入水口并列设置;和/或,散热器主体具有风叶部件,膨胀水箱与风叶部件位于同一壁面上,膨胀水箱具有避让外壁,避让外壁朝向远离风叶部件的方向凹陷,以避让风叶部件。

12、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包括:上述的散热器结构;dcdc变换器,散热器结构的第一出口与dcdc变换器之间通过第一管路连接,dcdc变换器的用于与电堆的入水端连接,电堆的出水端与散热器结构的入水口连接;驱动泵,第一管路上设置有驱动泵。

13、根据本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氢燃料电池,包括:上述的冷却系统;电堆,冷却系统与电堆连接。

14、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器结构,包括:散热器主体,散热器主体具有用于通入冷却液的冷却液通道;中冷器,中冷器与散热器主体连接,中冷器具有第一流通通道,第一流通通道的第一入口与冷却液通道连通,第一流通通道的第一出口用于与电堆连通;储水部,储水部与散热器主体连接,储水部具有相互连通的储水腔和入水口,以使冷却液由入水口依次流经储水部、散热器主体、中冷器和电堆。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将中冷器和散热器主体集成在一起,减少中冷器与散热器主体之间连接的管路,以方便氢燃料电池的结构的布置,使得氢燃料电池的空间利用率更高,提升冷却系统的集成度,进而提升氢燃料电池的集成度。进一步地,本申请的散热器结构还包括:膨胀水箱,膨胀水箱安装在散热器主体上;其中,膨胀水箱位于散热器主体的靠近储水部的一侧,这样,使得散热器结构的结构布置合理,同时通过将膨胀水箱、散热器主体和中冷器集成在一起,进一步地提升了冷却系统的集成度,进而使得氢燃料电池的空间利用率更高,氢燃料电池的集成度更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主体(1)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2)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结构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1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2.一种氢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主体(1)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谷涛颜修侦刘宏康袁晓磊
申请(专利权)人:英飞腾上海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